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备先老”成常态:养老何所依 政府来“兜底”
15.09.2014 12:02
本文来源: 安徽省民政厅
11日下午,在合肥市召开的安徽省老龄办主任暨老龄宣传工作会议上,吴旭军用这个典型的故事为例,再次重申:如何让老年人口得到社会的关照、重视,让他们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依然是各地民政部门最紧迫的任务之一。
“未备先老”成常态
人民网安徽频道在会议现场得知,从安徽省级层面来看,去年7月至10月,省老龄委成员单位对省政府出台的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进行中期评估,规划的执行情况取得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可喜成果。此外,今年省政府第31次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的《安徽省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也将对养老服务业乃至老龄事业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据悉,安徽省于1998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3年底,全省60周岁以上老年人已达1103.7万,占户籍人口总数的15.9%。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和增长速度始终保持在全国平均水平的前十位,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的特征日益凸显。应对老龄化作为国家战略,已经引起党和政府及全社会广泛关注。如何既积极又科学应对老龄化问题,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确立的“五个老有”的总目标,为安徽的老龄工作也指明了方向。
孝亲敬老需要全社会关注
安徽省民政厅党组成员、省老龄办专职副主任张文达告诉人民网安徽频道,当前和近一段时间内,安徽需要以推动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为引领,促进各项优待政策的落实。处理好政府、社会、家庭和老年人的养老关系。在政府层面,要着力构建体系,坚持保障基本,保障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在社会层面,要创新体制机制,激发社会活力,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在家庭层面,要充分发挥家庭在养老中的基础作用,培育家庭责任感和扶持力,促进亲情关爱、家庭和睦;在老年人层面,要践行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的理念。而且,要借力“敬老文明号”、“敬老月”和福星孝星评选表彰活动,营造全社会孝亲敬老的生动局面。
采访中,人民网安徽频道得悉,安徽省的养老保障制度已经日趋完善。2012年,安徽省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到2013年12月底,全省城乡居保参保人数3308.7万人,每月约840万人领取待遇;全省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15.96万人,完成全年参保任务的102%。从2013年7月份开始,全省16个市陆续实现与省人社厅系统对接,同合肥地区18家三级定点医疗机构联网。在提升困难群体生活标准方面,2013年,城乡低保月保障对象约293万人,城市低保标准约为382元/月,农村低保标准约为209元/月。 2014年,实现安徽省企退人员养老金“十连涨”,企退人员人均养老金由2005年调整前月人均629元增加到月人均1818元,累计增长1.9倍。
本文来源: 安徽省民政厅
15.09.2014 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