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安徽籍作家入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作品公示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参评作品日前在中国作家网公示,记者发现,共有5位安徽籍作家的5部作品入围参评,其中2部由省作协推荐。省作协主席许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安徽作家入围“茅奖”仍需冷静对待。“安徽在长篇小说方面的总体创作水平与全国差距不小,而且长篇小说本身创作耗费时间心血较多,创作成绩也不是一天两天就显现的。”曾任第八届“茅奖”评委的许辉认为,“茅奖”评选还是以文本为基准,考量其文学性和社会性。“能提名并最终获奖的,绝大部分都是最优秀的作品。特别是从上届开始,不太会出现意外和冷门了。”
许辉:对文学奖项的争论是正常的
作为中国长篇小说的最高奖项,每四年评选一次的茅盾文学奖历来备受关注。本届共有252部作品参评,均为诞生于2011年至2014年期间的长篇小说,参评数量比第八届“茅奖”多出72部。根据最新修订的《茅盾文学奖评奖条例》规定,本届评奖委员会选出的提名作品不能超过10部,而最终获奖作品仍不超过5部,可谓是有史以来竞争最激烈的一届。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往届“茅奖”得主都有新作参加本届评选,其中不乏韩少功、贾平凹、王安忆、刘心武这样的大家,也有往届“茅奖”呼声很高的作家参评,比如苏童、格非、严歌苓等。有些作家还不止一部作品参评。
安徽作家的入围作品中,除阮德胜的《大富水》和郭明辉的《东门破》是由省作协推荐外,张殿权的《我们生长在这里》、陈家桥的《一个女人的五故事》和李凤群的《大江边》则分别由黄山书社、安徽文艺出版社和江苏文艺出版社推荐。许辉表示,省作协推荐的两部作品都是按照相关流程评选出的比较优秀的作品。“阮德胜这次的入围作品是他创作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各方面都更加成熟;郭明辉的作品也是我省重点扶持的10部长篇小说的其中一部,比较纯粹,而且他驾驭文字的能力比较强。这也是他这个系列的第一部,处于比较好的创作境界之中。”
许辉告诉记者,本届参评作品数量之多反映了社会对“茅奖”的认可和参与度更高,也是长篇小说丰收的直接反映。而安徽作家的胜算到底有多少,许辉表示一切都是凭实力说话。
“自从上届引入大评委制之后,评委人数有所增加,评出来的作品相对比较优秀和客观,从制度上有了保证。安徽作品参评是一次参与和努力的过程,期望他们都能获得好成绩,但也要冷静地看待。”对于如今文学奖项评选时频发的质疑声,许辉表示,未必是件坏事。“一项重大的评奖如果大家都异口同声是不正常的,所以有争论是应该的。我们有谈论文学奖的自由不是坏事,一定的承受力也是必须的。”
陈家桥:我的入围反映了茅奖的包容
陈家桥是当代70后代表作家之一,他被认为是先锋小说后期的标志性作家,作品带有较强的先锋意识。第一次入围“茅奖”,陈家桥称一切要以平常心对待。“我大致浏览了下名单,里面有之前就获过奖的,还有呼声很高的。入围本身是很高兴的,但是竞争也很激烈。是件好事,结果不重要。”入围作品《一个女人的五故事》讲述了一位女性在当代社会的人生简史,把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里的人性和私人生活做了全新的表达。“与传统作品和史诗性写作不同的是,要把人性放在复杂的社会关系里,做一种真实的表达。把人的命运的抒写从历史的社会的范畴解放出来,释放到人性和私人化的层面。”
作为作品带有先锋特点的作家,陈家桥说,能够入围主流文学奖项,这件事的意义比获奖更重大。“这反映了评奖标准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尺度不再单一,而是强调了多元化和包容性。我的这部作品是典型的先锋作品,加入了很多对现实的非常文学化的处理。入围本身足以表达中国文学现状有很大改观,也反映出评选和整个时代氛围比较融洽的关系。”陈家桥表示,作家个人的写作与整个宏观环境之间应该是互相包容的关系。“主流价值包容作家写作,作家写作包容主流价值,像我这样的作家的入围和参评应该对文学奖项的评选制度和环境形成一种冲击,让文学界改变相对传统单一的文学模式,更加多元,丰富和立体。”
陈家桥的作品被评论家认为一直致力于叙述城市生活,开掘当代人内心处境,作品也一直受到纯文学圈的重视。“文学作品一定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比如《一个女人的五故事》里的女主人公的形象是具象的,是我对生活中观察到的女性形象的一个综合体。写作不是空泛的,是把对生活的细致观察放到作品的内在逻辑里面,表达作者对现实世界的理性思考和内在探索。”陈家桥向记者透露,自己目前正在创作另外一部长篇小说。“是关注当代人的生存现状和精神困境的一个作品,明年应该能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