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在全国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集中调研会上交流经验

05.09.2017  03:06

9月4日,在全国第十三届学生运动会举办期间,全国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集中调研会在杭州市举行,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主持。根据会议安排,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王佩刚做了《推进场地开放,服务全民健身》的典型经验交流发言。

王佩刚指出,有序推进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推动全民健身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举措。多年来,安徽省积极探索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的办法、举措,取得了一定成效。他表示,下一步,安徽省我们将学习兄弟省市的好经验、好做法,拉高工作标杆,加强机制建设,注重工作实效,不断提高安徽省学校体育场地开放水平,为健康中国战略和全民健身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近年来,安徽省建立和完善学校体育场地向公众开放的长效机制,在保证校园安全、维护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规范、有序推进学校体育场地向公众开放,受到群众的欢迎。

加强制度建设,确保有序开放。 2011年,安徽省教育厅、省体育局印发的《关于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指导意见》,从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工作目标、开放标准及形式、组织管理、经费保障、安全保障、工作要求等方面对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做出进一步细化。2014年,省教育厅在《关于推进高等学校教育科研资源有序开放的意见》,提出在“正确处理好校内和校外的关系、学生需求和社会公众需求的关系、短期和长远的关系”,以及“既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又积极投入、扎实推进”的情况下,向社会公众有序开放高校体育场地等教育科研资源。各地各校根据要求,相继出台了《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管理办法》《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工作评估办法》《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工作评估标准》《出入人员登记制度》等文件,明确开放的范围、时间、对象、项目和开放手续等,使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工作合规、有序进行。

部门协调联动,助推场地开放。 我省在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工作中,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学校负责、社区参与、循序渐进、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教育部门主要负责确定向社会开放体育场地的学校名单,指导学校制定相关制度;体育部门主要负责对健身活动进行业务指导;公安部门主要负责开放学校的治安管理工作;人社部门主要负责为开放场地的学校设置公益性岗位,根据开放程度配备相应的公益性岗位人员;民政部门主要负责发挥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社区的联动作用,做好开放学校活动区域出入证的制作、分发、统计等工作;财政部门主要负责给开放学校安排补贴资金和年终奖励经费等。

强化督查考核,促进规范管理。 为使公众了解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工作,安徽省各地主动在媒体上公布开放体育场地的学校名单。各学校在校门口的公告牌上公告体育场地开放的时间、项目及监督电话等,接受市民监督。合肥、马鞍山等市经常对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工作进行联合检查,根据考核结果给予开放经费补偿和奖励。同时,将开放工作纳入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教育工作年终目标考核内容。铜陵市委托第三方对开放工作进行考核,对考核结果予以通报。合肥市通过向进校锻炼居民发放芯片卡,或采集居民指纹信息的方式,尝试用信息化管理的方式,提高场地开放工作管理水平。

加大经费投入,维护体育设施。 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加速了体育场地设施的损耗与折旧,也增加了管理与维护费用。对此,各地通过设立专项经费的方式予以解决。马鞍山市每年设立200万元的保障资金。市、区两级财政每年分别补助开放学校每校1万元。市财政每年还安排10万元,对开放工作成绩突出的学校予以奖励。合肥市政府每年给予每所开放学校奖补10万元,用于保障体育设施开放学校值班、技术指导、保卫人员工资,场地器械维护维修、卫生保洁和水电费用。宣城市每年安排60万元专项资金,对考核合格的单位予以经费补助。其他各市也设立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的专项经费,使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工作持续、顺利进行。

完善保险机制,加强安全管理。 各地各学校根据国家体育设施管理的相关规定,定期检查、检修体育场地设施,确保体育场馆和设施设备的安全。各开放学校在体育设施周边显著位置设置体育器械使用方法指示牌和安全警示标识,张贴安全须知,指定专人在开放前和开放过程中对活动场地、活动器材的安全性进行及时检查,指导公众正确使用体育设施。马鞍山等地每年安排专项经费,为开放体育场地设施的学校购买公众责任险,妥善解决学校面临的安全责任问题。教育行政部门为开放学校配置电子监控设备,对开放场地进行监控。同时,要求所有开放学校确定专人负责安全保卫工作,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