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阅读还需硬件保障
03.04.2015 11:05
本文来源: 新闻出版局
李克强总理还透露,他最近一次网购就是买书,“用闲暇时间来阅读是一种享受,也是拥有财富”。他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也希望“国家全民的阅读量能够逐年增加”。
其实,除了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大力提倡阅读氛围,全民阅读还需要硬件来保障。
比如,加大社区图书馆的建设,这也是普通民众获得图书的最方便最经济的手段。根据2014中国统计年鉴,截至到2013年底,我国公共图书馆共有3112个。这一数字基本与日本全国图书馆数量持平,但因为人口基数大,我国在人均拥有图书馆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据估计,在美国,平均不到2万人一个图书馆,日本平均3万~4万人一个图书馆,我国目前是46万人一所图书馆。人均拥有图书馆少还只是一个方面,服务半径方面,按照国际标准,一所图书馆的服务半径不超过4公里,这个距离以外的人群基本上是享受不到这个图书馆的服务的。但在我国,平均一个图书馆的服务半径是32公里,关于图书馆的服务半径,早在1977年,日本颁布的“第三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就提出居民徒步20分钟之内必须有一个图书馆,日本也是图书阅读量最高的国家之一。图书馆距离过远应该是我国公共图书馆有效持证读者仅为1.3%的主因。这一数字在美国是60%多,日本则超过40%。
也许有人要问,图书馆不便利可以买书读。如果几本或者十几本,买可能比较现实。但如果想要达到图书阅读量较高水平的几十本或者上百本,单靠买书读,无论是经济成本还是收藏成本,对于普通人来说都是不小的压力。
所以,除了做大做强国家级和省级图书馆外,建设一批方便可及、能实际发挥作用的社区图书馆,是提高全民阅读量的重要硬件。
除了社区图书馆的阅读外,口袋图书的普及不妨作为另一硬件大力推广。口袋图书是日本出版商看准地铁阅读族开发的一大商机。现代城市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压力不断增加,大部分上班族的时间碎片化趋势明显,很多人喊着没有时间阅读。大块的闲暇时间少了,相对短一些的时间段不妨充分利用一下。《2014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报告》显示,“舟车劳顿”已经成为中国大城市人群每天都要经历的事情。其中,北京通勤时间最长,达到97分钟。广州、上海、深圳等城市每天也接近或者超过90分钟。天津、南京、沈阳、重庆等城市都超过了65分钟。如果能利用这段时间读书,每年也能阅读数量可观的图书。
日本地铁阅读族就是善于利用时间的代表,出版商投其所好,专门设计出版了这种小开本、小字号的小型书,便于携带,便于阅读。乘地铁时,把它装在口袋里,可随时取读,十分方便。可不要小瞧了口袋书,日本的口袋书既有精致的单行本,也有漂亮的文库本。从形形色色的小说,到各种各样的专著,都成系列、成批量地在编辑出版,这其中还包括艰深的学术著作。
如果我们也能实现每天通勤时间阅读1小时,一个月至少可以读20个小时,那么一年就可以阅读240个小时,再加上社区图书馆便利后可能增加的阅读时间,说不定阅读会成为新的风尚,新的潮流。期待每一个人“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因为这“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
本文来源: 新闻出版局
03.04.2015 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