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供销合作社二届五次理事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坚持稳中求进 锐意改革创新
——在全省供销合作社二届五次理事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2014年4月16日)
王首萌
各位理事、各位监事、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省社理事会,向大会报告一年来的工作,请各位理事审议,并请各位监事和同志们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面对国际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的复杂形势,全省供销社系统在省委省政府和全国总社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按照二届四次理事会的部署要求,矢志攻坚克难,推进改革创新,加快调整转型,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任务,继续保持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在2013年全国供销社系统综合业绩考核中,我省供销社荣获省级优胜单位特等奖,位居全国第五,继续稳居第一方阵。
(一)经济规模稳步壮大,经济效益快速提升
2013年,全系统实现销售1622.24亿元,增长22.48%;实现利润33.26亿元,增长43.45%,均超额完成年初二届四次理事会议制定的年度目标任务。16个市社利润均保持增长态势。省社投资企业盈利能力持续增强,全年实现销售282.34亿元,利润总额跨越5亿元大关,达5.45亿元,同比增长42.19%。全系统资产总额855.98亿元,所有者权益225.03亿元,分别增长34.78%、39.53%。全系统社会贡献总额达69.35亿元,上缴税金19.48亿元,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美好安徽作出了应有贡献。
(二)“新网工程”深入推进,网络功能日益强化
全系统继续稳步实施“新网工程”“十二五”发展规划,着力落实“新网工程”“642”提升行动,农资、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再生资源、烟花爆竹、农村金融服务六大网络建设继续向纵深推进。2013年,省社分别与黄山市、来安县政府就推进“新网工程”和美好乡村建设达成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肥、亳州、滁州、淮南、铜陵、池州、安庆、黄山、潜山等市县供销社多措并举,积极推进“新网工程”与美好乡村建设融合对接。目前,全系统已拥有55473个各类经营网点,25371家连锁店、463个配送中心,覆盖了全省50%以上的行政村,供销社在农村现代流通中的主导作用显著提升,“一网多用、双向流通”功能不断得到强化。全年全系统连锁经营销售额达415.4亿元,同比增长10.2%,为广大居民提供了安全、放心、便利的消费环境,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就业、助推了城乡发展。
(三) “三社一会”加速发展,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省社切实加大工作力度,拨出专项经费建立合作经济发展基金,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着力夯实基层组织、强基固本,全系统“三社一会”建设取得新成效,形成了推动基层发展的整体合力。 基层社发展活力显著增强。 全年,基层社实现销售227.86亿元、利润2.7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3.98%、88.84%。临泉县陈集供销社投资1400万元新建营业面积2600平方米的好又多超市,基层社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全系统新建改造基层社105个,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专业合作社建设加快推进。 省社制定了加快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意见,大力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411”提升行动,强化供销社在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与引领作用。目前全系统已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2444家。宿州北郊供销社创办的意利达农业科技专业合作社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试点单位。桐城新天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等17家专业社被评为全国系统示范社,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获总社“百佳标准化农产品品牌”。 综合服务社发展迅速。 全系统通过新建和改造并举,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打造了一批满足农民多样化需求的新型综合服务社。淮北市社对综合服务社进行改造升级,增加农资、电动车、家具、家电、医疗、日用消费品等服务项目,提升了服务水平和品牌形象;颍州区社“每个基层社建一所规范庄稼医院计划”稳步实施。目前,全系统已创办各类综合服务社(中心)13711家。 协会作用充分发挥。 省社牵头组建的安徽省冷链物流协会正式成立;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被省民政厅评为4A等级,具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资质;省茶叶协会成功承办了全省茶产业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省烟花爆竹协会为促进公益事业发展、规范市场秩序,联合有关单位共同发起成立安徽省烟花爆竹行业规范发展奖励基金会。目前,全系统已组建各类行业协会、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合作经济联合会341家,入会会员15.85万人。
(四)社有企业转型加速,创新发展成效显著
面对复杂严峻的市场环境,全系统以加速转型升级为重点,坚持以创新促转型、以调整促转型、以改革促转型,着力抓好项目建设,努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社有企业创新发展取得新成效。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辉隆集团引进农用无人直升机提供航空植保服务;海南辉隆成立生态肥料研究所,农资经营走上科技营销、服务营销之路。双赢集团投资含山县农村商业银行,占有约20%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安徽茶叶建设连锁店、专卖店50家,销售网点500余家,先后完成了四大名茶公司的组建。安徽棉麻在新疆业务实现新突破,地区总加工能力超过2万吨,在当地成功申报棉花骨干企业。合肥德善小贷融资环境进一步改善,国开行融资顺利衔接,资产转让业务试点获得许可。合肥银山棉麻积极进军钱币领域,上市工作进入冲刺阶段。全年,社有企业实现利润28.17亿元,同比增长56.91%。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企业发展后劲增强。 辉隆集团五禾生态肥业一期30万吨复合肥生产项目、吉林辉隆年产15万吨氨酸法项目均已建成投产;双赢集团合肥废旧商品产业园项目建设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国家“城市矿产项目”上海华漕基地投入使用;天诚商贸再生资源加工基地一期项目投产在即;六安市社“新网工程”综合楼项目建设稳步推进;芜湖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二期蔬菜市场项目通过可行性研究论证;阜阳商厦红星新时代广场主体工程顺利竣工;宣城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一期250余家商户已进驻营业。全系统全年投资规模超2000万元的项目达171个,总投资规模181.8亿元。 创新发展成效显著,集群效应初步显现。 宁国市社与淘宝网合作建设的全省第一家上线淘宝网首页的“特色中国·宁国馆”正式开馆;“安徽网上供销社”平台建设基本完成,拥有注册会员2.3万个;双赢集团连续3年荣获全国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称号,并获特别奖;全省系统首家租赁企业安徽德润融资租赁公司被商务部及国家税务总局批准为第11批内资融资租赁试点企业,业务经营开局良好,当年实现利润4300多万元;永佳集团与中国科技大学共同投资成立研发中心,实现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校企“产学研”合作呈现新面貌。2013年,全系统销售过亿元企业达220家,企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有力地支撑了系统经济发展。
(五)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开展,工作作风明显改善
省社党组紧扣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契机,推进机关作风转变、工作效能提升。 认真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作为第一批参加教育实践活动的单位,省社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班子成员带头开门搞活动,聚焦“四风”抓整改、着眼长远建章立制,成效明显,深得人心。注重整改结合,重视制度建设,重新修订和建立制度10余项,涉及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字简报、规范因公出国(境)管理、廉政风险防控、差旅费管理、机关(企事业单位)考核办法、请销假制度等诸多方面,进一步规范了机关工作流程,形成了制度防范约束体系。经过近一年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广大党员干部政治立场更加坚定、思想作风更加纯洁、工作作风更加扎实、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 省社党组及时制订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省委30条意见的实施意见,厉行勤俭节约,全年会议支出和“三公经费”大幅降低。认真开展内部审计和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围绕岗位设置、职责定位,发现问题,查找廉政风险点,并采取了相应管控措施。强化干部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教育培训,依托安徽财贸职业学院相继举办了系统项目建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培训班,年培训近300人次。2011年-2013年,省社连续三年被评为省直文明单位。 进一步推动改革创新。 按照国务院深化供销社改革专题会议和全国总社深化供销社改革座谈会精神要求,省社积极谋划推进全省系统深化改革工作,先后成立了省社深化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深化改革座谈会、起草了改革草案,为全系统深化改革营造了氛围、创造了条件。不少市县社积极响应总社号召和省社部署,认真谋划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省社机关服务中心为全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做了积极准备;安徽财贸职业学院深入实施教育教学改革,国际商务、软件技术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获批。
(六)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发展环境逐步优化
全系统积极主动争取党委政府重视支持。5月份,省社争取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供销社关于推进中小城市供销社商贸综合体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意见,支持供销社积极参与城镇化建设。进一步加大政策资金协调争取力度,全年争取中央财政“新网工程”资金3637万元,协调省财政在大幅合并削减专项转移支付的情况下,保留并安排了“新网工程”资金2800万元,比去年有所增加。全年,共有18个专业合作社、1个龙头企业、1个产销对接项目获准立项,争取农业综合开发中央财政扶持资金185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740万元,同比增长45%。淮北市社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率先在全省市级社恢复组建理事会和监事会,实现了市级社“两会”建设新突破;滁州市政府出台关于深入推进“新网工程”建设的意见;马鞍山市委、政府、人大多次专门听取供销社工作汇报;潜山县供销社成为省政府“农村商贸流通服务体系建设(试点)”项目承办主体,全系统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同志们,回顾2013年,全省供销社攻坚克难,在发展经济、服务“三农”等各项工作中取得的优异成绩,实属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全国总社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指导的结果,是全省系统干部职工开拓进取、辛勤工作的结果,也是广大离退休老同志把关掌舵、护航助推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社理事会、监事会,向大家并通过你们向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和离退休老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工作中仍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从全国看, 我们的总体实力与江苏、浙江等先进省市相比较,差距不小,四川、江西、湖南、湖北等省市赶超速率明显提升,前有标兵后有追兵,我们不能有丝毫松劲懈怠。 从自身看, 发展不足、发展不优、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仍然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主业产业层次不高,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不够;基层组织建设仍然滞后,为农服务仍需强化,为农服务规模化和专业化不尽人意;人才队伍仍需加强,职工队伍仍需锤炼;系统上下对新形势下供销社经济组织的属性认识还不到位,思想还不够解放,改革动力不足,行政化的思维理念和工作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仍不同程度存在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谋划,制定针对性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工作任务繁重艰巨。做好2014年供销社工作意义重大,关系供销社深化改革的成败,关系全系统未来发展方向,对全省供销社来说是一场非赢不可的硬仗。
当前,国际经济仍处于低速增长阶段,但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进一步显现,复苏进程曲折,存在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我国经济已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但综合分析,我省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实力和能力持续增强,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必将在江淮大地释放出巨大的改革红利,为我们破除体制机制桎梏、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注入新能量。因此,综合判断我省供销社发展面临的形势,总体上,我们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展望新征程,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
一是必须坚持为农服务宗旨。 衡量供销合作社的存在价值和社会效益,关键看服务“三农”是否收到成效。要以构建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和新时期供销社组织体系为着力点,抓住服务规模化和流通现代化两个重点,依靠农民,面向农民,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把自身前途命运和农民紧紧联系在一起,让农民从供销社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好处和实惠,把供销社真正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
二是必须坚持调整转型。 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供销社也不例外。既要保持较快增长、做大规模,又要在增长中调结构、转方式、提升发展质量。要更加自觉坚定地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调整发展的思路理念、运转机制、经营方式、产业结构和布局等,积极谋划在新的战略机遇形势下孵化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激发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
三是必须坚持稳中求进。 要处理好发展速度、质量、规模和效益的关系。对我省供销社来说,“发展不够好、不够快、不平衡”仍然是目前面临的主要矛盾,发展仍然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和基础,没有一定的发展速度,我们遇到的问题会更多,面临的矛盾会更尖锐,存在的困难会更大。我们既要主动“抓紧转”,又要坚持“加快赶”,在转型升级的前提下创造条件加快发展。
四是必须坚持改革创新。 要把改革创新贯穿到供销社工作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实现新一轮改革良好开局。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既要注重顶层设计,又要联系行业实际;既要敢闯敢改,又要稳扎稳打。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破解发展难题,创新体制机制,以改革增活力,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的实际成效凝聚共识、赢得支持、创造未来。
三、2014年主要工作
2014年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全国总社五届九次理事会的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紧紧围绕“改造自我,服务农民”的总要求,着力在全面深化改革、加强组织建设、打造服务体系、健全网络功能、提升发展质效、优化发展环境上取得新成效,努力把供销社打造成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好安徽作出新的贡献。
2014年工作预期目标是:全系统实现销售1875亿元、利润38.5亿元,同比均增长15%以上;新增销售超亿元企业40个、配送中心10个,新增、改造批发市场10个,新增庄稼医院科技服务网点200个,新增经营网点4000个,覆盖全省85%以上乡镇、55%以上的行政村;新建基层社110个,新建专业合作社700个,新建综合服务社1800个,发展各类协会16家。
重点做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强化总体设计,全面深化改革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省委一号文件对加快供销社改革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确定“积极稳妥开展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汪洋副总理对此也作出了重要批示;全国总社五届九次理事会议对深化供销社改革作出了具体部署,与中央精神一脉相承;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积极开展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梁卫国副省长也要求供销社加大改革力度。今年,国务院还将正式出台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指导性文件。全省各级供销社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文件、总社会议和省政府工作报告精神上来,充分认识深化供销社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改革发展的使命感、紧迫感、责任感,牢固树立改革意识、机遇意识、开放意识、市场意识,按照中央的要求和省委的部署,解放思想,集中智慧,凝心聚力,主动作为,扎实推进供销社改革创新取得实效。
要明确改革方向。 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按照“改造自我,服务农民”的要求,把制约我们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改掉,把传统思维模式和行政化的工作方式改掉,坚持市场化导向,创新组织体系和服务机制,把供销社改得更好,使优势更加明显,效益更加提升,让事业得到快速发展,让农民群众得到全方位的服务,让干部职工分享改革的成果,而不是把供销社改散了、改垮了、改没了。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把供销社建成符合我国国情、具有完善组织体系和规模优势、体现政策导向、为农民提供综合服务的实体性合作经济组织,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渠道。改革当然会触及一些深层次矛盾,会涉及到利益格局的调整,但我们要善于寻求改革的“最大公约数”,蓄积起改革创新的正能量,让最大多数人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推动改革,确保改革平稳有序推进。
要坚持重点突破。 当前,供销社需要推进改革的领域和环节很多,要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解决瓶颈问题。要紧紧围绕基层组织改造、组织体系建设、服务机制创新、流通现代化、发展农村合作金融等主要任务,积极探索省以下办成上下贯通的实体性合作经济组织的途径和方式,实现重点突破,争取早见成效。已经申报或准备申报综合改革试点的市、县供销社,要根据自身条件和优势,在试点内容选择上有所侧重,不搞“一刀切”,不追求一步到位,使改革在具体实施路径上突出自身优势和特色,确保各项改革举措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没有申报改革试点的市、县供销社也要不等不靠,敢于实践,勇于探索,要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理清改革思路和步骤,结合实际提出实施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和时间表,早一点去做利长远、打基础的事情;可选择基础条件较好、代表性较强或在某一方面具有优势的地区组织开展试点,稳扎稳打,积小胜为大胜,为下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积累经验、创造条件。
要确保稳步推进。 深化供销社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牵一发而动全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正确把握好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关系,从全局上谋划好系统改革,发挥基层组织推进改革的首创精神;要正确把握好利益增量与存量的关系,着力在利益增量上作文章,在利益预期上作调整,稳妥优化存量利益;要正确把握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要处理好“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把握底线,控制风险,蹄疾步稳,稳中有为,确保改革平稳有序推进。要坚持试点先行,投石问路,形成共识的要及时推广,错的就及时纠正,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深化改革向前推进。
要 狠抓任务落实。 供销社改革走到今天,用王侠主任的话讲,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市、县供销社都要成立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完善改革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强化组织领导,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进行认真分析研究,统筹考虑、科学决策,谋定后动、循序渐进,确保改革措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在明确改革框架、划出底线、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知难而进,敢于涉险滩,敢于破藩篱,敢于担责任,把看准的事先干起来,把能干的事先干起来,一项工作一项工作地推进,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落实,打开改革新境界,闯出一片新天地,真正将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
(二)加强组织体系建设,密切社农利益联结
一要加快转变联合社职能。 充分发挥联合社的功能作用,着力提升联合社指导服务、资产监管和政策协调能力。进一步明晰职能定位,优化层级分工,完善综合业绩考核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推动省、市、县社开展股份合作、项目合作、业务合作,探索不同层级供销社办成实体性合作经济组织的途径和方式,加快构建上下贯通、运行高效的组织体系。要推动社有企业、行业协会和流通网络与基层网点的对接融合,带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继续通过基层组织发展专项资金、农业综合开发新型合作示范项目等,加大对基层的资金扶持力度,有条件的地方要设立基层组织发展专项资金,不断扩大资金规模。
二要逐步扩大基层社覆盖面。 大力实施“基层组织建设工程”,按照城镇化和农村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向城市郊区、小城镇、县域重点经济区域布点建设基层社。坚持综合服务、全产业链服务理念,采取合作制、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加快恢复空白、薄弱地区基层社经营服务能力,吸收具备条件的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加入基层社,吸纳农民为社员,密切与农民组织和经济上的联系,增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要扩大服务的覆盖面,充实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手段和方式,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主动承接政府购买服务,使基层社成为新时期为农服务的主要终端和重要载体。
三要有效提升专业合作社发展质量。 大力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411”提升行动,通过基层社领办、龙头企业带动,提升专业合作社数量,壮大专业合作社规模,推动合作社参与现代农业建设,发展特色农业,培育品牌产品。继续开展示范社建设,增强专业合作社带动能力。探索以土地流转入股、入社的方式进行合作,加强基层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的产权联结,促进基层社与农民合作社融合发展,创办一批规模大、农民认可、示范带动作用突出的农民合作社,建立盈余返还、利润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得到更多好处。鼓励和引导社有龙头企业、农产品行业协会和经纪人协会与专业合作社对接。充分利用和发挥省社专项扶持资金的引导作用,集聚更多社会资源为我所用。
四要切实增强综合服务社功能。 顺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加快建设一批主体多元、功能完备、便民实用的农村综合服务社和社区服务中心,不断强化城乡社区综合服务功能。依托综合服务社巩固提升农资、日用消费品、农产品、再生资源等经营业务,积极拓展服务项目,主动承接相关涉农服务部门在基层的服务,实现“一个平台,多家利用”。
五要扎实推进行业和专业协会建设。 充分发挥系统省级协会的组织协调作用,指导各地建立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和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增强协会服务功能,强化行业自律,反映行业诉求,推动行业诚信建设,不断提升行业话语权和影响力。今年省社将通过召开基层社建设工作推进会、专业合作社建设现场交流会、综合服务社建设观摩会和举办农产品经纪人培训班等形式,深入推进“三社一会”建设。
(三)打造综合服务体系,构建服务新机制
积极搭建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 以推进服务规模化为切入点,大力实施“社会化服务惠农工程”,通过服务手段,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起来,努力成为当地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生力军,尝试探索把分散的土地经营主体联结起来,提高规模效益。顺应农村社会管理创新,按照农村管理社区化、网格化要求,创新综合服务社经营服务方式,引入公共服务项目,实现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引入信息化服务、一站式服务理念,搭建综合性服务平台,提供政策协调、技术支持、市场营销、售后管理等“保姆式”服务。加强对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的指导,探索为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服务的方式,开展大田作物托管、土地代耕、金融保险、信息咨询、财务管理等“菜单式”服务,有效解决耕地闲置、经营粗放等问题,以优质高效服务赢得农民群众的信赖和认可。
着力强化农业生产服务。 围绕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创建行动”为载体,充实服务内容,拓展服务领域,在产前、产中、产后环节,开展种养、流通、加工、储运、技术、信息等综合服务,为农户提供系列化、专业化、规模化服务。联合农业、科技、文化等部门的基层服务站所,积极发展家庭农场、农村庄稼医院、科技信息服务站,为农民提供测土配方施肥、优质种苗、农业技术推广、农业信息发布等社会化服务。有条件的供销社,要积极参与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要顺应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趋势,创新服务方式,积极开展合作式、订单式等多方式服务,发展专业服务公司、农机合作社。要整合县基两级供销社资源,以县级社或实力较强的基层社为主体,打造综合性的服务平台。
加快搭建农业科技服务平台。 按照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的要求,引导农户科学合理施肥用药,积极推广高效肥和低残留农药使用,有条件的地区要参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用有机肥、推广高标准农膜和残膜回收等试点工作。加快推进农资、棉花物联网应用与示范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农产品现代化仓储物流设施和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的集成应用。继续推进农村流通领域科技特派员创业专项行动、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和庄稼医院科技服务示范项目建设。加强系统科研院所资源整合,加大科研开发与成果转化力度,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
积极开展农村合作金融服务。 因地制宜探索培育发展农村合作金融,开展农村互助合作保险和保险经纪与代理业务,成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创办农信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开展典当、担保、融资租赁等业务,参与农信社股份制改造和村镇银行组建工作,提供多样化农村金融服务,为实现农业服务规模化和流通现代化提供资金支持平台。合肥德善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要继续通过发起设立或收购重组等方式,积极稳妥推进以合肥为中心、辐射全省的专业性“德善贷款”机构网络,选择市区规模较大的专业市场、中心乡镇、村设立服务终端,着力扩大经营服务覆盖面。采取多种方式,吸引和培养供销合作社金融人才。
(四)健全网络功能层级,促进农村流通现代化
一要提升网络现代化水平。 把握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全面贯彻省社“新网工程”建设意见,做好网络建设规划,通过重要流通环节和物流节点的项目建设,推动网络的优化布局。努力增强连锁配送功能,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采购、仓储、配送、销售等各环节,努力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质量。要通过技术改造和资源整合,实现仓储配送功能的拓展,逐步建立起社会化、专业化、系列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提升双向流通、一网多用功能,塑造标准统一、管理有序、运营规范的品牌形象。推进农资、棉花物联网应用与示范项目建设,鼓励运用物联网技术,建立供应链质量管理体系,强化商品质量监管。
二要推进网络融合。 以企业为载体,运用兼并重组、产权联合、资产收购、业务对接、品牌合作等形式,推动省、市、县供销社经营网络的互融对接,逐步形成跨区域层级、上下贯通一体的流通网络体系。突出县域流通网络建设重点,形成“县有龙头企业、配送中心,乡有中心超市,村有连锁便民店”的县域流通网络格局,通过连锁经营实现规模化、品牌化,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和网络覆盖面,不断提高“新网工程”的影响力。引导网络薄弱空白地区挖掘自身潜力、推进联合等方式加快发展,恢复和完善经营服务网络。
三要加强农产品流通网络建设。 积极参与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扎实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现代化改造,培育和发展一批具备产后加工、分拣包装、冷藏仓储功能的产地农产品收集市场、集配中心。鼓励农产品批发市场构建产销一体化流通链条,开展冷藏储存、物流配送、终端直销网点建设。
四要探索电商发展模式。 加快推进农村流通设施和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提升工程,积极发展电子商务。优化完善“安徽网上供销社”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有效推进物联网技术应用,积极探索互联网商业模式。“特色中国.宁国馆”应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孵化作用,不断促进系统电商水平上台阶。
五要健全项目管理。 进一步完善“新网工程”项目库建设,编织项目网络,开展项目建设培训,以优化“新网工程”项目建设布局带动组织体系改造。加强对项目申报、审核、使用、检查等各环节的监管,明确主体责任,强化责任追究,实施项目绩效评价管理,优化资金扶持方向,充分发挥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
(五)加快社企改革步伐,提升经济发展质效
要进一步分析研判宏观经济形势和相关政策,全面把握系统经济运行态势和经济效益等情况,加强对重点业务板块、重点企业的指导,妥善应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要 积极拓展新兴业务,培育经济增长点。 加快社有企业改革创新,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在坚持合作制原则的基础上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要扎实推进经营创新和盈利模式创新,在稳定传统主营业务的基础上,稳步拓展现代物流、城乡金融、商贸综合体等新兴业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提高新兴业务的比重,不断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益。
二要不断强化传统业务,巩固发展支撑点。 着力推动农资、棉花、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烟花爆竹等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加快推进系统企业联合合作与兼并重组,培育一批大型企业集团,提高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继续做好农资储备和棉花购销等工作,切实发挥在服务“三农”和服务政府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
三要大力推进管理创新。 提高企业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水平,加快形成以管理、品牌、服务等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进一步巩固和强化统计、财会、审计等基础工作,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规范社有资本经营收益的核算、管理,加强成本管理,实现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加强风险管理,健全风险管理预警评估机制,防范化解投资风险、财务风险和债务风险。加强项目管理,支持安徽宝地新供销等企业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与系统内外企业开展联合合作;支持新力投资、德善小贷等进一步做大做强,创造条件适时筹建村镇银行。
四要加快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探索实行外部董事、职工代表董事、监事制度和职业经理人制度,充分发挥董事会在战略制定、考核机制、风险控制等方面的决策作用。稳步推进企业人事制度、产权制度改革,强化激励约束,完善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机制,探索具有供销社特色的企业收入分配制度。进一步理顺联合社与社有企业之间的关系,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框架。按照现代企业治理要求,进一步完善省供销商业总公司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制,强化制度保障,优化层级分工,实现系统内良性联动,努力打造为农服务的新支撑。
五要加快健全社有资产监管体制机制。 探索完善社有资产监管的有效模式,理顺联合社与社有企业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明晰资产权属关系,防范产权纠纷。积极开展内部审计“五年提升行动”,充分发挥监事会和审计部门在社有资产监管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强和改进对企业的监督,促进社有资产保值增值。
(六)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一要加快健全供销社领导体制。 全省市级社目前仅淮北市恢复组建了理事会和监事会,其他各市也正在积极努力争取,力争“两会”建设在更多地市取得更大突破。充分发挥监事会在民主监督、建言献策、优化环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社有企业并购重组、改制上市、产权变更等方面加大监督力度,促进事业健康发展。
二要加大政策协调争取力度。 实践充分证明,供销合作事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党委政府的重视关心,离不开各部门的大力支持。要积极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供销社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服务“三农”工作方面取得的新成效、新思路、新举措,进一步优化改革发展的外部环境和条件,推动党委政府更加重视和支持供销社工作。要继续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充分发挥外派监事的作用,推动相关政策落实。
三要继续营造和谐和合的发展氛围。 加强供销社文化建设,大力弘扬勤奋敬业、真诚朴实、吃苦耐劳、热情奉献的供销社精神,深入开展供销社文化创建宣传活动,继续加大供销社标识推广力度,开展诚信经营,打造诚信品牌。要充分利用媒体,大力宣传党委政府对供销社工作的关心重视,大力宣传供销社改革发展的新举措、新成效、新经验,大力宣传供销社为农服务的先进典型、感人事迹,提振自信心,增强自豪感,树立新形象,为全面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工会组织和离退休老同志的能动作用,为深化改革凝心聚力。
四要着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要加强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多岗位、多方式培养锻炼干部,进一步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按照合作经济组织的特点,探索建立适应供销合作事业发展要求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创新优秀人才选拔、引进机制,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搭建干事创业平台,着力培养一支出色的职业经理人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扎实推进供销社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完善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培训基地建设,积极承担各类公益性教育培训任务,开展多种形式的供销社干部职工、新型职业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办人和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和农村实用技能培训,实现培训工作常态化,加快培养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
五要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贯彻落实中纪委十八届三次全会和省纪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认真执行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规划,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继续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有关规定,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不断巩固第一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扎实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分类指导,注重发挥行业系统指导作用和领导干部带头作用,从严从实抓好督导工作,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办社的优良传统,把有限的资源财力真正用到事业最需要的地方。
同志们!百花齐放春光好,万马奔腾气象新。让我们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发扬龙马精神,积极进取,锐意创新,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实现新突破,在服务“三农”事业发展中更有新作为,努力把供销社打造成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