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携手大数据 私人定制已为时不远

04.08.2014  10:51

    只要你坚持运动,就能获得免费重疾保险?这是真的。近日记者无意间看到了一款名叫“星运动健康管理计划”的保险,乍看只是简化版的普通一年期重疾险,但其保费减免方案却十分吸引消费者眼球。

  记者发现,目前寿险领域刮起的创新健康管理“风暴”,其思路正源自于国外已有不少成功经验的UBI模式。尽管UBI目前仅运用于车险领域,二者具体含义不同,但基于培养、激励用户习惯从而调整费率、减免保费的核心理念却极为相似。

   高额重疾保障可“零费用”享有

  记者了解到,“星运动健康管理计划”刚刚在7月中旬上市,是国内某保险公司推出的一款新型健康保险产品。根据产品介绍,只要客户一年运动累计达标超过时间,即可免费享受高额重疾险保障。

  具体来看,该保险计划对应的是一份保额10万元的重大疾病保险,保险期间为一年。在全国范围内,凡是年龄在18—45岁的消费者,都可以购买。

  而所有购买了产品的用户,可使用“星运动APP”,记录每日运动数据。根据用户一年的运动达标天数返还保费以奖励。如果用户运动年累计达标在200天以上,将能获得保费全额返还,相当于用户零费用享有了重大疾病保险;如完成160天,返还保费的70%;如完成100天,返还保费的30%。

  “只要按时、坚持运动,就能减免保费,听上去挺有趣的。不仅能督促你锻炼身体,还能获得保险保障,何乐而不为呢?”当听到有一款创新保险产品时,众多白领都颇有兴趣。

  目前在广州某传媒公司上班的小牛,正在打算为自己购买一份重疾险产品。“干这一行,加班是稀松平常,作息不规律,身体状况明显感觉到在变差,难得有时间休息,运动更谈不上了。”小牛向记者吐起苦水,不过,“如果自己花钱‘逼着’来运动,还可以减免保费,有了这种‘刺激’,我就很愿意运动了”。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慢性病患病率迅速上升,医疗费用快速上涨,健康管理以其“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

  有健康专家指出,此类健康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帮助个体综合认识健康风险,鼓励和帮助人们纠正不健康的行为和习惯,制订个性化的健康干预措施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并采取激励手段来帮助个人采取行动,控制健康危险因素,从而实现个人健康管理计划的目标。

  目前市场上,除了一些保险公司推出的,消费者购买了保险产品,便可以享受一定折扣加入合作健身会所的方式外,依托众多新兴技术手段的创新保险产品更是层出不穷,颇受欢迎。不仅有利用健康手环、电子病历、APP等打通健康保险“任督二脉”的尝试,此次“星运动计划”更是运用了大家熟知的智能手机运动传感器,轻巧地将保险与健康二者融合在了一起。

  事实上,将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相结合,起源于美国上世纪50年代。发展至今,由此衍生出的健康管理式医疗产品也已成为了国外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国内兴起的此列健康管理计划,其实也正是借鉴了国外经验,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而创新设计的产品。“相较于其他重大疾病险产品,对用户而言,此类产品既可以让消费者拥有健康身体,又可享有健康保障,无疑更具颠覆性的价值优势”。

   保险营销理念迎巨变

  互联网时代,保险创新不仅在于保险产品,也有营销、与客户沟通方式的创新。“星运动”这一案例,在业内人士看来,是改善了“沟通方式”的创新,“原理上仍在与传统营销的4C框架体系内,而 移动互联网 则是提供了可行性的手段与工具”。

  有业内人士指出,“星运动”这款产品应该是一款基于 大数据 的产品,不仅目的在于能记录客户的运动数据,还在于可以研究掌握“运动——重疾”之间的影响关系,这比传统健康保险单纯研究重疾发生率更进一步。

  记者观察发现,事实上,通过培养用户习惯来减免保费的理念,来自于UBI(Usage Based Insurance),即基于使用的保险。目前UBI产品主要运用在车险领域,其核心也就是通过驾驶行为而定保费的保险。作为大数据时代的新型保险,近年来该模式吸引了业界的广泛兴趣。

  在UBI模式中,驾驶行为表现较安全的驾驶员理应获得保费优惠。其中,保费取决于实际驾驶时间、地点、具体驾驶方式或这些指标的综合考量;为记录驾驶员的上述行为并关联理赔风险,保险公司会在驾驶车辆上安装一个小型车载远程通讯设备。

  此类产品目前已在世界许多地区有了广泛运用,并且这类产品的关注点并不局限于价格。除了可通过对驾驶人安全绿色驾驶给予奖励来培养其积极的消费观外,该产品还可对如何安全驾驶提供指导,此外还会附加相关增值服务,例如自动紧急呼叫、车辆状况监控等。

  一位熟悉国外UBI产品的保险人士表示,早期国外UBI产品通过有效地细分市场获得了很高的消费者的满意度和留存率,而车险也渐渐从人们每年只会记起一次的产品,转变为保险公司与客户定期联系的产品。

  正如该人士所言,尽管保险产品本身并没有什么创新,此类新模式却有可能打破长期以来保险客户黏度差的“宿命”。

  有多年保险从业经历的高先生告诉记者,通常情况下,大家会认为只有在交保费、变更和理赔,或客户需要跟保险公司“打交道”时,保险公司才应该出现,否则就会被视为“骚扰”。一直以来保险公司也在琢磨着如何跟客户能保持“亲密接触”,但都苦于没有一个好的模式。现在一下子变简单了:想减免保费吗?每年记录200次运动就行。

  “通过坚持运动并记录,这等于保险产品与客户每年接触了200次,即便用户不是直接接触保险公司,脑袋里想的也是保险、保险费,而且是客户主动行为,相信这里面将孕育着不少商机。”高先生称,不仅如此,对旧观念的突破也是一大进步。只要客户愿意“多次接触”,你就已经成功了一半。“这种产品创新是在客户接触层面的巧妙构思,产品概念没有局限于险种形态本身,更包含了‘服务创新’在内,也是对‘产品创新’本身的突破”。

   大数据时代,“UBI”还在等什么?

  链接

  在欧美较为成熟的保险市场中,市场细分促发了保险产品的大规模平价商品化趋势。而在此趋势之下,UBI也就应运而生了。目前UBI产品体现的是一种以车辆使用和驾驶习惯为基础的定价模式,未来趋势是随着驾驶行为的改善,车险保费也会越来越少。

  事实上,“当UBI被用于基于车联网体系下的新型车险时,UBI就是选择了一种设备,分发设备后获取数据,并依此生成了一个新的定价因子。”业内人士指出。

  目前之所以UBI产品能在国外市场快速普及,原因在于其利益相关主体均能受益。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他们可以得到一款更加公正且能够更好控制自身保费的产品,并且得到了为其自身和家庭提供安全和保障的附加增值服务。

  在保险公司看来,直接检测和评估驾驶行为而非通过传统保单使用的指标,会使对风险理解的规则产生变化,而保险公司则可以从中获益,并降低其赔付成本。因为,其中有一部分是源自于UBI的自我筛选功能,即好的驾驶员会率先选择UBI产品,另一部分则源自于驾驶员得知处于监控中的“安慰效应”。

  与此同时,一些选择了UBI产品的商业车队驾驶员反馈称,较之前碰撞事故下降了五至七成。“如果发生事故,车载设备记录下的事故速度和其他相关信息意味着理赔评估和处理将会更加有效率,这也会将一些恶意骗保的行为排除在外。例如,在有些国家,事故发生时的车速被用于区别是否属于伪造赔付。

  不过看似颇受欢迎的UBI产品,想要真正实施起来也并不容易。业内人士指出,现实中推广中,不良驾驶习惯的人则不愿意装载,因为会涉及个人隐私。

  同时,“UBI项目的关键作用在于生产、提供数据”,上述人士称,起初推广时,仅需要少量数据,如每天行驶时间、速度,并提供相对较少的附加服务,便能提供较好的服务体验。但伴随着市场快速扩大,技术发展,随之而来的成本下降,也就意味着保险公司能够且需要收集更多更加细致的数据,来获得对驾驶活动精确观测,以提供更精细的客户定位并强化定价能力。“这就需要具备组织、转化、处理并分析相关数据的能力,而且这仅仅是个开始,是在大数据时代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前提”。

  该人士进一步指出,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了解到如何整合UBI产品需要的各个部分,基础性项目也将会很快废弃;同时,处于领先的公司将会积累丰富的数据,以提供真正对消费者进行差异化收费的产品。

  事实上,尚处于试水阶段的国内UBI还远达不到上述程度。记者了解到,目前人保财险已正在尝试建立一个保险业的车联网平台,以此开展基于国内车辆和驾驶行为的建模和校验工作,解决驾驶行为与风险关联,以及与车险定价因子的关系,为UBI模式在国内的推广应用奠定数理基础。

  美亚保险总裁暨首席执行官郑艺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表示,目前公司正在尝试将精力放在客户分析上,包括分析客户驾龄、行车里程、驾驶习惯等。通过运用大数据,对客户建立更深入的了解,进而设置一定客户分级指标,尝试根据优质客户做出费率调整。据悉,目前美亚保险所属AIG保险集团已在以色列、土耳其、日本等国家积极尝试并积累不少经验。

 


责任编辑:李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