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全覆盖” 鼓劲新时代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省着力推深做实基层新时代传习中心(站所)建设,在做足“传”文章、彰显“习”成效上下功夫,奋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群众聚在哪儿,宣讲就覆盖到哪儿
——力求人人学、天天见、处处用
夏日晚上7点多,界首市大黄镇筛子李村的新时代传习中心里,已经围坐了30多位村民,还有村民陆续进来。大黄镇新农合办公室主任郭子建简单自我介绍后,就给大伙儿讲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乡村振兴战略,还就新农合政策回答了村民们的提问。
“吃过晚饭就赶过来了。 ”筛子李村的老党员薛帮杰说,传习中心就在家门口,晚饭后正好闲下来了,听听宣讲,及时了解党和国家政策,我们才能跟上新时代。大黄镇党委书记张阳告诉记者,现在镇里每个村都建了新时代传习中心,还开办了流动传习中心,在全镇流动宣讲。
新时代传习中心根植基层、贴近群众,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有效载体,是宣讲阐释党的好政策、展示发展新成果的实践平台,已成为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向心力的重要阵地。
省委对推进新时代传习中心建设高度重视。省委书记李锦斌先后两次就此作出专门批示,强调要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来抓,结合农村基层党建“一抓双促”和城市基层党建“三抓一增强”,大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到群众心中,聚焦群众所思所盼,积极创新方式方法,广泛开展分众化、互动式、便民式宣讲,让老百姓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推动“新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省委宣传部按照省委部署,认真抓好贯彻落实,扎实推进工作,通过深入基层专题调研,开展新时代传习中心建设试点,召开专题推进会、工作座谈会等形式,加强谋划设计,细化统筹安排,指导推动各地推深做实基层传习中心建设。
群众聚在哪儿,宣讲就覆盖到哪儿。各地把现有的阵地用起来,让流动的阵地活起来,使虚拟的阵地实起来,构筑起立体化传习阵地,广泛覆盖农村、社区、校园、企业等,努力做到人人学、天天见、处处用。
天长市把新时代传习场所建设作为党委“一把手”工程,按照“有场所、有组织、有计划、有师资、有记录、有成效”的“六有”标准,建设好、管理好、扶持好,确保其有效运转,发挥作用。
省妇联在全省1万多个“妇女之家”加挂传习中心的牌子,充分发挥各级妇联干部、基层妇联执委、巾帼志愿者等作用,深入城乡“妇女之家”,网上网下齐头并进,传播新思想新精神。
蚌埠市以党的十九大代表杨苗苗所在的“苗苗线路”为主体,打造“传习专线”,利用公交车身、公交电视、车内灯箱、语音提示等媒介,另外还组建了由48名经过培训的“苗苗线路”驾驶员组成的专线传习小分队,生动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
……
“思想理论只有广泛被群众接受、所运用,才能拥有持久的生命力。新时代传习中心有力解决了党的思想理论到达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省委党校教授吴梅芳如是表示。
讲群众听得懂的,听得懂群众讲的
——让群众愿意学、乐意听、照着做
“我就用村里的事、自己身边的事,和大家说一说我理解的十九大报告精神,讲讲乡村振兴战略怎么做,还有新时代的新变化……”在安庆市长风乡将军村“新时代农民传习站”,老党员徐孝全的开讲平实却很抓人心。
听完讲座,村民们还一起讨论交流,气氛热烈。 “接地气”“听得懂”是村民们对徐孝全讲课的一致评价。“传习站为我们提供了在家门口学习国家方针和惠民政策的阵地,在这里我们还可以向乡村干部反映问题和困难,寻求支持和帮助。 ”村民何传兵高兴地说。
群众想听什么就讲什么。我省许多新时代传习中心都结合本地实际和群众需求,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与脱贫、社保、教育、医疗、农技等多方面政策知识相互融合贯穿起来,让宣讲可听、耐听。
界首市颍南街道部分新时代传习中心推出“点单宣讲”,让群众“点单”,依需定学、按需传习。 “讲了总书记对咱贫困户的关怀,还讲了针对我们的脱贫办法,听了受鼓舞、受启发。 ”贫困农民金其场在传习中心听了产业脱贫政策宣讲后,尝试着承包了几亩地种西瓜。现在,他不仅成了传习中心的常客,几乎一场不落,还与相关宣讲人员保持密切联系,经常求教农业种植技术。
群众想怎么听就怎么讲。罗城民歌是池州市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之一,深受当地群众喜爱。池州市贵池区建设“罗城民歌传习所”,用罗城民歌唱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群众享受精神文化大餐。
泗县泗城镇75岁老党员康尚文,坚持用说唱的形式宣讲,听过的居民都表示:“老康编的顺口溜虽然‘土’,但是好听易记。 ”很多基层群众深有感触地表示,新时代传习中心已成为大家愿听想听的“小喇叭”、发展致富的“加油站”、文明生活的“指导员”。
“有效传习,关键是要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讲。 ”省委宣传部有关负责同志表示,只有根据基层实际,做到分类传、分众传、分时传,讲到群众心坎上,才能让群众愿意学、乐意听、照着做。
“借力”建设传习阵地,打造过硬传习队伍
——确保传得准、传得好、传得久
7月1日,随着县新时代传习中心建成揭牌,怀宁实现县、乡镇、村新时代传习阵地建设三级全覆盖,其中,传习中心1个,传习所53个,传习站245个。
新时代传习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在江淮大地涌现。截至6月底,全省16个省辖市已实现全覆盖,并不断向县乡村基层一线延伸。目前,全省已有65个县(市、区)建成县级、镇村级传习中心和站所8000多个,登记在册的传习员有3.3万多人。
培育组建一支懂理论、懂群众、会宣讲的“两懂一会”传习员队伍,是传习中心建设的关键。各地聚合各类人才,坚持专兼结合,广泛动员和运用社会力量,打造志愿者唱主角当主力的传习队伍。同时,加强对传习员的教育培训,确保传得准、传得好、传得久。
淮北市坚持志愿引领、全员行动,组建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志愿传习队伍,让各级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现身说法、示范引领,让老干部、老党员、老专家、老教师等身体力行、言传身教,让青年学生、青年干部、青年创业者、青年文体工作者等积极作为、主动担当。据统计,全市共有3400余名传习志愿者活跃在基层、在群众身边,已累计开展传习宣讲2300余场。
合肥市包河区滨湖世纪社区新时代传习学院已先后开设社区党建、居民自治、社区协商、志愿服务、社区文化、社区社会组织等六大系列课程,对社区党员、工作人员、社会组织成员、居民骨干及热心居民等传习员开展集中培训。
制度促规范管长远。加强制度建设,才能使新时代传习中心保持热度,持续发挥作用。各地积极探索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组织协调、职能部门支持配合、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传习中心运行管理机制。不少地方还将县(市、区)党委书记定为第一责任人,把传习中心建设管理运营情况,列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专项检查内容,列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测评体系。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我省扎实推进新时代传习中心建设、有效开展传习活动,巩固意识形态阵地,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进一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教育群众,为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凝聚了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