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优审计项目 要学会弹好“五弦琴”
优秀审计项目作为综合体现审计机关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一直备受审计署、省审计厅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全国、全省优秀审计项目的评选表彰,更是检验审计机关工作成效,激发创先争优热情的有力抓手,各级审计机关也都将争创全国优秀审计项目视为审计系统的最高荣誉。淮南市审计局在本届领导班子带领下,以“咬定青山不放松”恒心和毅力,全面布局“十二五”审计质量提优路径,推出了一系列完善现场管理、提升审理作用、强化审计整改、促进成果转化的制度机制,推动全市审计机关审计质量的稳步提升。“三十年铸一剑”,在2015年全国优秀审计项目评选中,该局选送的“潘集区区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勇夺全国表彰审计项目,实现了淮南审计项目在国家层面荣获表彰的“零突破”。总结起来,要创优审计项目,要学会协调弹好“五弦琴”。
一、坚持查错纠弊这一根本,弹好增收节支这根弦。审计机关成立30多年,各级审计机关坚持运用查错纠弊手段,规范经济行为、提升审计权威、巩固审计地位,实现审计促进增收节支、加强财政财务管理、减少损失浪费的目的。因此,在考量审计机关运用查错纠弊手段履行审计职责情况,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把握:一是看审计查出的违规资金是否下达审计决定进行处理。这里包括应上交的财政收入、应减少的财政拨款或补贴、应归还原渠道的资金等,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着眼于促进财政增收节支减少损失浪费,重点揭示隐瞒截留坐支应上交的财政收入、违规扩大支出或套取财政资金、重大损失浪费等实质性问题,并下达审计决定进行处理和纠正。二是看审计查出的违规资金是否准确填入审计台账。近几年,审计统计已经成为跟踪问效审计计划执行,准确反映审计成果重要手段,审计署和省审计厅也将其作为优秀审计项目评比的重要参考依据。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准确区分和界定哪些是违规资金?哪些是管理不规范资金?并准确计入统计台账,既要考虑违规资金的金额规模效应,又要兼顾审计整改的可能性。三是审计查出的问题资金是否得到有效整改。随着审计制度体制的不断完善,各级党委、人大、政府也把目光移向了审计整改,尤其是对问题资金的实质性纠正,更是审计机关衡量审计整改是否到位的分值指标。因此,审计决定及其他审计文书中揭示的相关问题是否得到整改,被审计单位或相关单位上交财政、减少财政拨款或补助、归还原资金渠道、核减投资额等都是审计项目评选需要量化考核的内容。
二、擦亮反腐倡廉这一利剑,弹好案件移送这根弦。从近些年的优秀审计评选来看,审计发现和移送重大违法违纪案件线索,在考量审计成果成效中的份额越来越重,这既是强化审计威慑力的一种意识导向,也是促进各级审计机关发挥反腐利剑作用的具体要求。因此,我们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一要有新意识,真正扭转长期以来审计“对事不对人”的传统思维方式,将发现和移送重大案件线索作为当前优秀审计项目审计成果开发的重要条件。二要有敏锐性,要善于透过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现状,分析判断重大问题存在的可能性,进而有针对性的安排布局、重点突破。三要善延伸,尤其对重要资金的分配和使用,要紧盯资金使用末梢存在的问题,倒查决策、立项、分配、绩效等方面存在的重大问题和隐患,以激活责任追究机制。四要会移送,对审计发现的重大案件的线索要及时准确履行审计移送程序,审计移送一般遵循同级对等移送的原则,对于已查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要移送同级检查机关,对于党员身份需要进行党纪政纪处理的可移交同级纪检监察机关或被审计单位纪检部门,其他需追究刑事责任的违法涉案人员可向公安机关移送。
三、守牢维护经济安全这一底线,弹好风险防范这根弦。防范财政、金融风险,维护经济安全是审计机关的重要职责,优秀审计项目评选也将审计揭示的下列内容作为体现审计成果的重要方面:一是财政预决算管理及税费政策执行中弄虚作假,导致财政收支严重不实;政府债务及地方产业政策等方面存在重大风险;违反中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规定,在“三公”经费、会议费、楼堂馆所建设和其他政府重大投资等方面严重铺张浪费、重大资源毁损及其他影响财政可持续性的问题。二是地方金融活动中存在的重大风险,以及金融机构在落实中央宏观经济政策、风险管控中的问题。三是国有企业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改制改组中涉及国有权益保护、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国家经济安全等方面的风险隐患问题。四是经济运行中的其他重大风险隐患问题。对上述这些问题审计人员要善于通过审计信息等渠道,向党委、人大、政府及相关单位反映并得到采用和认可,来进一步提升审计成果利用的层次和水平。
四、关注维护群众利益这一初衷,弹好民生保障这根弦。同样,审计揭示民生问题维护群众利益,一直以来都是社会的热点,对此进行审计成果开发容易引起党委、人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因此,优秀审计项目评选中将“三农”、社会保障、教育、医疗、扶贫、救灾、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资金和项目中存在的严重背离国家政策目标、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问题;涉及资源利用,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生态环保项目中存在的违规征地、土地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城市布局不合理等问题;以及其他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影响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问题作为重点审计成果开发内容,正是体现了国家大政方针对民生保障领域的倾斜,审计人员要识别政策的导向性、抓住问题关键点、提高服务的精准度。
五、立足体制机制建设这一长远,弹好完善制度这根弦。审计促进被审计单位完善管理制度,是放大审计成效、推进源头治理的重要措施,尤其对于那些本身内控制度缺失或不完善的被审计单位,通过推进制度的建立和有效执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或减少问题的产生,促进一些屡审屡犯、制度性问题的纠正。抓制度建设也是抓审计整改的另一种方式,特别是对哪些已经继承事实,又无法倒回头重新再来的“下不为例”问题,如何防范再次发生,就要靠制度建设。因此,审计人员要善于分析和揭示体制、机制、制度层面的问题,通过推动相关单位完善制度基础,健全科学的管理控制机制,意义是重大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