安庆老八路保存八路军军装71年要做传家宝 曾负伤背战友
“多亏党和政府的照顾,我这把老骨头还硬朗。”这是86岁的抗日老战士徐可鑫见到记者的第一句话。6月30日,记者在望江县徐可鑫老人的家中,采访了这名抗日老战士。
抗战老兵徐可鑫身着保存的八路军军装
14岁参军 成为一名“小八路”
1930年2月,徐可鑫出生在山东省一个农民的家庭。虽是独子,但因家境贫寒,徐可鑫很小就得外出捡煤渣。他父亲靠打零工挣钱养家糊口,母亲则给人家缝补、洗衣。
徐可鑫说:“我在捡煤渣时,经常会受到富家子弟的欺辱。有一天,我在路上捡煤渣时,两个富家子弟用石头砸我。我知道穷人惹不起他们,只能忍气吞声躲得远远的,谁知他们不依不饶,跟在后面追打着我。我一气之下,捡起地上的石头进行对抗。虽然我将他们打跑了,可也惹下了祸端。在父母的帮助下,我逃离了家乡,几经辗转来到济宁,靠打零工谋生。1944年2月,我参加了八路军,分在离城区60里的鲁桥村第八区中队。一开始,我在中队部当通讯员,第一次穿上了八路军军装。虽然那时我还不到15岁,因个头高,显得很威武。”
徐可鑫从此参加了革命。说到动情处,他抚摸着保存了71年的八路军军装,幽默地说:“这是我享受离休待遇的见证。”
“参军不久,部队首长派我和另外两名同志去沂蒙山根据地鲁南干校学习。从高村出发,要经过日本鬼子的几道封锁线,我们在当地武工队的护送下,顺利到达目的地。鲁南干校时任校长谷牧接待了我们,并要求鲁南行署的朱主任安排好我们的学习、食宿。”徐可鑫说:“政治课学习投身革命,抗日救国等革命理论;业务课学习生理解剖,战场急救、药物学等。”
尽管条件艰苦,但课程紧凑。三个月结业,使得徐可鑫懂得了不少革命道理,学到了不少战地救护知识。“我从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成为一名战地医务工作者。”徐可鑫说。
背部中弹 仍坚持抢救战友
“1945年春天,我被分到鲁南军区特务营4连担任卫生员。在司令员张光中和政委王麓水的领导下,进驻双山头开展大生产,实行自供自给。不久,日本鬼子在山东大扫荡,对双山县(现滕县)狂轰滥炸,烧杀抢掠,我部4连100多人奉命进驻双山县(现滕县)进行反扫荡,坚壁清野。为掩护老百姓撤到山里,我部4连被鬼子和伪军包围在山里三天三夜,饿了就挖野菜充饥,渴了就喝山上小溪里面的水,全连战士顽强抵抗着日伪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张光中司令员得知情况后,立即调派军区教导团的两个连前来支援,我们里应外合将敌军的防线撕开了一个缺口,胜利突围。”徐可鑫说,这次反扫荡的胜利,大长了八路军战士的士气,也鼓舞了群众。
“反扫荡后,我部又端掉日本鬼子一个据点。当时蒋沟岩驻扎着日本鬼子一个小队和一些伪军,他们挖壕沟,架设铁丝网和建造夹皮墙、碉堡、暗堡,工事非常坚固,我军特务营攻打了20多天。在这次战斗中,我上前沿阵地救护受伤的战友时,背部被鬼子扔出的手榴弹弹片击中,但我依然坚持着,将受伤的战友抢救下来。”徐可鑫说:“部队一名姓刘的军医,发现这一情况后,为我处理伤口。即使这样,我还是同战友们一起,将这个据点拿了下来。此战消灭鬼子一个小队,伪军50多人。”
在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日进程中,国际反法西斯联盟为中国人民提供了宝贵的人力和物力支持,日本鬼子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1945年8月,日本天皇不得不宣布无条件投降。
“日本鬼子投降后,我被编入山东野战军第八师野战一所工作,后调入军区直属所从事护理工作。当时医疗设备简陋,缺医少药,取弹片使用钢丝钳,截肢手术一般使用农民家的刀、斧头、锯等工具,用开水煮后使用,几乎每天都有战友被截肢。我掩埋战友的断肢时,眼泪直流,心痛不已。”徐可鑫老人说到这里,老泪纵横。他激动地说:“今天的幸福 生活 来之不易,年青人要永远记住历史。”
一套八路军军装 陪伴老人一生
1950年,徐可鑫转业到山东7院工作,担任护士长,后改为第二康复医院,任助理军医。1954年安徽发生水灾,1955年国家成立医疗队支援灾区,山东组成74人的医疗队南下。徐可鑫于1957年调到望江县,一直在血防部门工作,直至离休。
徐可鑫老人告诉记者,不管在哪儿工作,他都会将这套当年打鬼子的八路军军装带在身边,每年都要翻晒一次。离休26年,老人积极参加新四军研究会活动,讲故事、写材料,关心下一代。“这既能够了解国家和地方大事,也可互相交流与时俱进,让思想常新,信念永存。”
徐可鑫老人经常告诉自己的儿孙,与那些牺牲的战友相比,他很幸运,好日子他享受到了。“我叮嘱儿子,将来自己去世以后,这套八路军军装也要保存好,代代相传。”
原标题:一套八路军军装 陪伴老人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