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新为“逐梦之旅”贡献“合肥力量”
这是一个逐梦的时代,这是一个圆梦的时代。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多少企业,手持创新创业的“金钥匙”,勇敢竞逐美好梦想,从呱呱坠地,到茁壮成长;从叱咤商海,到问鼎巅峰。一路走来,“逐梦之旅”始终离不开哺育它的沃土。
国家级科研机构云集,产业激励政策诱人,政府开明开放……近年来,合肥集聚创新政策和创新要素,依托产业化发展大平台,全力推动企业创新发展、转型发展,不断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为企业做大做强营造了强有力的创业创新环境。
世界的目光,聚焦到了合肥。这里“养分”充足,这里“环境”宜人,这里“气氛”融洽,这里“雨露”滋润,万千“树木”犹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远远望去,一片雄伟的“创新森林”已然形成。
梦想在此开花,风景这边独好!
一方水土滋养一方企业。无论是外来企业,还是本土企业;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小微企业,它们都在这片“创新沃土”的滋润下,绽放梦想的华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着强劲的“合肥力量”。
注入创新动力,“参天大树”拔地而起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存荣强调,创新是城市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现在的合肥,以“发展的追赶者、创新的领先者”,在全国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创新驱动,则是合肥实现发展腾飞的“隐形翅膀”。
城市竞争拼的是创新,企业发展亦如此。
在产业革命的大潮中,若拥有一双“创新之翼”,便能甩开对手,在辽阔的天空中飞得更高更远。
想看电视节目,只需张嘴对电视“说话”,“聪明”的电视马上就自动播放你想看的节目……语音技术与智能家电的结合,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化、智慧化。
合肥本土企业科大讯飞就是这片“创新森林”里的佼佼者,其智能语音技术一枝独秀。依托合肥科教资源的支持和产业政策的滋养,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许多技术走在国内乃至世界前沿。
科大讯飞在转型升级中不断求新求变,进军当前“最潮”的产业。在5月份举办的首届亚洲消费电子展上,科大讯飞与京东智能联手推出了双方合作的首款产品叮咚智能音箱。无需动手操作,只需要发出指令,就可以实现音频点播和播放控制,完成百科查询、讲故事、聊天等功能。现在,科大讯飞正在进行“讯飞超脑”项目,这是科大讯飞从“让计算机能听会说”向“让计算机能理解会思考”目标迈进的关键项目支撑。讯飞超脑项目一旦成功,在语言理解、知识表示、推理联想以及自主学习方面取得突破之后,将使得计算机认知智能的实现和持续优化成为可能。未来,这样的“超脑”或许不亚于人类真正的大脑。
安静、环保、经济、动力十足的“合肥造”新能源汽车,已行驶在全国许多城市的大街小巷,为环境保护事业乃至产业转型升级作出积极贡献。
依托新能源汽车开辟全国市场的江淮汽车公司,正在积极转型中迈向“高大强”。今年4月份,江汽第五代纯电动轿车iEV5在上海车展正式上市,该款新能源汽车在启动研发时,曾在国家相关部委组织的评审中获得总分第一,代表了国内新能源汽车研制的最新技术水准。上半年,江汽新能源汽车业务大幅领先行业,累计销售3785辆,同比增长466%。其中,新能源轿车累计销售2692辆,同比增长470%,高于行业300个百分点。
科大讯飞、江淮汽车,这些龙头企业成为行业“领头羊”,它们的壮大得益于优良的产业环境和政策支持。合肥开展了“高成长企业培育工程”,打造一批行业排头兵,全市百亿、十亿、亿元以上企业数分别突破十、百、千户。2014年,产值超亿元企业1073户,占全市规上企业近半数,完成产值占全市92.8%。
力推扶持政策,充足养分“哺育”成长
如何给予企业真金白银支持,帮助它们在困难时期渡过难关?怎样提供优惠政策,吸引大项目大企业“抢滩登陆”?这离不开政府政策的引导和支持。
2014年5月,合肥在全国率先推出扶持产业发展的“1+3+5”政策体系。政策出台后,扶持产业发展成效显著,赢得了各方赞誉,产生了良好反响。该政策体系明确了四种投入方式,即基金、“借转补”、财政金融产品、事后奖补,这些都为企业创新提供了源头活水。
政策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位于合肥经开区的安徽佳通乘用子午线轮胎有限公司就尝到了政策的“甜头”。根据“1+3+5”产业政策体系中的固定资产投资补助政策,企业以“借转补”方式获得补助资金273万元。据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公司生产经营稳步向前,固定资产的大力投入使公司产量逐步提升,产量较2013年上升4%。引进国外发达国家先进设备后,产品品质不断提升,公司配套客户从以往的江淮、奇瑞等国产汽车品牌扩大到大众、通用、菲亚特、雷诺等多家国外知名汽车品牌,出口量上升12%。
2014年,合肥实际执行的产业政策资金总额为29.88亿元,政策创新成效已经显现。“去行政化”、资金投入“前置化”的产业扶持方式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赞扬。去年,中央督查组到合肥督查中央政策落实情况时,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合肥对中央政策领会深,贯彻落实到位;合肥政策创新力度大,很多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
今年5月,该政策再迎“升级版”。修订后的政策强化了市与县(市)区、开发区政策联动,适度提高市级政策门槛,将单项扶持额度100万元以下的“借转补”和50万元以下的事后奖补条款交由县(市)区、开发区有序承接,形成多层次、捆绑式扶持产业发展的政策新格局;拓展了政策扶持渠道,增加了增信类产品等两种政府引导基金投入方式;精简政策操作流程,针对“借转补”操作环节较多、资金下达慢、执行周期长的突出问题,进一步优化操作流程。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下,通过金融支持等方式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效率之高、政策之细、效果之实,合肥走在全国前列”。财税专家评价,合肥“1+3+5”政策体系实现了“四个转变”,即由事后为主向事前事中介入为主转变,由分散使用向集中使用转变,由无偿使用为主向有偿使用为主转变,由直补企业为主向创造外部环境为主转变。“四个转变”的指导思想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充分体现了真心支持企业的态度、效益为上的意识、市场运作的理念和国际接轨的取向。“市场”和“法治”是“四个转变”的两大核心理念,这与当前国家强调的理念不谋而合。
壮大产业集群,高端发展“集团作战”
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产业集群。合肥以培育计划为平台,以产业为纽带,让企业由“散兵”结成“盟军”,由“单打独斗”变成“集团作战”。
“合肥将凭借自主创新的优势,将眼光瞄准国际国内前沿和高端,实施一批居于产业链核心环节的重大项目,在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上力争实现弯道超越。”市长张庆军说。
合肥按照初创型、成长型、成熟型不同阶段,分类引导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建立“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基地+产业集群”培育体系。
实施“创业育苗计划”,鼓励科技人员创办、领办科技企业,建设中小企业创新和融资服务平台。
实施“创新造林计划”,出台培育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的政策措施,形成培育梯队。
实施“创造领航计划”,对领航企业战略规划、重大技术路线、大规模融资、跨区域并购实施“一企一策”的支持策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每年增长100户以上,总量达到828户,居全国省会城市第8位。
……
政府培育计划下,一个个产业集群横空出世,龙头企业发挥“鲶鱼效应”,激活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与创新。
以京东方为龙头的新型显示产业集群,已形成面板、玻璃基板、触摸屏等上下游产业链。
以海润光伏、晶澳太阳能等为龙头的光伏产业集群,已形成从多晶硅原料、太阳能电池、集成组件,到发电工程的产业链。
以欣奕华、巨一自动化、雄鹰自动化等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已形成智能制造研究开发、核心装备制造、投资运营等全产业链的工业体系。
以北大未名为龙头的生物产业集群,已拥有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环保等较为完整的生物产业链。
以江淮汽车、安凯汽车、国轩高科等为龙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涵盖整车开发、电池开发、电机开发、管理系统开发、充电站(桩)开发及建设管理、推广服务及金融投资等领域。
如今,全市高新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总数已达1803户,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达828户,占全省35.07%;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4501.3亿元,占全省33.29%,增长15.4%。
微观经济活了,宏观产业强了,这些企业在“创新的高速公路”上一路疾驰,为全市创新转型升级提供源源不绝的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