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规:校园体育每天保底1小时 中考体育成绩分量或更重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一直是对学生的最高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体育课为文化课“让路”屡见不鲜。8月3日,安徽省出台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落到实处”。
校园体育每天保底1小时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一直是对学生的最高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体育课为文化课“让路”屡见不鲜。在安徽省此次发布的《实施意见》中,明确要求保证学生享受校园体育活动的权利。
“学校要将学生在校内开展的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列入作息时间安排,与体育课教学内容相衔接,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落到实处。”按照《实施意见》,幼儿园、中小学校、高等学校、职业学校等,都应保障和鼓励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特别是中小学校,还要合理安排家庭“体育作业”,家长要支持学生参加社会体育活动,社区要为学生体育活动创造便利条件。
按照要求,各中小学校要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足开好体育课程,严禁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有条件的地方可为中小学增加体育课时,并积极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增强课程的多样性和针对性。
同时,学校还应通过组建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和兴趣小组等形式,积极开展课余体育训练,为有体育特长的学生提供成才路径。
体育运动不只是广播体操
在肥东县某高中,蹴球这项少数民族运动风靡校园,受欢迎程度似乎不亚于足球,学校蹴球队还多次出战全国大赛。按照《实施意见》,这样有特色的运动项目,将越来越多出现在我们的校园里。
校园体育运动,不能与广播体操画上等号,而是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项目。“应大力推动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项目,积极推进田径、游泳、体操等基础项目,广泛开展乒乓球、羽毛球、武术、手球等优势项目。”除了被“点名”的这些项目,《实施意见》还要求,进一步挖掘整理民族民间体育,充实和丰富体育课程内容。
总的来说,安徽省要让学生熟练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逐步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教学模式,进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对于残疾学生来说,体育活动也并非遥不可及,根据要求,学校应研究推广适合不同类型残疾学生的体育教学资源,保证每个学生接受体育 教育 的权利。
此外,市、县每年还会举办3项以上中小学生体育比赛,完善竞赛选拔机制,畅通学生运动员进入各级专业运动队、代表队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