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脱贫,如何保障?
“大病保险政策真是好,实实在在地为我们家减轻了负担。 ”
——我省推进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在“保基本”的基础上增加了“保大病”,有效减轻农民个人医药费用负担
“这两年女儿诊疗次数增加了,家里开支反而减少了。 ”六安市金安区张店镇新街村村民周培勤告诉记者。周培勤的女儿马苗苗,正在读初中。小姑娘6岁时患了癫痫,常年要吃药,医药费把原本幸福的家庭砸出了一个“大窟窿”。
记者在她家看到,一张桌子上摆放着42张就诊卡,这是几年来她带着女儿到省内外医院看病留下来的,每张卡都记录着这个贫困家庭的辛酸求医路。今年2月,马苗苗病情发作,就医于安医大第一附属医院,经过半个月的治疗后出院,医疗总费用18万元。 “除了基本医保补偿和救助外,公司补偿了患者大病保险4.2万余元,最后患者自掏1万元。 ”人保健康六安中支公司总经理杨航说。
前些年,虽然新农合筹资水平和保障水平有所提高,但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群众“一个人得大病,全家陷入困境”的问题。2015年,我省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实施意见》,推进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在“保基本”基础上增加了“保大病”,有效减轻了农民个人医药费用负担。
金安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截至11月底,金安区城乡居民发生大病保险费用共计1690万元,已全部兑付到位。 ”
今年以来,我省由健康保险公司承办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业务趋于完善,不少地方实现了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整合,取消了原有新农合大病保险的封顶线,提高了报销比例,让参保群众个人自付更少。这对于农村低保户、五保户、贫困户等特殊人群来说,如同发放了一个“大红包”。
“大病保险政策真是好,实实在在地为我们家减轻了负担。 ”说这话的谷奶奶是含山县环峰镇九联村的低保户。老人今年初被诊断出患有颅内动脉瘤,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住了两次院,共花去医疗费用16.9万元。虽然基本医保报销了11.73万元,但是剩余的5万余元仍是笔不小的数目。
根据含山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保险服务合同书,谷奶奶这两次住院享受大病保险低保人群政策。今年9月,国元保险含山支公司将2万元大病保险补偿款打到谷奶奶银行账户中。
按照规划,到2020年,我省将基本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商业健康保险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健康保障服务需求。
“住院26天,共报销费用62000多元,在院里一点没有瞎跑,更没有遭罪。 ”
——今年以来,全省贫困人口通过新农合“一站式”结算平台,一次性完成“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补偿结算
“我拿着‘红本子’(扶贫手册),直接到指定的窗口结算。 ”近日,池州市贵池区墩上街道贫困户乔老汉回忆,他在池州市人民医院治疗时,就像在家门口的社区诊所看病一样方便。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口在我省贫困人口中占大头。我省实施健康脱贫政策,让患病的贫困人口吃了颗“定心丸”。但是政策落地初期,贫困人口报销医药费经常遭遇“多头跑”的情况,因为新农合基本医疗报销、新农合大病保险报销、医疗救助、政府兜底补助及慢性病患者门诊补充医疗保障等政策,涉及多个部门多项政策补偿、涵盖多种补偿类型,补偿程序复杂。今年以来,贫困人口则可以通过新农合“一站式”结算平台,一次性完成“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补偿结算。
贫困人口大都文化水平有限、收入普遍较低,“一站式”结算,可为患病贫困人口减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阜南县新村镇梁寨村贫困户高广珍对于“一站式”服务印象深刻,“年初因脑出血入院,住院26天,共报销费用62000多元,在院里一点没有瞎跑,更没有遭罪。 ”
今年以来,我省把防控重大疾病关口前移,多地为农户建立健康档案。大病需要转诊,一个电话,救护车直接开到家门口。针对年老体弱慢性病贫困患者买药难、报销难问题,不少地方由镇卫生院统一代购所需治疗药品,免费送药上门。今年6月起,庐江县对18090名慢性病贫困患者,实行免费配送药品服务。
“一站式”服务是健康脱贫政策落实、落细的体现。我省为满足贫困人口的健康脱贫需求,今年专门出台《关于健康脱贫方面存在问题的整改落实方案》,实现了贫困人口综合医保各项政策环环相扣、无缝衔接,并全部纳入“一站式”即时结算。贫困人口慢性病医药费用负担进一步减轻、医疗服务进一步优化,贫困地区重点疾病和慢性病综合防控不断加强、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逐步提升。
今年1月至10月,全省贫困人口住院85.46万人次,共发生医药费用44.57亿元,综合医保补偿39.23亿元,平均实际补偿比达88.02%,较普通参保患者提高约25个百分点,慢性病门诊平均报销比例达到96.77%。
“村卫生室条件好多了,有个头疼脑热的,不出村就可以看好了。 ”
——按照“填平补齐”原则,未来两年,我省国家重点县的每个乡镇有1所标准化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1间卫生室
“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为了减少农户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我省筑牢农村人口健康的“第一道防线”,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贫困人口实施“一对一”健康脱贫。 庐江县乐桥镇贫困户俞家新是一位高血压患者,老伴去世多年,儿媳因重症肌肉萎缩丧失劳动能力,是典型的因病致贫家庭。他告诉记者:“现在医生都上门服务,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事情。 ”
在定远县仓镇回民村,贫困户赵子康经常念叨村医薛超的好:“他经常到我家帮我免费检查,我患慢性病,他还经常帮我从城里带药回来。 ”
“村卫生室条件好多了,有个头疼脑热的,不出村就可以看好了。”在乐桥镇乐桥村卫生室里,正在输液的吴大爷对村卫生室的环境卫生和服务质量赞不绝口。
从医30余年的汪海宝见证了乐桥村卫生室的“蜕变”。他介绍,以前村里没有标准化卫生室,村民不得不到距离较远的乐桥镇卫生院或更远的县医院就医,多跑路不说,还会产生更多的开销,甚至延误最佳救治时间。 “村卫生室标准化建成后,附近群众看病方便多了。 ”
脱贫攻坚以来,我省把实施健康脱贫工程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加快补齐农村医疗设施的短板。阜南县长期以来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严重滞后,每千人床位数、卫技人员数、执业医师数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大病患者本地就诊率低,就医负担沉重。近两年来,该县通过整合各项资金,每年拨付卫生院人员经费7000多万元;投入1000万元用于贫困人口健康体检,投入600多万元用于贫困人口签约服务;依托三级医师实施对贫困人口三级包保,实现“心贴心、面对面、脚跟脚”的帮扶。
未来两年里,我省按照“填平补齐”原则,实施贫困地区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每个国家重点县的每个乡镇将有1所标准化的卫生院,每个行政村将有1间卫生室。
【链接】
2016年以来,我省先后实行健康脱贫“351”“180”政策,建立了贫困人口“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综合医疗保障新体系,目的在于提高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待遇水平。贫困人口在县、市和省级医疗机构就诊,个人一年累计自费分别不超过3000元、5000元和10000元,剩余费用全部由政府兜底。目前,全省健康脱贫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省财政已下拨“351”政府兜底和“180”专项补助资金4亿元。贫困人口医疗费用支出符合预期,医保基金运行平稳、风险总体可控。(记者 夏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