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健康焦虑症缘于性格多疑 怀疑自己得癌症最常见

19.10.2014  11:42

健康焦虑,在医学上被称为“疑病症”。这是一种疑病性神经症,目前归类为躯体形式障碍中。患者担心或相信自己患有一种或多种严重躯体疾病,反复就医,即便医学检查及医生给予没有相应疾病的医学解释,也不能打消病人的顾虑,常伴有焦虑、强迫、抑郁等。产生这种现象或病症的原因,除了性格本身外,还可能受多种外部因素影响。

相关阅读: 合肥一男子患健康焦虑症 被蚊子咬后打狂犬疫苗

性格因素是主要原因

大多数有疑病现象或有疑病症的人,首先性格上就比较容易多疑、多虑。

“性格因素是一个主要原因。”安医大一附院医学心理科黄晓琴主任介绍说,出现疑病现象,或发展到疑病症,大多数人在生活中对待任何事情都会多疑,表现在对健康的过度关注,这些人群大多是易感素质。

易感素质是疑病症发病的重要基础,孤僻、固执、内向、过分关注自身、敏感、自我为中心、自恋、兴趣狭窄、胆怯、脆弱、暗示性强的人格特征可成为疑病症发病的人格基础。男性患者病前常具有强迫人格,女性则与癔症性格有关。

生活经历诱发疑病情绪

除了自身性格原因外,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也会使疑病情绪增加。

“一般来说,和生活经历有很大关系。”黄晓琴说,生活中的坎坷经历,遇到过不顺心的事情,会直接影响患者心理。如婚姻的改变、子女的离别、朋友交往减少、孤独、生活的稳定性受到影响、生活或事业上目标过高、缺乏安全感等,均可成为发病的诱因。

比如得知亲属死于某种严重疾病,就会怀疑自己可能也会遗传这种疾病。见到喜欢抽烟的朋友得了肺癌,自己咳嗽就会想是不是肺部出现了问题。曾经身体受过伤,痊愈后偶有疼痛就会觉得旧病复发,甚至病情加重等。

医患间存在“信任危机”

“有时医生的不确定容易造成病人的恐慌。”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心理科副主任医师穆菁菁认为,当下的医患关系比较紧张,很多患者的疑病症是因为对医生的信任度不够造成的。

“医生在诊断时一般都不会把话讲得太满,比如在癌症等疾病的诊断上,医生在拿到病例报告之前不会告诉病人确切结果。”穆菁菁说,治病的效果除了医生的治疗之外,还受到病人本身的配合和家庭的支持等因素的影响。

而有些医生的不恰当言论、过多的医学仪器检查、不必要的过分治疗和不必要的手术等,都可能促使疑病观念的产生。

跟风盲目“自我诊断”

“现在电视上有很多健康讲座,网上的健康信息也越来越多,难免有人会‘对号入座’。”穆菁菁说,尤其是一些有文化素质的人,身体出现一种症状,便会对照相关节目或者医学书籍进行“自我诊断”。

由于对医学的一知半解,他们通常是越比越像,表现出高度的敏感、关切和紧张,周而复始地为莫须有的症状焦虑不安,“疑病”就这样给“逼”出来了。

“在网上搜索的只是一般症状,最终的诊断结果还需要医生进行判断。”穆菁菁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比如心脏不舒服,有可能是心慌、心悸造成的,但也有可能是冠心病。”

本报记者 吴碧琦 叶晓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阅读全文
0

编辑:孙晨

资讯标签: 健康焦虑症 癌症疑病症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