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长骗取他人信息开户 盗刷60多万
近年来,大学生信用消费兴起,分期消费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群体的消费需求。然而,在使用便捷分期消费的同时,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却盯上了“大学生们”,冒用他们的信息在各大分期消费平台上贷款、消费??????防范能力较弱的大学生们糊涂地背上了“债务”!
突来的催款通知
“周梅,你在某平台上分期购买的苹果6手机,截至某日,已连续2期未依约还款。”
“款项已严重逾期,若明天十八点前未处理完欠款。我们将开始联系您的周边人及家人。”
2015年9月初,铜陵某高校数十位大学生相继收到了这样的催款信息。
“我们没有在网上分期购物、贷款啊,不会是弄错了吧?我们根本就没有收到购买的手机啊!”同学们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警官,我们十几个人都被莫名其妙的催款,少的好几千,多的好几万。”2015年9月初,数十名大学生匆忙赶到铜陵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二大队报案。
民警仔细询问报案学生,并梳理分期购物信息,随即调取了相关注册账户信息、银行流水以及手机信息,对上千条信息一一制表、比对和梳理。经过细致查询取证,民警发现这些分期消费购物注册的账户以及接收贷款的银行账户确实都是用学生们“自己”的身份信息实名注册的。
一个、两个、三个……“我的”账户还真多
“这个账户不是你们自己开设的吗?但是名字和身份证号码确实都是你们自己的。当务之急就是找回自己名下的账户,肯定能找的回来,大家各自通过网络查找自己名下的账户,这样速度就能更快些。”主办民警郑伟一边舒缓学生们的情绪一边安排着下一步工作。
为了更快的查清来龙去脉,民警带领同学们在各大主流分期消费平台以及支付平台查找“自己”的注册账户。
一个、两个、三个……涉及的分期消费平台越来越多,涉案资金也越来越大。
“天呐,我的名下竟然注册了那么多账户,欠了那么多钱,太可怕了!”发现自己名下那么多的账户,学生们惊呼。
民警发现,虽然分期消费注册的账户、绑定的银行卡和手机号码以及想关支付账户都是学生本人身份开户,但都不是学生们日常使用的支付账户、银行卡和手机号码。
“是陈飞!当初就是他帮我们搞的银行卡,应该就是他干的。”看到找回的支付账户显示的对端收款人信息,学生们异口同声的说。
结合有关证据,2015年9月底,民警将该校大三学生陈飞传唤至公安机关接受讯问。
手机刷单、暑期打工 目的只有一个
“同学,我在帮助朋友做手机刷单的业务,你们帮个忙,新办理一张银行卡再绑定我提供的手机号码,在网上分期平台购买一部手机。成功后,我给你们每人50元的佣金,分期购物的钱我来还,手机卡还有银行账户等我会帮助统一注销,不用你们操心。”2015年4月至5月,陈飞以学长的身份说服了数十名学生帮助自己完成所谓的“手机刷单”业务。
“因为他是学长,而且都是同学介绍认识的本校同学,我们觉得应该没什么问题,就相信他,就当是帮忙了。办好的银行卡还有绑定的手机卡都给陈飞收回去了,密码也告诉了陈飞。当时也没有想到他会利用这个骗我们的钱,谁知他是那样的人。”回想起当时,李丽很是懊恼。
2015年6月,学期即将结束。陈飞又玩起新花样,他在学校里发起了一次“暑期打工”的活动,因暑期很多同学愿意参加社会实践,也能挣些零花钱,报名的人很多。
“为了组织好此次活动,请大家按照我们的要求及时办理银行卡,方便日后统一管理发放工资,我这里有新的手机号码,请将号码和手机绑定,方便管理。密码按照要求统一设置为……”报名当天,陈飞组织的“井井有条”。
大家按照要求办理好银行卡,陈飞组织人员一一登记备案,并暂时收回了新办理的手机卡,说是等打工时再统一发放。谁知7月初,外出打工的事情“因故”取消了,可大家谁也没有在意陈飞为何这么做。
无论是手机刷单还是暑期打工,陈飞的目的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通过同学们提供的身份信息、银行账户等信息在各大网上分期消费平台贷款或者购物,所有的贷来的钱款以及购买的物品都进入了陈飞个人的腰包,而那些单纯的同学们还蒙在鼓里,哪知自己已经身负大量“债务”。
六十多万的“巨额债务”
经过民警细致侦查取证,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间,陈飞利用多种方法骗取六十余名大学生的身份信息在网上贷款或者购物,数额竟达六十余万元。
骗的钱越来越多,但是陈飞并没有因此收手。2016年1月,陈飞因患有严重疾病,经批准后被取保候审。可是陈飞不但没有思过悔改,反而又干起了骗人的勾当。这次他将目标放在了外地高校。
陈飞故技重施,冒充合肥高校学生以“帮助朋友办银行卡冲业绩拿提成”为由再次对蚌埠高校的学生行骗,利用6名受骗学生的身份信息在网上消费3万余元,直至被蚌埠警方抓获后移交铜陵警方。
“这孩子没救了,我真是拿他没办法了,好好大学不念,天天搞这些歪门邪道,等待他的只有法律的严惩了。”在刑警队的会议室,陈飞的父亲又气又急的瘫坐在椅子上。
“你骗来的这些钱和物品呢?”
“我错了。钱都花掉了,东西也卖掉了,我现在也没什么钱了。”面对民警的讯问,陈飞显得有些漠然。
2016年8月1日,陈飞因涉嫌诈骗罪被依法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
民警也在此提醒广大学生朋友: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网上购物消费成为常态,针对大学生群体的金融消费诈骗屡见不鲜,花样百出。保护我们的个人身份信息显得尤为重要,不要为了一些蝇头小利就随便提供自己的身份信息、银行账户、手机号码等和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信息资源,以防被不法之徒利用。如果不小心被骗,请及时收集相关证据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铜陵市公安局 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