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马社修车宝模式:用大数据颠覆传统汽车修理

23.07.2015  11:12

                “互联网+”吹响了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号角,“大数据+”则把“互联网+”推向一个新深度,带来数据技术的革命。“大数据+修车”也顺应了精准维修的潮流,这一潮流随着近期一个叫“爱马社修车宝”的服务产品和微信平台的出现,而获得进一步的落地。

 

                爱马社修车宝的“大数据+修车”项目叫“协议包修”计划。具体来说,修车宝协议包修是指对搭载1.8T和2.0T发动机的新帕萨特、途观、迈腾、CC、奥迪、奔驰、宝马车型,以公里数为计价单位,一次性收取费用,对车辆因自然磨损造成的500多个维修项目和500多种主要零部件及1000多种辅助零部件进行承包式维修,还赠送至少3次的万公里强制保养。维修所需的汽车零部件由国内外生产厂商直供,血统纯正。

 

                “一般维修企业和4S店的修车模式是只有车坏了,才能赚钱;修车宝的理念是只有车健康了,不用维修,才能赚钱。”爱马社修车宝创始人高强说。“这种模式建立在汽车零配件生命周期表的基础上,我通过多年的维修大数据测算,汽车零部件性能数据分析及经验数据汇总提炼,创造出汽车零部件生命周期表,所以能够治车病于未然。”

 

                汽车修理的数据化演变

 

                坐在位于北京南三环的爱马社修车宝指挥中心办公电脑前,生产组织调度员足不出户,便能清楚地掌握每辆车的车号、车型、所处的位置、行驶状况、车辆当前的检修状态以及零件自然磨损更换周期。这些都要归功于爱马社自主研发的“全数据运管系统”。

 

                通过维修大数据测算,汽车零部件性能数据分析,经验数据汇总提炼,爱马社以“单辆车的检修过程”为主线,将检修中的零件数据进行采集并实时共享、汇总、分析,实现各部门作业信息的整合与协同工作,建立定检修车管理网络,形成生产组织、零件计划、技术标准信息库,实现车辆检修过程的有效指挥与监控。经过不懈努力,最终获得了每个汽车零部件的生命周期,在此基础上创新性提出了汽车零部件生命周期的概念,修车宝由此诞生。

 

                以往汽车维修保养时,客户需要面对一堆需要更换的零部件和高额账单,而使用修车宝后,客户汽车的每个零部件的生命周期,都在修车宝的掌握之中。客户只要按不同公里数一次性缴纳一千多元至几千元不等的费用,在不同公里数期间享受爱马社修车宝的承包式服务。

 

                行业巨变迎来发展契机。高强认为,用大数据测算汽车零部件生命周期,和汽车原厂建立联系实现原厂零部件直供,用互联网建立起和每位车主的直接沟通渠道,修车宝就能在变革时期立于不败之地。

 

                修车宝PK4S店 背后是制度较量

 

                爱马社修车宝问世,面对的是被4S店垄断的汽车维修市场。

 

                上世纪90年代末,汽车4S店这种服务体系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在这之前,独立汽车维修行业既不成规模,又没有建立起良好的诚信体系。因此,汽车4S店一进入中国,这种所谓“正规”且“高大上”的服务体系立即随着车市井喷而飞速发展起来,同时造成了汽车售后服务市场的垄断。这种售后服务垄断主要包括零部件渠道垄断、技术垄断和服务定价的垄断。

 

                良好的服务快速形成垄断。主机厂和4S店最终用这些垄断渠道达到一种“信任垄断”:只有在4S店“才能”得到质量可靠的“原厂零部件”;只有在4S店保养维修“才能”享受三包;只有在4S店忍受贵得离谱的维修费,维修质量“才有”保障。

 

                垄断便会产生暴利。一辆车23万,4S店评估后要维修费26万,如果不修,则要交5.2万元的拆检费,这是近日发生在河南郑州的一桩怪事,类似案例,在其他地方也屡有发生。车主们气愤却无奈,因为监管部门没有给出拆检费标准,使得一些4S店漫天要价,靠所谓的技术垄断和所谓品牌赚钱。

 

                爱马社现任总经理李鸿春多年以前是上汽大众店的首席技工。他清楚的记得,曾经的公司晨会上,当时的领导极力表扬他的一位同事,领导是这样说的“大家都要向XXX学习,卖出去这么多养护产品,这才是精英,再看看你们,都是废物,这么多养护产品都推销不出去……”

 

                那时的李鸿春和同事们逐渐明白一个事实:卖车不赚钱,修车才赚钱;配件换得越多,养护产品推得越多,钱赚得越多。他们也明白4S店的“生存之法”:用尽浑身解数,更换那些还不应更换的零部件,推销那些对车辆无益的养护产品,“蒙”客户,让客户掏更多的钱。对汽车每个零件都十分熟悉的他深知,过度保养、过度维修破坏了4S店与车主之间的信任,这种模式不会长久。最终,他选择了与高强一起打造爱马社修车宝。

 

                高强认为,4S店“先修车,后付费”的模式,无须投入任何“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简单易行,收费方包赚不赔,4S店的维修制度下,要实现效益最大化,多修滥修、过度维修就成为工人们的必然选择。而爱马社修车宝的“先付费,后修车”模式,则将爱马社置于与客户统一思想的位置,要实现效益最大化,用精湛的工艺,严格的规则,全数据的分析,建立起故障会诊平台—“快速法庭”,让车辆始终处于健康状态。两种模式的背后,比拼的是制度优势、规则优势。从这个层面来看,爱马社将为行业提供一种颠覆性的可行样本。

 

                修车业迎来变局 垄断渐破与互联网来袭

 

                在监管层,破除修车业垄断的坚冰也正在消融。

 

                2013年10月1日,质检总局颁布了“汽车三包”法规,规定了车辆不在4S店做保养,在汽车制造厂的“三包”期间也同样享受汽车厂家提供的“三包”服务。

 

                2015年元旦,交通运输部修订的国家标准《汽车维修业开业条件》实施,要求汽车生产企业在新车上市时,要及时公开汽车维修技术资料,这就意味着技术垄断渐破。

 

                目前中国有一半汽车进入维修保养集中期,全国约有1.3亿辆汽车,平均车龄3.23年,预计2015年超过保修期的汽车数量约为6700万辆,占汽车保有量的比重为54%,市场主要集中维修、养护等方面。这也为修车业品牌崛起创造了条件。在这个变局的时期,需要的是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能不能有更好的维修质量、服务、环境,决定着未来的出路。

 

                “行业的重大变化不仅仅是政策、互联网和大数据,还有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公车改革,过去大型的汽修企业,可以说大概有六七成,都在接一些公车的修理业务,有的甚至占据了业务的很大部分。未来政府对这项开支也会非常谨慎,而修车宝则可以满足以最低的价格保养修车的要求。”在高强看来,未来随着公车改革的推进,汽车维修将越来越透明,只有提供真正质优价廉的包修产品,汽车修理企业才能在行业洗牌中大浪淘沙,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