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种新入侵我国物种 10种已“打入”安徽

04.09.2014  10:45
核心提示: 地理分布:原产美国中南部,沿密西西比河至墨西哥湾周围地区。现我国河北、河南、陕西、辽宁、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山东、山西、江苏、浙江、福建、海南、广东、广西、上海18个省(区、市)有巴西龟养殖场的分布。

外来入侵物种,影响着生物多样性,破坏着生态系统功能。为了预防和控制外来物种入侵,日前,环境保护部与中国科学院发布了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第三批)。昨日,记者从省环保部门获悉,在本批次18种生物中,已经“打入”我省的已有10种。其中,不乏我们熟悉的物种,例如牵牛花、野苋菜、清道夫等,甚至还有我们的家常菜——罗非鱼。

图片由环保部门提供

1尼罗罗非鱼

中文俗名:罗非鱼、吴郭鱼、非鲫

地理分布:全国养殖范围甚广,除上海、青 海、宁夏三省(区、市)无罗非鱼产量记录外,其他地区(包括台湾)均有罗非鱼的养殖。

入侵危害:尼罗罗非鱼适生能力强,杂食性,生长迅速、繁殖力强,有强烈的领域和护幼行为,对本地鱼类威胁很大。

防控方法:对于池塘养殖,应做好防逃逸工作,不要选择罗非鱼进行放 生活 动。

2豹纹脂身鲇

中文俗名:清道夫、琵琶鼠、垃圾鱼

地理分布:原产南美洲,1980 年引入我国,现广布于广东、湖北、 台湾、广西、陕西、四川、重庆、江苏、江西、海南、安徽、上海、浙江、福建、云南、吉林。

入侵危害:成年的豹纹脂身鲇食量巨大,除了青苔等藻类,它还会以其它鱼类的鱼卵为食,一天可以吃掉3000~5000 粒鱼卵,也会吞食鱼苗。

防控方法:严控人为引种和传播,防止扩散到自然水系。

3巴西龟

地理分布:原产美国中南部,沿密西西比河至墨西哥湾周围地区。现我国河北、河南、陕西、辽宁、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山东、山西、江苏、浙江、福建、海南、广东、广西、上海18个省(区、市)有巴西龟养殖场的分布。

入侵危害:巴西龟已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收录为 100 种最具破坏力的入侵生物之一。巴西龟排挤本地物种,对入侵地的本土龟造成严重威胁。还是沙门氏杆菌传播的罪魁祸首。

防控方法:巴西龟不可以放生到野外,严格控制养殖场的逃逸。

4圆叶牵牛

别名:牵牛花, 喇叭花,紫花牵牛

地理分布:原产南美洲,世界各地广泛栽培和归化。1890 年我国已有栽培。现分布安徽、北京、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北、河南、 湖北、湖南、吉林、江苏、江西、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 西、上海、四川、台湾、天津、西藏、香港、新疆、黑龙江、云南、浙江、重庆。

入侵危害:旱田、果园及苗圃杂草,可缠绕和覆盖其他植物,导致后者生长 不良。

控制方法:可在幼苗期人工铲除,亦可在结果前灭除。化学防除,可使圆叶牵牛种子不能萌发,幼苗致死,叶片喷洒可杀灭圆叶牵牛成熟植株。

5刺苍耳

地理分布:原产南美洲,1974年在北京丰台区发现,现分布于安徽、北京、河北、河南、辽宁、内蒙古、宁夏、新疆。

入侵危害:刺苍耳全株有毒,常于食后二日发病,重者肝损伤出现黄疸甚至肾功能衰竭而死亡。本种可入侵农田,危害白菜、小麦、大豆等旱地作物;对牧场危害也比较严重。

控制方法:开花之前进行人工拔除,并加强检疫,特别是防止随进口大豆和羊毛带入。

6一年蓬

别名:白顶飞蓬,千层塔,治疟草,野蒿

地理分布:原产北美洲,现广布北半球温带和亚热带地区。目前我国除内蒙古、宁夏、海南外,各地均有采集记录。

入侵危害,对秋收作物、桑园、果园和茶园危害严重,亦可入侵草原、牧场、苗圃造成危害,也常入侵山坡湿草地、旷野、路旁、河谷或疏林下,排挤本土植物。该植物还是害虫地老虎的宿主。

控制方法:开花前拔除或开展替代种植,当一年蓬入侵面积比较大时可采用化学防治,先人工去除其果实,用袋子包好,再拔除,或结合化学防治。

7小蓬草

别名:加拿大飞蓬,飞蓬,小飞蓬,小白酒菊

地理分布:原产北美洲,现广布世界各地。现分布全国各地,是我国分布最广的入侵物种之一。

入侵危害:该植物可产生大量瘦果,蔓延极快,对秋收作物、果园和茶园危害严重,该植物是棉铃虫和棉蝽象的中间宿主,其叶汁和捣碎的叶对皮肤有刺激作用。

控制方法:通常通过苗期人工拔除。化学防治可在苗期使用绿麦隆防除。

8三叶鬼针草

别名:粘人草,蟹钳草,对叉草,豆渣草,鬼针草,引线草

地理分布:原产热带美洲,现分布于安徽、澳门、北京、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山东、山西、四川、台湾、天津、西藏、香港、云南、浙江、重庆。

入侵危害:常生于农田、村边、路旁及荒地,是常见的旱田、桑园、茶园和果园的杂草,影响作物产量。该植物是棉蚜等病虫的中间寄主。

控制方法:在开花之前人工清除最好,或是氟磺胺草醚水剂喷雾防治,效果较好。

9钻形紫菀

别名:钻叶紫菀

地理分布:原产北美洲,现分布于安徽、澳门、北京、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辽宁、山东、上海、四川、台湾、天津、香港、云南、浙江、重庆。

入侵危害:侵入农田危害棉花、花生、大豆、甘薯、水稻等作物,也常侵入浅水湿地,影响湿地生态系统及其景观。

控制方法:钻形紫菀以种子为繁殖器官,故在植物开花前应整株铲除,也可通过深翻土壤,抑制其种子萌发;加强粮食进口的检疫工作,精选种子;并使用使它隆、二甲四氯等进行化学防除。

10钻形紫菀

反枝苋

别名:野苋菜

地理分布:原产美洲,现主要分布于安徽、北京、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河北、河南、黑龙江、湖北、湖南、吉林、江苏、江西、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台湾、天津、西藏(芒康)、新疆、云南、浙江、重庆。

入侵危害:主要危害棉花、豆类、瓜类、薯类、蔬菜等多种旱作物。

控制方法:机械防治:结果前拔除;化学除草剂,防除效果良好。(记者 俞宝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