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份“家庭账本” 摸清合肥人收入水平

24.09.2014  17:47

  2013年,合肥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083元,在安徽位居第二位,这个数据是通过对全市1300户“家庭账本”统计得来。第五届“中国统计开放日”到来之际,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合肥调查队的工作人员走到市民身边,揭秘CPI、居民收入支出等数据是如何出炉的。

  CPI背后的秘密

  “小青菜最近很贵,都要3块钱一斤了,鸡蛋价格中秋过后跌了一点点。”说到物价走势,合肥调查队消费价格处副处长李堂艳心中一本账那可亮堂着。从业10多年来,李堂艳接触最多的就俩字:采价!从超市里的生鲜鱼虾,到建筑工业的钢筋水泥……

  采价过程是考量CPI数据统计的基本功,李堂艳告诉记者,“以合肥的CPI为例,一个月之内要采集984种商品的4700多个价格信息,最终计算出当月CPI总体涨幅数据。”

  “而且不是想什么时候采就什么时候采的!这也是很有技巧的。”李堂艳说,比如说蔬菜价格每5天采集一次,而生鲜价格每月逢5采集,并且采集的时间段也要相同。“生鲜食品每次要在上午8点到10点半采集,因为其他时间段的价格不具有代表性。”

  “钱袋子”数据来源

  去年,安徽省各地市当中,马鞍山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达到了34048元。而省会合肥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083元,在全省位居第二位。

  这些关于居民“钱袋子”的数据是如何统计出来的呢?国家统计局合肥调查队的专家透露答案来源于不同家庭的“账本”。

  据介绍,2012年底,国家统计局合肥调查总队在省城组织开展了城乡一体化居民收支调查,在4县1市、4个城区和3个开发区共抽中1438宅、约1300户居民家庭作为样本,调查员每月会上门收取他们的“家庭账单”。

  “这些抽中的记账家庭,每一笔消费和支出都会详细记录下来。”统计部门的专家表示,他们也会在社区居委会找一些辅助调查员,让他逢年过节提醒记账户记下给孩子的压岁钱、给老人的赡养费等开销。

  居民收支调查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选调查住宅,确定调查户。一般来说,抽样误差会控制在5%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