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全面深化改革引领新常态
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正处在关键时期,增长、转型、改革深度融合的特点突出。在这样的背景下,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重要的是把握发展大势、突出创新驱动、狠抓改革攻坚,使经济新常态建立在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坚实基础上。
以深化改革破解结构性矛盾。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出现趋势性重大变化,服务业正在成为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的主要力量。例如,高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成为大趋势,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成为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型升级,关键是通过信息、研发、设计、物流、大数据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引领高端制造业发展。但问题在于,多年来形成的某些政策与体制安排从总体上看是同传统大工业发展相适应的,实现服务业主导的转型升级还面临多方面的结构性矛盾。例如,服务业与工业公平税负、公平资源配置的大格局尚未形成;作为服务业主体的中小微企业仍存在融资难问题;现代服务业发展缺乏相应的专业技术人才;等等。这些情况表明,现代服务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是结构性的,不是单纯推进哪一项改革就能奏效的,必须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这样的改革发展,不仅对缓解经济下行压力有重大作用,而且对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有决定性影响。
推动服务业市场开放。服务业发展不缺国内需求、不缺资金,关键在于市场开放。过去30多年的改革开放,放开的主要是工业领域。目前,工业部门大多已高度市场化。虽然服务业也在放宽市场准入,但某些行政性垄断尚未打破。社会资本进入某些服务业领域,不仅面临政策制约,还需要通过繁琐的行政审批。尽管中央一再强调社会资本可以进入法律未禁止进入的服务业领域,但由于行政性垄断和管制的存在,由于部门、行业利益结构的固化,社会资本事实上依然不易进入教育、医疗、通讯、金融、运输等服务业部门。这就使得某些重要服务业领域难以通过公平竞争提高供给能力、供给质量和供给效率。在服务消费占比越来越高的社会消费发展趋势下,应确立服务业市场开放新思路,尽快实现一些重要服务业领域对社会资本全面开放。应把破除行政性垄断作为加快服务业市场开放的重点,逐步放开服务业领域的价格管制,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新格局。
从多方面深化结构性改革。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口,面临诸多体制性弊端和结构性矛盾。这就需要以破解制约服务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为导向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配套推进政策调整。例如,启动消费税改革,将其明确为地方主体税种,这有利于激励地方政府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更好提供公共服务;财税体制改革在“放水养鱼”上应有更大力度,为社会资本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预期,进一步对小微企业实行结构性减税;支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服务的社区银行、互联网金融机构等民间金融创新发展、规范发展;进一步降低社会资本进入职业教育领域的门槛,提高技术应用型高校所占的比重;深化以简政放权为重点的政府职能转变,以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倒逼转方式、调结构,倒逼服务业市场开放。
新常态下的经济改革具有全面性、深刻性、复杂性,不仅涉及经济领域,还涉及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不仅涉及增量,还涉及存量的利益关系调整。这就需要跳出短期看中长期、跳出速度看结构、跳出政策看改革,以全面深化改革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
(作者为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