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体检” 打牢优质生产基础
7月27日,安徽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向各市文广新局(文化委员会)、各报刊出版单位下发《关于报刊出版单位互查互评互学互促专项活动结果的通报》。在充分肯定各报刊单位好的经验做法的基础上,重点对各报刊单位在内容质量、编校质量和出版形式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点名剖析。
与以往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对报刊单位的单向检查、评比不同,安徽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此次开展的以“以评促建、以学促做、互学互鉴、取长补短”为主题的互查互评互学互促专项活动(简称“四互”活动)创新方式方法,不仅实现了对全省报刊单位的全面“体检”,有效地促进了报刊单位间的沟通交流,而且为报刊精准管理和阵地建设提供有力的镜鉴。
278家报刊接受“体检”
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安徽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陈烨认为,开展“四互”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求,推动全省报刊单位进一步牢固树立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和精品意识,在全行业营造重视出版质量的良好氛围。
2017年11月下旬,安徽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全面启动“四互”活动工作。安徽省局抽调有关处室人员和报刊单位业务骨干组成6个督查组,对全省总共278家报刊进行了全覆盖、交叉式检查。督查组通过听取汇报、座谈交流、审读样报样刊、现场检查、撰写督查报告、专家复审等方式,对全省报刊出版单位好的经验做法进行认真梳理,对全省报刊的内容质量、编校质量、出版形式等方面进行细致检查。
2018年2月,安徽省局对第一轮互查中的部分报刊进行第二轮随机抽检,邀请省内报刊审读专家对抽检报刊进行审读并提交审读报告;5月,安徽省局将第一、二轮审读报告进行整理,分发给省内外报刊业界知名专家进行第三轮审读;7月,安徽省局邀请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及上海、江苏等地报刊界专家20余人进行集中“会诊”,对前两轮审读报告进行认真复核,形成终审报告,以通报形式下发各市局和全省报刊出版单位及其主管主办单位,同时抄送各市委宣传部。
“这样的尝试,在全国报刊管理范围内尚属首次。”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司长李军认为,安徽省局开展的“四互”活动为地方报刊行政管理部门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加强属地管理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模式。
17个问题成“活教材”
在安徽省局下发的通报中提到,从2017年度被抽检的报刊总体情况来看,全省报刊出版单位各项工作比较规范、有序,但部分报刊出版质量亟待提高。多家报刊单位在内容质量、编校质量和出版形式三方面存在多种问题。
例如,导向把关不严、偏离办报办刊宗旨、民族宗教用语表述不准确,报纸版本记录不全、期刊出版标识不规范,字词存在差错、语法逻辑错误以及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等17个问题不同程度地在报刊媒体上有所呈现。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督查过程中发现的这些问题,安徽省局在向全省报刊出版单位下发专项活动的情况通报中,对存在问题较多的报刊单位点对点通报其督查及审读结果。
记者看到,《安徽地市广播电视报·六安广播电视》不仅变更为生活服务类报纸,而且擅自将报名改为《六安新周报》。《阜阳日报》2017年10月14日三版两篇文章编校差错达到8处,《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3页纸中差错高达9处等均被点名通报。
“在《关于报刊出版单位互查互评互学互促专项活动结果的通报》中‘指名道姓’,不遮掩、不回避,就是为了让各家报刊单位能够引起高度重视,在看到同行存在的问题时,对照自身,进行自查自纠。”在安徽省局副局长朱训义看来,互查互评不仅为各报刊单位提供了相互沟通、学习的平台,真正达到了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目的,通报中列出的这些问题,更是一部鲜活的“教材”,为各家报刊单位实际工作提供镜鉴。
面对面约谈、一对一跟踪
“四互”活动是对安徽省报刊出版单位好的经验做法、内容质量和编校质量、出版形式等方面情况进行的一次全面、认真的梳理和检查。
“督查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报刊单位重视内容生产,牢固树立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和精品意识。”陈烨说,探索开展“四互”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安徽省报刊单位间的沟通交流,摸清了全省报刊出版整体现状、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困境,总结了全省报刊在宣传报道、融合发展、经营管理和队伍建设等方面好的经验做法,为切实提高安徽省报刊的出版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对于检查中发现问题较为严重的个别报刊单位,安徽省局将进行约谈,要求被约谈的报刊主管、主办单位切实履行管理职责,监督报刊单位限期整改并及时反馈整改情况。此外,安徽省局还将对整改单位组织“回头看”专项行动,会同审读部门进行跟踪审读,确保整改到位,切实规范全省报刊出版内容和形式,提高省内报刊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把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要求落实到位。
原标题:全面“体检” 打牢优质生产基础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 作者: 编辑:陆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