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高校学子诈骗60余万 警方提醒保护好个人信息
铜陵新闻网讯 (邓妍 杨光)近年来,大学生信用消费兴起,分期消费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群体的消费需求。然而,在进行便捷分期消费的同时,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却盯上了大学生们,冒用他们的信息在各大分期消费平台上贷款、消费……防范能力较弱的大学生们糊涂地背上了“债务”。
“某某,你在某平台上分期购买的苹果6手机,截至某日,已连续2期未依约还款……”“款项已严重逾期,若明天18点前未处理完欠款,我们将开始联系您的周边人及家人……”去年9月初,我市某高校数十位大学生相继收到了这样的催款信息。“我们没有在网上分期购物、贷款啊,不会是弄错了吧?我们根本就没有收到购买的手机啊。”被骗的数十名大学生匆忙赶到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二大队报案。
民警仔细询问报案学生,并梳理分期购物信息,随即调取了相关注册账户信息、银行流水以及手机信息,对上千条信息一一制表、比对和梳理。经过细致查询取证,民警发现这些分期消费购物注册的账户以及接收贷款的银行账户确实都是用学生们“自己”的身份信息实名注册的。
“这个账户不是你们自己开设的吗?名字和身份证号码确实都是你们自己的。当务之急就是找回自己名下的账户,肯定能找得回来,大家各自通过网络查找自己名下的账户,这样速度就能更快些。”主办民警郑伟一边舒缓学生们的情绪一边安排着下一步工作。民警发现,虽然分期消费注册的账户、绑定的银行卡和手机号码以及相关支付账户都是学生本人身份开户,但都不是学生们日常使用的支付账户、银行卡和手机号码。“是陈某!当初就是他帮我们搞的银行卡,应该就是他干的。”看到找回的支付账户显示的对端收款人信息,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原来,2015年4月至5月,陈某以同校师兄的身份说服了数十名学生帮助自己完成所谓的“手机刷单”业务。
“同学,我在帮助朋友做手机刷单的业务,你们帮个忙,新办理一张银行卡再绑定我提供的手机号码,在网上分期平台购买一部手机。成功后,我给你们每人50元的佣金,分期购物的钱我来还,手机卡、银行账户等我会帮助统一注销,不用你们操心。”一位受骗学生描述了当初的场景,因为都是同学介绍认识的本校同学,大家觉得应该没什么问题,就相信了陈某,办好的银行卡,还有绑定的手机卡之后都给陈某收了回去,密码也告诉了他。“当时也没有想到他会利用这个骗我们的钱。”2015年6月,学期即将结束,陈某又玩起新花样,他在学校里发起了一次“暑期打工”活动。“为了组织好 此次 活动,请大家按照我们的要求及时办理银行卡,方便日后统一管理发放工资,我这里有新的手机号码,请将号码和银行卡绑定,方便管理。密码按照要求统一设置为……”据受害学生反映,报名当天很多同学也按照要求办理好银行卡,陈某组织人员一一登记备案后,暂时收回了新办理的手机卡。但7月初,外出打工的事情“因故”取消。民警告诉记者,其实无论是手机刷单还是暑期打工,陈某的目的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通过同学们提供的身份信息、银行账户等信息在各大网上分期消费平台贷款或者购物,所有贷来的钱款以及购买的物品都进入了陈某个人腰包。
结合有关证据,2015年9月底,民警将陈某传唤至公安机关接受讯问,他承认了自己骗取同学钱财的行为。今年1月,陈某因患有严重疾病,经批准后被取保候审。可是陈某故技重施,再次对蚌埠高校的学生行骗,利用6名受骗学生的身份信息在网上消费3万余元,直至被蚌埠警方抓获后移交我市警方。经过民警侦查取证,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间,陈某利用多种方法骗取60余名大学生的身份信息在网上贷款或者购物,数额达60余万元。8月1日,陈某因涉嫌诈骗罪被依法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民警提醒广大学生: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保护个人身份信息显得尤为重要,不要为了一些蝇头小利就随便提供自己的身份信息、银行账户、手机号码等。如果被骗,及时收集相关证据向公安机关报案。
原标题:高校学子诈骗钱财60余万 警方提醒保护好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