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岭徽剧之“殇”

19.06.2014  16:15

  徽剧,自古以来,就是民间优秀传统文化。它不仅仅是京剧的前身,而且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间文化艺术宝藏中的精华。

  绩溪县伏岭镇,是徽剧的发源地。当年,徽班把徽调带到全国各地,为适应当地观众的审美趣味,吸收当地声腔,不同程度的发生了变化,而流传于徽州的徽调,基本面貌至今仍然保存。1949年后,流传于徽州的“徽戏”被命名为“徽剧”。

  从本世纪初开始,徽剧的传承引起了多方重视,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这些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徽剧逐渐式微的局面。

  徽剧的群众基础在消失

  “在徽剧形成的过程中,徽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徽商就没有徽剧。”说起徽剧的历史,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舞徊的传承人邵千峰滔滔不绝。

  历史上的伏岭人烟稠密,山高水深地少的地理环境,迫使伏岭人从小就离开家乡,外出经商学艺。“前世不休,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这句俗语是徽商萌发的真实写照。伏岭人少年便外出学艺经商,在三十岁左右,不少都有了较为丰厚的家底。

  三十岁,对于伏岭镇伏岭村的男丁来说是个重要的年纪。这一年的春节,村里所有的年满三十的年轻人将一起庆生,也就是村民口中的“值年”。伏岭人喜欢看戏,在外的年轻人很容易接触戏曲,遇到好的剧本,就会想到带回家乡。而“值年”的时候,所有的值年人将共同谋划一场供全村人观看的“晚会”,他们会把从外地看到的戏文都交给村里的艺人进行表演,同时还从外地准备各种合适的戏服。就这样,伏岭的地方戏不断吸收着全国各地的戏曲形式。明万历年间,昆曲传入伏岭,伏岭民间艺人在演唱昆曲时,融入本地剧种演唱技巧、风格,逐步发展形成既有昆曲韵律美,又有戈阳诸腔通俗美的新剧种——徽剧。

  但随着人们娱乐活动的多样化,多数戏曲都面临着观众减少的局面,徽剧也一样。“锣鼓响,脚板痒”这句俗语向世人阐述了徽剧艺术曾经在伏岭群众中的文化艺术魅力。“但是,现在年轻人喜欢徽剧的越来越少了,就连值年也不是很受重视了。”邵千峰说。他告诉记者,现在的年轻人值年就像是完成一个任务,仅仅是把村里的老人请出来,让他们来帮忙搞一台让村民高兴的“春晚”,就完成了一场值年,并不会花多少心思。

  今年的“春晚”的策划人邵灶模告诉记者,今年的“春晚”他安排了2个小时的表演,其中徽剧只有20分钟。“徽剧是伏岭的传统,不能没有,但是也不能长,长了也没人看。”

  徽剧传承后继乏人

  “现在村里搞徽剧的,我是最年轻的。”今年59岁的邵灶模说。10年前,在伏岭镇政府的支持下,伏岭复兴徽剧演习社成立了,有20多名徽剧爱好者加入。“演习社现在几乎没什么活动了,只是有演出需要的时候,我们可以召集几个人,搞上一出戏。”邵灶模说。现在这20多名社员,有不少都在外地,留在镇里的并不多。

  2001年,为了保存和传承徽剧,伏岭镇的徽剧童子班成立了,这一度被认为是传承徽剧的一项有力举措。

  “徽剧童子班的学生都是以中高年级为主,多数是从3年级开始挑选的。”伏岭镇中心小学校长邵本栋说。

  今年徽剧童子班有学生37人,其中18人是刚刚进班的新人,而这18人中,还有来自2年级的小学生。“好苗子难找啊,其实唱戏越早越好,越早培养越好,3年级的学生年纪已经大了点。”作为徽剧童子班聘用的老师,邵灶模今年与学校一起参与了挑选新人的任务。今年伏岭镇中心小学的学生只有240多人,比去年减少了近20人,学校学生人数的减少也让他们的选择范围逐渐缩小。邵灶模告诉记者,几乎没有找到过资质特别突出的学生。

  据记者了解,参加了徽剧童子班的学生几乎都会坚持学习徽剧,但是到了6年级,绝大多数的学生会退出徽剧童子班,去参加普通中学的入学考试。而进入中学阶段,学习徽剧的时间就更少了。“有些学生爱好徽剧的,会自己坚持学习,参加一些演出,但是大部分还是以学习为主。”邵本栋说。

  今年67岁的邵千峰回忆起他参加的老徽剧童子班的情形:那个时候能被老师傅选中的都是很有天分的,很多人抢着要学戏。他学了戏以后就在镇上的徽剧团从事表演,直到徽剧团因为历史原因解散了,他才另谋职业。

  徽剧的延续需要资金支持

  在邵氏的支祠文绣公祠,邵在春正在阁楼上缓缓地整理着戏服。祠堂阁楼十分简易,木质的楼梯脚踩在上面嘎嘎直响,阁楼闷热的环境让这位70多岁的老人汗流浃背。他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保管戏服了。

  伏岭村的戏服都是一代代传下来的,每件戏服上都记录着时间和值年人的名字。记者随手拿出一件,上面便写着“宣统三年”。邵在春告诉记者,村里的戏服分两个地方管理,在他手上的就有230多件,最早的可以追溯到400多年前。

  记者看到,祠堂的天井下,摆满了服饰配件,邵在春告诉记者,每年6月,都要把戏服拿出来洗洗晒晒,才能安全度过梅雨季。230多件戏服,他请了2个裁缝,干一整天才能全部清洗熨烫完毕。

  “我这么多年保管戏服都是义务劳动,但是请裁缝是要花钱的。”邵在春说。而这个钱则是从每年值年人出的值年经费中拿出来的。

  “保存戏服和道具,都是值年人出钱,光清洗每年就要花掉好几百元。现在是经济社会,什么都需要钱。”邵灶模说,“我搞徽剧是凭兴趣,但是首先要养活自己。”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民,他并不希望徽剧事业占据他太多的干活时间。

  徽剧虽然是伏岭镇乃至绩溪县的一块“招牌”,但是地方财政的有限,让他们并不能过多地投入。

  “童子班出去表演、演出的经费都是镇政府出的。”伏岭镇中心小学校长邵本栋说。而对徽剧童子班聘请的老师,伏岭镇中心小学则是从学校的经费拿出来的。(宣城日报)

六安市叶集区平岗街道文明实践活动纪实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安在线
滁州获批安徽历史文化名城
日前,滁州市获省政府批复,文化厅
严防纪律处分决定“打白条”
为切实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