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解No.137】当“光棍”成为一个“前缀”……
近日,“中国11大光棍高校”“中国11大光棍城市”“中国11大光棍职业”等相继出炉,不少人对号入座,戏称“今天,你上榜了吗?”
关于“光棍”的概念营销
持续发酵的“光棍XX”排行榜为光棍节埋下伏笔,这个节日热闹胜似往年。当光棍作为高校、城市、职业、景区等名词的“前缀”出现时,“上榜”,似乎也成了一件光荣的事情。
光棍节前出现的这一系列排行榜或是关于“光棍”的概念营销,也可简称——“炒作”。
排行榜大多出自张一一,他的“前缀”是“光棍形象大使”,代表光棍协会独家发布了系列“中国11大光棍XX”榜,引发广泛关注。不过,横空出世的光棍形象大使、光棍协会以及所谓的《2014年中国光棍调查报告》,不禁让人怀疑它的权威性。
在网友们调侃戏谑、争相入座的同时,你会想,或许这就是一次调侃与搞笑,若做权威解读,倒是你的“不解风情”了。
单身文化的崛起
光棍高校、光棍城市、光棍职业等之所以有人买账,是因为这些地方或领域存在较为集中的单身现象。事实上,任何一个地方都存在单身现象,无论列举哪里,都能言中许多人的心声。以此作为调侃乃至光荣之事,某种程度上则说明了社会心态的宽松与解放。
“我单身,我快乐”,单身不是一件羞于启齿的事,只是存在状态的一种。甚至当“单身”以语义倾向更强的“光棍”“剩男剩女”等词出现时,这个群体的大部分人也能或一笑置之,或自我调侃,确是社会的进步。“剩”,始带贬义,却也有主动、被动之分。
宽泛而言,任何一个名词前面都能加上“光棍”二字。“光棍”可以成为“前缀”,除了说明单身现象的相对集中,也说明这已形成一种颇具受众的文化。
转化为市场行为
光棍节文化只是单身文化的一部分,却是最出风头的一部分。因为它与市场联系最紧密,且很大程度转化为市场行为。
“光棍”这个概念,被接受、被生产,并延伸到诸多领域,成为消费的契机。“光棍节”作为一个噱头,从“脱光”衍生出“花光”“抢光”,形成了一个消费狂欢的节日。商家则以此为由打折促销,让消费者在狂热购物中倾泻情感。
当“光棍”成为一个“前缀”时,许多事物可能就被“光棍”了。严格意义上,“光棍”并不是一个词语前缀,但它能够被如此普遍地放在名词前,具有“前缀”的类属性和类化倾向,说明它的能产性很强。换句话说,“光棍”作为“前缀”,总有一款适合你。
又一个标签化的词
“光棍”成为一个修饰性的词,放在名词前,类同于贴标签。放眼望去,标签化的不止“光棍”,还有许多别的词,比如“文艺”。
标签的价值在于分类和凸显特征,但也很容易以偏概全,有失偏颇。用标签来实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很可能抹掉个体的细微差别与鲜活个性。
罗素同学说,参差不齐乃是幸福本源。个体内部与个体之间的参差不齐并不是几个标签所能概括的。所以说,标签化是一个粗糙的做法,将某部分特征置于聚光灯下,而另外的特征隐匿不见,造就一种“正确”的偏见。
责编:刘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