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培训 拓宽农民工就业渠道

03.07.2015  12:31

      近日,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每年开展各类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100万人次以上——

    搭建就业培训平台,让农民工变“香饽饽”

  “技术在手,就业不愁,技能培训让我有了一技之长。 ”六安小伙刘成涛在皖西当代培训学校空调制冷专业接受订单式培养,如今已经是合肥格力电器的一名娴熟技术工人。今年夏天,皖西当代培训学校有300多名学员毕业,尚未走出校园就被各大企业“抢订一空”。

  “学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使农民工真正成为就业市场上的‘香饽饽’。 ”校长陈华胜说,学校培训的专业有电子电器应用维修、计算机及应用、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等,培训对象多来源于失地农民、农村富余劳动力等,每年能培养千人左右,其中有600~800人向企业定向输送。

  “在购置培训设备、基础设施建设时,得到了省发改委等部门扶持,去年补助的30万元被学校用来购置了很多实训设备。 ”培训学校董事长田保家告诉记者,“去年共开展巩固退耕还林、扶贫、创业等培训2250人次。这几年学校已经向格力、美菱等企业输送了20多批、4000多名技工,学员年均收入五六万元。 ”

  新常态下,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农民工技能提升迎来新的机遇期。 “为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促进转移就业,我省从‘十一五’开始,统筹投资补助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实训基地,帮助新建、扩建业务用房,添置实训设备等,这几年培训了近十万人。 ”省发改委就业和社会保障处处长焦山斌表示,从2006年安排1个项目,安排省统筹投资60万元开始,到2010年安排6个项目,安排省统筹投资150万元,再到今年拟安排15个项目,安排总投资3000万元,项目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实践表明,这些项目实施对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增强其就业能力,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增收,推动作用显著。据统计,项目建设带动地方投资近亿元,年增加培训能力1.8万人,平均每个项目年增加培训能力1000人。

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技能提升任重道远

  “我在实训基地学的是计算机专业,现在已经创办了自己的电脑公司。 ”从打工者到创业者,联众电脑公司的老板朱成来一步步迈向成功,他直言多亏了在实训基地学习到的技能,让他在就业市场上游刃有余,直至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当前,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新变化、新挑战,压力日渐增大。一方面,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对劳动力整体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对简单劳动力需求量逐渐减少。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发展,转移就业人员对就业岗位、劳动报酬预期产生变化,就业观念也有所变化,有些人宁可无所事事,也不愿从事不值得、不喜欢的行业、岗位。农民工就业难、找工难,与用人单位招工难并存。

  “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就近就地转移的比例不高。每年外出务工人员中,流向外省的比重近七成。随着当前人口红利的下降,人口大规模向外省转移,不利于我省经济的长远发展。同时,我省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偏低,技能型劳动者缺乏,导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层次不高。 ”省经济信息中心预测处副处长阮华彪说。

  焦山斌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一些普工的短缺,反映出农民工供给的有限性,招工难主要反映出技能人才的短缺性。总体而言,农民工供给不再是取之不尽的蓄水池。 “这反映出在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一种长期复杂的结构性问题,具体表现为劳动力的技能素质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第三产业就业偏低等”。

  从近几年来的项目实施效果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项目建设,对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技能、促进转移就业,起到了积极的引导示范作用。 “各实训基地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当地和周边地区劳动用工需求,组织开展不同工种的针对性培训和委托培训,通过实训实习,受训人员职业技能明显提高,培训合格的学员在劳动力市场非常抢手,转移就业质量不断提升。 ”焦山斌表示。

  根据《实施意见》,到2020年,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稳步增加,每年开展各类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100万人次以上。但相对于我省目前总数已超过1300万人的农民工,及年均60万人的增长速度,如何让更多的农民工尽快掌握一技之长,依旧任重道远。

发挥政府资金导向作用,有效利用培训资源

  “帮助企业办教育,根据市场设专业,根据岗位设课程。 ”田保家说,培训学校采用“送教下乡、培训上门”的方式开展培训,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选择和乡村合作,把培训场所和实习基地放在乡或村里,并根据参训学员的要求,开展相关技术培训,贴近农村,方便农民,从而大大增加了学员数量,提高了培训质量。

  合肥腾飞技校校长陈玉华认为,用工单位也青睐职业技能型人才,像技校设置的动漫、网络工程施工技术、数字出版、汽车维修等专业,都经过了市场调研,适应市场需求,技术含金量高,不愁找不到对口工作。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项目 “短平快”,带动性强、产出大、社会效益好。
今年以来,省发改委在灵璧、霍山等15个县(市、区)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安排总投资3000万元;计划年新增培训22000人次,转移就业15700人。

  “不过,目前看,项目实施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项目申报多、补助投资少、项目覆盖面低,项目建设还没有形成气候。建议能适当增加补助规模,最好能稳定在500万元左右。 ”焦山斌表示。

  “提升培训资源利用效率的主要途径,首先还是要进一步强化教育培训力量。重点是打破行政区域限制,整合现有的就业培训资源,建立一批能长期稳定承担农业转移人口培训的职业学校和教育机构,逐步形成系统性、规范化的就业培训体系。 ”省经济信息中心预测处副处长阮华彪认为,与此同时,培训导向上要定位准确,将劳动力培训与当地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提高就业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实用性。此外,培训手段上要多措并举,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发挥政府资金的导向作用,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调动行业企业、社会团体等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农业转移人口培训的积极性。

    责编:童中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