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指数的三重信号 从安徽一季度经济数据说起
价格是观察研判经济运行状态的一把重要钥匙,以至于在经济学上将微观经济学称作“价格理论”。新常态下,经济形势更加错综复杂,价格变动更加引人关注。
一季度结束后,CPI和PPI成为最先公布的一组经济数据:3月份,全省CPI同比上涨1.4%,一季度同比上涨1.0%,处于近年来各季度的低位。CPI持续走低,首先释放的是惠民生的积极信号。
3月份,随着供应量的扩大以及春节因素的消退,食品价格较2月份环比下降2.2%,交通、家政等服务也从“春节价格”大幅回落至正常水平。相对低位的价格水平有利于减轻老百姓的日常支出压力。同时,从构成CPI的商品和服务价格来看,服务类价格一直处于上升通道,显示人力成本和工资水平的总体上升态势。中央近期又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出部署,这让居民收入更有保障。收入看涨、物价走平,不仅有利于改善广大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也为经济调结构、转方式赢得了更大的回旋空间。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股市持续走高,显示出流动性宽裕状态。需要防范一部分资金从资本市场流出转而炒作部分农副产品,重演前些年“姜你军”“蒜你狠”的一幕。因此,当前仍须对价格变动特别是重要农副产品价格走势保持密切关注,保障市场的充足供应。
当前,稳增长“压力山大”,这是价格指数释放出的另一重信号。 3月份,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5.1%,连续36个月下降。这表明产能过剩与需求不足的矛盾持续交织,扩大有效需求对稳增长具有关键性拉动作用。
我省作为发展中的中部省份,在改造传统引擎、增加公共产品供给上潜力很大,老百姓的需求也很迫切。对各级政府来说,适应地方债务规范管理、清理税收优惠政策等新形势,探索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尽快启动更多“补短板”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已经成为稳增长的当务之急。
价格指数还揭示出不同商品价格走势的分化,释放出加快推进“调结构”的明确信号。
3月份的PPI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降幅达7.1%,而生活资料价格同比上涨0.3%,其中,体现时尚化消费趋势的衣着类价格涨幅达2.0%。
我省产业结构中,能源原料产业占比较大,部分市的“一业独大”局面未有明显改观,在大宗商品的“熊途”中承压巨大,成为全省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难题。与此同时,适应个性化、多样性消费需求的创新型企业和产品成长前景看好,省内部分创新型公司近年来一直保持30%以上的利润增长。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重视研发和设计创新,通过智能制造实现小规模、定制化,才能提高单品利润,提升核心竞争力。
无论经济形势如何云谲波诡,坚持创新驱动都是应变“王道”,这是价格指数走势揭示出的颠扑不破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