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五十余年后回安徽寻亲 只想看看父母是否还健在
1963年6月29日,年仅半岁的徐兆玲被养父母从南京婴儿院抱到青岛抚养。知道自己的身世后,从1989年起,徐兆玲就开始了自己的寻亲之路。今年5月,她得知自己的家乡可能是安徽后,又重新燃起了一丝希望。昨天下午,徐兆玲在和记者交谈时,泪水最终没有忍住。
徐兆玲户口本上的出生日期是1963年1月2日,可是从小起,她就敏感地察觉到自己的不同,户口本上的籍贯却是江苏南京,户口从南京儿童福利院迁入青岛。“我们小孩子一起玩耍的时候,总是有人说我是捡来的。”
从1岁起,徐兆玲一直和姥姥 生活 。姥姥一辈子没有孩子,抱养了一个女儿,而这个女儿长大后也多年未育。1963年6月29日,他们刚好路过南京,就在南京婴儿院(现南京市社会儿童福利院)领养了一个女婴,这个孩子就是徐兆玲。一年后,徐兆玲的养父母因感情不和离婚,她被判给了养母,但她一直由姥姥抚养长大。
姥姥没有工作,只能靠针线活维持生活,15岁徐兆玲就出去工作。1984年,徐兆玲与丈夫结婚,并有一个可爱的女儿。徐兆玲第一次有了完整的家庭,才体味到什么是亲情。
1989年,徐兆玲瞒着养父母,在南京《扬子晚报》上登了一则寻人启事,“这个广告当时要58元,还在夹缝里,我们当时一个月工资才30多元。”
广告并没有回音,养父母和姥姥相继去世后,徐兆玲开始踏上了寻亲的道路。2005年,徐兆玲去了南京市社会儿童福利院,找到了自己的信息:1963年1月2日出生的,当年2月27日,由南京市下关区二板桥派出所送到原南京市婴儿院的,被领养的日子是1963年6月29日。
徐兆玲在南京二板桥一带贴了大量的寻亲小广告,还上了南京电视台《社会大广角》栏目,并在几家报纸也刊登了大量的广告,可是收效甚微。多次往返南京,她家里的火车票都堆积如山了。
今年5月,徐兆玲回到姥姥生活过的地方,听老邻居说,姥姥当年曾经说她是安徽蚌埠滁州人。这些新的信息,让她重燃了希望。
“我只想看看父母在不在,有没有兄弟姐妹。一个没有家的孩子,只有这一点期盼。”虽然一直强忍难过的情绪,最后时刻,徐兆玲还是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她也会亲自来安徽寻亲。如果您的身边有类似的家庭,或者知道徐兆玲的线索,您可以拨打本报 新闻 热线96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