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位中科大“学霸”的合肥情结

20.06.2014  11:40

  并不是所有的“逃离北上广”都只是因为压力。

  合肥晚报今天关注的这16位企业家,都毕业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科技大学。他们曾经用最顶尖的技术,在北上广深创办并壮大了自己的企业,扎根在那片人才济济的土壤里,并拥有了自己的财富。而今天,他们却带着自己的企业回到了他们曾经青春洋溢的地方——合肥。

  这次回家对他们的人生来说,意味着是一个“二次创业”的开始。他们知道自己兜售的不是产品,而是梦想。而合肥也正敞开胸怀,迎接着他们。

  萌发“二次创业”梦想

  张立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78级毕业生,昨天记者见到他时,他拿出了新名片:“中科大校友企业家联合会会长”,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办公地址:合肥庐阳科技产业园研发楼5楼。他们的返乡之路是怎样的呢?

  那是在2012年8月,一批老中科大毕业生回到合肥,重访学校。那一天,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在座谈会上与他们聊起了现在的合肥。2012年12月,吴存荣又在深圳会见了中科大校友会。“就是那一次,我们又加深了对合肥的了解。”中科大地球和空间科学系83级毕业生何海平回忆说,那次交谈中,他们正式提出了回合肥二次创业的想法。

  再聚首难忘合肥情结

  “科大人有两个特点:科大情结与合肥情结。我们无论身在哪里,都想为科大,想为合肥做些事儿。”中科大80级数学系毕业生陈佳说,合肥于他们来说,就是他们的第二故乡,是他们曾经青春洋溢、心怀梦想的地方。

  在正式揭牌仪式举行前,16位企业家聚在一起,每一个话题无不充满着对中科大、对合肥的深深怀念。何海平说,中科大学子在合肥曾获得的尊重,让每个人都记忆犹新。“这个尊重,不仅仅是大家看到我们胸前科大校徽时的眼神。我们拿着科大食堂的饭票,可以在合肥坐公交,可以在路边买馄饨,可以在商店里买东西。这就是合肥人对科大人的尊重与信任。我想,这是国内任何一所高校学子都没有享受过的殊荣。”

  春风唤我归故乡

  在北上广深走南闯北的他们,对于全国的市场都已了如指掌。

  “北上广深各类成本太高,同时人才流失过快。合肥有50多所高校,且配比合理,整个城市的人均科技人员比例高,稳定性强。相比其他地区的高跳槽率,合肥的科技人员更加踏实。”何海平说。

  “庐阳产业园到火车站要十几分钟,到中科大三十分钟。这样的时间节点,在北上广深是不可想象的。去和朋友吃个饭,你可能都要花上一个小时在路上。”张立野说,更重要的是,在北上广深招聘一名工程师,给出的待遇会比合肥高出许多倍。可即使在高额用工成本的条件下,依然难以留住人才。

  鱼逐水草而居,鸟择良木而栖。吸引这些科大学霸返乡创业的,更重要的还是合肥的热情。

  张立野回忆, 2013年底,他们提出集体入驻庐阳产业园,并希望春节前就签订协议,他们需要的办公面积为2000平米。“本来以为入园会因为场地不足而遭遇阻力,可是庐阳产业园主动提出免费将自己的办公室腾给我们用,园区工作人员出去租用办公场地。”张立野说,这样的举动,让他们震动。

  “前两年是江浙招商引资力度大,但现在合肥给予孵化期间的优惠政策更大。而且,我们在合肥可以形成闭环,达到产学研结合,进行企业的良性循环。”中科大09级EMBA毕业的栾立刚认为,最令人感动的还是庐阳产业园的务实精神。“这个务实精神与合肥的城市风貌所匹配,与科大学子的精神追求所契合。这也更加坚定了更多科大学子回归合肥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