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联动禁烧不见烟雾迷城 高补贴让农民利益不受损
6月6日,阜南农村,村民用秸秆产生的沼气烧饭。
安徽省今年出台《2014年全省秸秆禁烧工作方案》,要求环保、公安、农业等部门联动,一个全省范围内的禁烧倒逼秸秆综合利用已经全面展开。“限高10厘米”政策逼迫一些收割机不得不离开,而这样的离开,从全省范围来看,正是禁烧所必须的。倒逼,必然是一种引导,也必然带来技术革新。所要处理好的是,要避免因禁烧秸秆影响农民的利益。
联动禁烧不见烟雾迷城
“虽然从2005年开始,合肥市就实施秸秆禁烧,但常常可见烟雾迷城。”合肥市农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前常常感觉效果不明显的一个原因在于,虽然合肥不烧,但是周边一些地区还在烧。
虽然从2008年起,全国范围内开始禁烧,但因为资金、执行等各方面原因,安徽部分城市的禁烧效果并不明显。2012年开始,由于禁烧被纳入环评中,安徽省多个城市加大禁烧力度。而真正让禁烧成为全省统一行动,则是从今年开始的。
为有效防治大气污染,安徽省今年出台《2014年全省秸秆禁烧工作方案》,要求环保、公安、农业等部门联动,以禁烧倒逼秸秆的综合利用。
太和县农委主任张晓飞告诉记者,焚烧秸秆会让空气污染加重,尤其在高速公路边,还会引发交通事故。而全省范围的政策倒逼,使得各个城市都开始了严防死守。
记者了解到,安徽省各个城市相继出台了惩罚政策。比如滁州,甚至出台了“最严秸秆禁烧令”,并且以层层追究、明确责任的形式落实,规定罚款“不由农民出”,同时“严禁公款填”。而凤阳县今年启动干部问责机制,严惩违法焚烧行为。今年已处理各级干部43人。
“全省联动之下,禁烧效果是比较明显的。”合肥市禁烧办负责人说。
高补贴不伤害农民利益
武升红是萧县王寨镇的一名打捆专业户。
他花20万元自购打捆机,其中政府补贴了6万多元。他免费帮农民收秸秆,然后将这些秸秆卖到草厂,由草厂销售给造纸厂、饲料厂、循环材料厂等。“村里对我的事情非常支持,并且积极帮我寻找销路。”
记者了解到,为鼓励对秸秆进行综合利用,安徽省多个城市根据有关补助政策,对秸秆综合利用进行补贴。补贴有的直接兑现,有的补助给村民购买粉碎机、旋耕机。目前,大多数城市结合省的财政补贴,已实现了不增加农民负担、不伤害农民利益的效果。
而在合肥市一些地方,农民已经开始享受到秸秆禁烧带来的额外补贴。“我们一个镇财政投入了540万,其中大部分都是直接投入到农民生产中。”合肥市肥西县三河镇农委办负责人告诉记者。
根据《阜阳市2014年午季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方案》要求,阜阳市对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具体补贴中,省级财政对小麦补贴14元/亩,市级财政再补贴2元/亩,补贴在禁烧前就已经拨付到位。
合肥市农委、禁烧办副主任戴文刚告诉记者,“政府投入不断加大,2005 年合肥市财政预算安排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专项资金100万元,而今年这一数字已经变成了5000万。”
科学禁烧依旧任重道远
合肥市5000万的禁烧专项资金,小部分用于秸秆禁烧工作经费,大部分则是对秸秆利用的综合奖补,补贴对象不仅是村民,还包括秸秆利用的企业。
“目前对于秸秆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而这才是秸秆禁烧真正的出路。”安徽省农机局副局长纵风云告诉记者,目前的综合利用还有不少问题,比如一些储草厂的位置偏远,增加了打捆户的成本,一些企业若离开补贴可能无法赢利,这都是需要解决的。
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刘阳告诉记者,从目前来看,在政府高压之下,“火苗”相比往年是有所减少,禁烧效果初现,但这是以高额补贴和大量人力投入为代价的。“目前从技术上来说,秸秆利用并没有形成气候,技术和市场也没有成熟。实现一项政策的良性运作,减少政府强制力,增加引导性,从而让市场发挥作用,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胡霞利 胡广 陈丽卿 周晔/文 刘玉才 陈群/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