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会聚焦二:立德树人,全方位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08.07.2020  15:10

五年来,校党委坚持把方向、管大局,凝心聚力,协调推进学校各事业上台阶、上水平。2017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称号。2019年,被教育部列入“十三五”更名大学规划中期调整计划。

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落实《振兴本科教育工作实施方案》《高水平应用型本科教育实施方案》。共获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389项。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学校整体进入安徽省本科第一批次招生,录取分数线逐年稳步提升。近五年,学生参加“挑战杯”等各类竞赛,获省级以上各类奖项3311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279项。创新创业教育实现广覆盖、全过程、普受益、可持续,成为第三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位居全省前列,是全省高校就业工作标兵单位。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初步建成,研究生教育项目获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



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丰硕。开展“双元制”高等教育试点工作,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覆盖所有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2018年再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获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4项、重大成就奖1项。教育报头版头条报道了我校体育俱乐部改革的经验和做法,省教育厅要求在全省高校推广。教育部《简报》专题推广合肥学院推进“八个转变”的做法,时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作了重要批示。教育部《中国新建本科院校质量报告》将我校经验总结为“安徽现象、合肥模式”,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学科专业实力不断增强。新增本科专业8个,本科专业总数达61个,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匹配度进一步优化。获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11个,位居全国同类高校首位。结合二级学院改革,调整院系架构,整合存量资源,优化学科专业方向布局、结构布局和空间布局,培育孵化一批新兴专业,聚集融合一批跨学科、跨专业的优秀人才。2018年学校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目前共有1个学术硕士点和3个专业硕士点。




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五年来,学校科研和服务地方经费共计3.05亿元。新增工程实验室、2011协同创新中心等省市级及以上各类创新平台16个。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4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国家授权专利641项,连续五年进入安徽省专利百强榜。承担国家级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金3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99项。承担产学研合作项目435项。



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强化。制定修订人才建设及管理等规章制度11项。引进高层次人才126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84人,占教师比例29.6%。获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451人,其中正高132人。资助50余名青年教师赴国内外高校访学或研修。国家百千万工程人才1人、安徽省高校领军人才(二类)2人、安徽省“特支计划”2人、安徽省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1人获得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获得全国教育系统模范教师荣誉称号。共81人获批省高校拔尖人才项目资助。



服务社会成效不断显现。与7个地方人民政府、50余家企事业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合肥市房地产研究中心”先后承担省市研究课题30多项,协助合肥市成功申报“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试点城市”。环境工程研究院帮助企业实现经济效益100多亿元。轨道交通施工安全协同创新中心、现代电子控制与检测协同创新中心等创新团队,深耕需求,精准对接,在服务地方和企业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合肥职业院校教师能力发展中心投入专项经费3000多万,培训职校教师3000余人次,并协助合肥市成功申报试点建设首批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继续教育学院向社会输送本专科毕业生1.6万余人、培训各类专业人员4.2万余人。组织青年志愿者服务世界制造业大会、中国徽商大会、第十三届“家博会”等330多场各类赛会,累计服务时间12.7万小时。定点帮扶工作创新模式得到李国英省长批示,在全省推广,学校扶贫工作队荣获“安徽省属单位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文化传承创新不断推进。成功承办海峡两岸(合肥)纪念刘铭传首任台湾巡抚130周年学术研讨会,连续承办三届全国传承与发展孔子思想文化学术研讨会。编撰与出版了《大湖名城——合肥地域文化研究丛书》《合肥文化十讲》等。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打造了“一二·九”辩论赛、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等一批校园文化品牌,创作了黄梅戏《功勋》、音乐剧《爱的辐射》等优秀剧目。开展艺术教育俱乐部试点工作,成立了14个艺术教育俱乐部,参加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获各类奖项20项。南艳青年新媒体中心获批全国高校共青团优秀新媒体专业工作室和安徽省共青团新媒体专业工作站。



境外交流合作不断拓展。五年来,新增友好学校20 所,1600余名学生赴国外友好学校学习,350多人次教师赴国(境)外参加学术会议、访学研修。400多个国(境)外高校、政府及企业代表团来访,500多人次外国专家来校讲学、开展科研合作。1名专家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1名专家获得“黄山友谊奖”,7位外国专家受邀参加李克强总理新春座谈会活动。



接收来自德、韩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留学生1000余名,2020年获得教育部留学生质量认证,“留学合大”品牌正在形成。主办5届中德应用型高等教育研讨会、2届环境技术与知识转化国际会议等。中德合作“物流管理”专业、“经济工程”专业相继获得德国专业机构认证。在德国成立了孔子学院,德国总理默克尔亲自揭牌并为孔院成立三周年发来贺信。联合成立了涉及环境保护、建筑节能、工业4.0等领域20余个国际深度产教合作平台。学校是中德经济顾问委员会成员单位、全球中小企业联盟战略合作伙伴。



基地建设有序推进。围绕《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建设方案》,目前,“一个合作示范校”和“六个平台”建设有序推进:中德青年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已建成投入使用;建筑面积7.86万平方米的中德校企协同创新中心已开工建设,并完成了毕克化学等10家合作企业和研究平台入驻遴选工作;中德应用型高校教师能力发展中心共组织德国培训9期153人,国内培训13期1278人。创办《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 联合斯普林格出版社正式出刊发行2期;在德设立“安徽省对德引智项目管理办公室”,“1251”人才计划共引进德国教授博士40人;基地人才公寓174套投入使用。



(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