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聚用淮北大鼓把十九大精神唱进群众的心坎里

30.11.2017  15:24

      “话说人民大会堂,庄严又辉煌,代表情绪高昂,习主席作报告站在正中央……”他身穿紫红色带有黑色花团图案的唐装,左手持枣木硷板,右手握打鼓条,咚、咚、咚,三声鼓响,便说唱起淮北大鼓来,随后掌声和喝彩声不时地响起。

      11月28日,今年64岁的淮北大鼓传承人李保聚走进临涣镇怡心茶楼,以大鼓的形式为茶客们义务说唱十九大精神。

      “合作医疗保健康,一方有病大家帮;家庭困难有低保,小学费用全免光;贯彻党的十九大,国富民强奔小康……”这是李保聚自编的淮北大鼓书《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几句台词。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他自编自演的大鼓小段十分受欢迎,朗朗上口的言语,加上老百姓的口语,活灵活现的演绎,将党的十九大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唱了出来。

      淮北大鼓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剧种。道具主要有大鼓、鼓架和硷板。演员一手击鼓,一手打板,以唱为主,以说为辅,唱腔高亢婉转,地方特色浓郁,语言诙谐幽默,深受淮北地区广大群众的喜爱。历经岁月变换,这门艺术已经从民间艺人的谋生方式演变为宝贵的文化遗产,李保聚就是淮北大鼓的传承人之一。

      “鼓词也得与时俱进,赢合群众口味。”李保聚说:“我仔细读了十九大报告,还天天在电视上看报告的解读,所以创作十九大精神大鼓词得心应手。”早在十九大开幕当天,李保聚就坐在电视机前细心听、认真记录报告中的新提法、新论断,并找到报纸反复阅读,熟记于心。

      “淮北大鼓”是淮北农村过去常见的文化娱乐戏种之一,现在仍然深受人们的喜爱。别看它道具简单,却是“一人一台戏”。与豫剧、梆子、泗州戏不同,表演者一个人要在不同的角色和场景中自由转换,说学逗唱功底要求深厚,并要求“脸上带戏、动作有戏、言中有戏”,一言、一语、一行就能传递出丰富的信息,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达到启示、教育、引导的效果。

      谈起淮北大鼓宣传十九大精神的效果,李保聚骄傲地说:“用这种群众常见的、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宣传十九大精神,耐听、耐看、易接受,群众能听得懂、记得住、体会深刻,现在已经有不少茶客都能说唱几段台词了。

      李保聚于2012年被授予淮北大鼓传承人。他经常到茶馆里义务为茶客们演唱历史名段、现代小段,成了临涣镇远近闻名的民间艺人。他说:“文艺作品只要接地气,只要能唱进群众的心坎里,群众就会爱听、爱看、爱传唱,就会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 来源:濉溪县临涣镇信息站  作者:范胜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