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示范区,映入眼帘的全是金黄色的小麦。行车不远,便听到隆隆的机械轰鸣——这里的小麦开镰了。
停下车,首先引起记者注意的是一台橘黄色的专业打捆机,正在已收获完毕的麦田里来回穿梭。机械“腹部”一个滚动的设备像手一样,不断“抓起”秸秆送进打捆机舱内。很快,一个压缩成行李包样的秸秆块被“吐出来”。
“这种打捆机一个小时可以作业15亩,每亩地作业费15元,只要一个人操作。 ”来自内蒙古的机手李亮一边擦汗一边介绍,一个秸秆块大概60厘米长,宽、高都是50厘米,重达60多斤,既方便运输,也方便长时间储藏。
这时,又一辆绿色的“谷王”联合收割机从麦地深处驶来。与一般收割机不同,它加装了粉碎装置,在收割小麦的同时,秸秆也粉碎均匀地撒在地里。 “粉碎后就不需要打捆,而是用旋耕机深耕,将秸秆直接还田。”旁边的奇瑞农机总经理王金富介绍。
看罢小麦,行车5分钟,又来到油菜机收的现场。“这是全国唯一的油菜机械化生产农机农艺技术融合示范区。”省农机局局长刘绍太介绍。
说话间,一台“雷沃谷神”油菜收割机轰鸣着驶入油菜田,锋利的“牙齿”将油菜直接从根部切断,吞入机舱内,所过之处便铺上一层细碎的油菜秸秆,散发着清香。
此时地面还有长约10厘米的油菜茬,灭茬机机手刘涛驾驶一台灭茬机,将泥土深翻10厘米,油菜茬和油菜秸秆便埋入地下。
“一亩地收获加粉碎还田,作业成本80元,很受农民欢迎。 ”来自全椒县汊河农机合作社的机手谢成松介绍,如果不用机械,人工收一亩油菜要一天的时间,费工费时,秸秆只有烧掉。解决了耕种收的机械化,油菜种植才能有发展。
“既要把金色的丰收抢回家,也要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做到绿色抢收。”刘绍太介绍,今年补贴资金向秸秆利用的机械倾斜,像今天看到的专业打捆机,国家补贴3万多元。省及各地也都投入资金,对秸秆利用的作业环节进行补贴,减轻农民负担。
“有了好机械,秸秆综合利用还有什么拦路虎?”记者问。“秸秆还田会增加旋耕深松程序,增加了成本和时间。 ”刘绍太说,农机部门要进一步推动农技和农艺融合,在关键技术上突破,研发更先进适用的机械,提高作业效率。
“秸秆打捆之后,离田是关键。 ”王金富说,“三夏”时间紧,再加上运输成本,农民和企业都不愿意到田头收,建议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政策给予补贴,谁运输就对谁进行补贴。 “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难题,秸秆的综合利用才能突破瓶颈。 ”(史力)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2014-05-29
全椒 示范区里“绿色抢收”《安徽日报》 -
合肥10:29 29.05.2014 农业机械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