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69岁老人登报寻“债主” 只为偿还21年前欠款(图)
欠了别人的钱,债主不着急,欠债的倒是四处寻找债主还钱——世界上真有这么“傻”的人吗?有!他就是年近古稀的姚多保,为了找到“债主”,他甚至采取了“登报寻人”的方式。
姚多保向记者展示珍贵老照片。 |
登报寻人还钱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偶遇故人,决定登报寻找债主
今年6月的一天中午,姚多保和几名老朋友相聚,来到了淮南市田东一家有特色的小酒店。老伙计们喝点小酒,闲叙感情,慢慢地就吃到了下午3点才散场。
此时,饭店工作人员早已下班。姚多保一行人看到几名服务员、厨师正围在一起看报纸,不但相互传阅,还不时议论几句。
老人们感到好奇,上前询问。原来,工作人员们正在看《淮河早报》刊载的分类广告,从中选看有价值的招工信息。
“老爷子,我认识您!您以前是干烤鸭店的,我还应该喊您‘师爷’。”就在姚多保与服务员交流时,饭店老板上前搭起了话。
姚多保当时有些发愣,饭店老板连忙解释:“20多年前您经营烤鸭店时,我是您店里厨师余明君的大徒弟,当时在那实习,我老婆在那做服务员。”
饭店老板的话,再一次将老人的思绪引进了这20多年的时间长河。
21年前,他经营了2年4个月的烤鸭店被接管。此后,他一直在偿还相关债务,到目前基本清偿完毕,只是还有3人没来领取少量的钱款。
这些年,老人通过各种方法寻人还钱未果。得知不少市民从报纸上获取各方面信息,老人走进了淮南日报社。
奔波还钱,他与债主成为好友
时间回到20多年前。
1992年3月,姚多保承包下烤鸭店,担任总经理。他大刀阔斧进行改革,推行先进的管理理念,烤鸭店生意迅速红火起来。
“这家店是当时淮南地区最大、硬件最好的酒店,能同时开60桌,曾接待过全国煤炭安全现场会用餐。”回想起当时的辉煌,姚多保非常感慨。
1994年7月,正在经营中的烤鸭店被所属单位接管,留下一批债权和债务。
“酒店当时都是实行正规的财务制度,只有到规定的时间才能开工资、进行结算,所以酒店被接管的第一时间,很多人都领不到钱。”姚多保说,“无法第一时间结算钱款的人有四五十人。工作人员的工资,加上鱼贩、鸡贩子等供应商的货款,一共留下了29.4万元的债务。”
“欠谁的钱,欠了多少,到现在我还一直保留着底单。”酒店被接管后,姚多保走上了漫长的还债路。虽然酒店被接管后他很快便从单位办理了提前退休手续,但为了方便债主要钱,他一直都居住在洞山地区,只要有人找上门来,经比对认定所欠钱款,都一一予以兑付。
“当时工资不像现在,一名服务员的月薪只有一百元左右,很多人被欠了几十块,有的都不来要了。”对于这些没有及时前来领取钱款的债主,姚多保都主动找上门去还钱。
在还钱过程中,让姚多保印象最深的,无疑是当时瓦埠湖边的一名鱼贩李传玉。
李传玉是当时该酒店最大的一名“鱼贩”,长期向酒店供应鱼类、甲鱼等水产,当时酒店欠其货款达3000多元,却一直未见其来要钱。等到1994年底,姚多保决定上门还钱。
一大早先坐车到曹庵,再转车到瓦埠湖边,找到李传玉家时,已是午后。其时李传玉已不在淮南,李家大哥得知姚多保上门还钱,热情地进行了接待,并提供了弟弟在苏州市的一个电话号码。
“我在这边贩卖一些海鲜为生,老婆孩子一大家子人要养,每天都不能闲着。”电话拨通后,远在苏州的李传玉说道。经双方约定,李传玉在1995年春节回家时,找到姚多保要回了货款。
此后,李传玉以这笔结算的货款,在苏州开了一家海鲜档,逐步经营,如今其已成了一名大老板。
“我还他钱后,我们成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每次他回家时都要给我带很多礼物。”姚多保说,“有一次我到上海去办事,他知道后,专程到上海接我去苏州玩了几天。”
自我完善,欠下了钱一定要还
今年69岁的姚多保在部队工作了18年,曾参加过援越抗美战争,并在凯旋后与战争中涌现的英雄战士们一道,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姚多保向记者展示了这张珍贵的合影照片,“全军只有4名战士个人发了这张照片,前几年有北京的专家上门来要求高价转让,被我婉言谢绝了。”
儿子、媳妇都是西安市的公务员,女儿是深圳的一名中学教师,女婿在当地开公司,姚多保老两口依旧居住在洞山,钓鱼、看电视是他日常的爱好。
“有时候大清早醒了,就会想想这一生经历的一些事情,不想人生里留下什么遗憾。”姚多保说,经过多年的还债,29.4万元已基本还清,唯独还有李春田、胡忠田、陈建淮这三笔钱,“他们有的是没来领,有的是当初自行离岗的,但我这里财务上都有记录。”
多年以前,姚多保曾多番寻找这几人,他曾通过派出所查询这几人的住址,可是找上门时才发现,这些地方早已拆迁。直至此次意外遇到故人,他才萌生了登报寻人的办法。
相对于登报时所需的费用,其实,这几个人的欠款并不算多,每人都只有几十元而已,因此,很多人都对姚多保的做法表示不理解,甚至有人说他“有毛病”。
“我觉得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事,我不把钱还掉,会觉得心里有个疙瘩没有解开。”姚多保说,“欠下了钱一定要还掉,找到他们把钱还了,也是我人生的一次自我完善。”(吴巍)
原标题:诚信老人“登报寻人”只为还钱
(实习编辑:张学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