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皖江承载崛起梦想
金秋时节,丹桂芬芳。皖江明珠,熠熠生辉。
应芜湖市委、市政府邀请,日前,安徽省工商联党组成员、秘书长李俊波率领省联直属商会的会长、秘书长,以及中科大与工商管理学院EMBA的知名企业家一行四十余人,专程赴芜湖市,开展“商会合作 共建皖江——江北产业集中区行”活动,进行面对面对接,为寻找合作发展商机探路,为推动皖江发展助力。
据了解,2010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该规划是国家唯一以承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发展规划,也是安徽历史上首个进入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 2010年6月,安徽省江北产业集中区管委会正式成立并运转。2012年2月,省江北产业集中区管理体制由“省市共建、以省为主”调整为“省市共建、以市为主”。
宜居宜业产业新城初现
企业家一行到达江北集中区后,顾不上休息,就在集中区管委会招商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投入项目考察之中。
据招商部接站人员介绍,集中区总规划面积200平方千米,划定沈巷片区、大龙湾片区、白茆片区和都市农业示范区等四个产城综合功能区。发展战略确立为:对接上海,构建上海—合肥南通道,成为安徽全面融入长三角的桥头堡和枢纽;发挥港口和岸线组织集中区功能,布局集中区产业,实现城市功能转型升级;借助江南基础设施、交通走廊发展江北,利用江北建设促进江南城区的功能完善;树立“生态优先”理念,推进低碳城市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截至今年8月底,江北产业集中区共实现固定资产投资295.8亿元。新能源新材料、金融及总部经济、电子信息三大集聚区建设基本完成。吸引深圳宝能集团、海螺集团、奇瑞汽车、修正集团、巨轮股份、亿丰伟业等行业龙头企业扎根江北,泰康人寿、平安证券、基石资本等一批金融企业在江北设立分支机构或营业部。
企业家一行走进芜湖宝能城营销中心,站在沙盘前悉心听取项目介绍,大家对宝能城实行“文化+旅游+商业+教育+医疗+住宅+产业+物流”的科学配套规划,不禁眼前为之一亮、心头为之一振,纷纷“点赞”。安徽省工商联直属商会副会长、中科大总裁班秘书长、安徽华陆建工集团总经理张友和在参观中,对芜湖宝能智慧谷的建设和规划非常感兴趣。他赞不绝口地说,智慧谷规划涵盖创意、软件、研发、科技等新型产业及金融、政策咨询等服务外包型产业,作为江北首席产业集群综合体,必将成为现代化新城的产业引擎。安徽省计算机商会常务副会长、安徽智圣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钱英立马回应说,这种构筑企业全方位发展产业链的模式,非常值得合肥等地借鉴。
在接站人员的带领下,企业家们又一一参观了安飞照明—宝能睿城—天门山公园—银鹭广场—海创CCA节能板材—金山港码头—宝能国际双语学校—同创金融及总部经济集聚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聚区等项目。
企业家们边参观边感慨地说,真是不可思议!
江北产业集中区经过5年发展,以汽车及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命健康、现代服务业等为主导的“4+1”产业格局初步形成,新城框架全面拉开,一座宜居宜业的产业新城雏形初显。
企业家与集中区“零距离”对接
真是百闻不如一见,通过实地参观,以及收看集中区专题宣传片,让省工联直属商会的诸位企业家对江北集中区有了更加深入了解,并激发起他们拟来集中区投资的热忱。
江北产业集中区管委会为进一步向企业家们进行推介,还专门在宝能酒店会议室召开座谈交流会, 集中区党工委副书记曹锦平、芜湖市招商局局长潘君齐、集中区管委会招商部部长广翔等,同企业家们实行“零距离”对接。
座谈会上,安徽泰格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超、合肥客来福家具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其宏、安徽省天路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姚光传等,先后就江北产业集中区“先行先试”政策内涵、税收优惠、用地价格、融资评估、进驻后的后续服务、物流信息服务、土地证与房产证办理、如何对接等问题进行了提问。
曹锦平一一解答了企业家们的询问,重点围绕国家、安徽省、芜湖市、省江北集中区管委会政策进行阐释。他说,国务院赋予安徽省江北产业集中区先行先试权,在投资政策、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土地政策和对外开放政策等方面给予扶持。省委、省政府赋予集中区省辖市经济管理权限,并赋予部分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同时,集中区享受芜湖市委、市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支持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如《芜湖市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等。另外,江北产业集中区管委会也出台了《鼓励促进投资暂行办法》。集中区拥有独立金库、独立财政、独立税收征管机构,重大项目可享受“一企一议”政策。这些都为来此兴业的企业营造出优越发展环境。
你问我答,现场气氛非常活跃融洽,两个小时很快过去。
考察时间紧凑短暂,但企业家们却说,“不虚此行!”
皖江城市带,一个正在快速崛起的中部区域城市群;芜湖,一个正在彰显蓬勃生命力的皖江核心城市;省江北产业集中区,一个具有示范性的生态滨江产业新城!
试看未来,八百里皖江必将经历前所未有的巨变,也将承载着更多的期待与梦想!
责编:胡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