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问政: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参与问政代表:王芳 马纯 戴霞
◆接受问政单位:省教育厅 省妇联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一到暑期,很多留守儿童,老师管不到、家长无暇管。既要让他们暑假过得平安快乐,又要让他们平时得到更多关爱,这是需要全社会破解的难题。在征集社情民意的基础上,3名省人大代表向有关部门发问。
一问:如何更好维护留守儿童权益?
王芳代表:留守儿童问题不仅是儿童自身问题,更是社会问题,需要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共同关心。能否建立长效机制,更好地维护留守儿童权益?
省教育厅: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各级教育部门、妇联以实施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和留守儿童活动室等民生工程为切入点,以优化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成长环境为目标,在加大政策保障、推动财政投入、引导社会关爱、注重长效机制等方面,探索开展了关爱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效果。
下一步,我厅将与其他有关部门密切配合,进一步落实留守儿童之家管养制度,完善留守儿童档案信息,丰富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活动,为他们提供生活关怀、心理咨询、学习辅导等。结合2014-2018年度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程,继续推进寄宿制项目建设,配备相应后勤管理人员,做好寄宿制工程的建设、运行工作。
二问:谁来温暖留守儿童心灵?
马纯代表: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凸显。谁来温暖留守儿童心灵?
省教育厅:我们成立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省内专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提升留守儿童心理辅导质量。制定《安徽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指导意见》,并在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科目中增设“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科目。各地各学校将留守儿童心灵关爱作为工作重点,建立学校心理援助制度,设立心理咨询室、倾诉信箱等,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等心理健康活动,举办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的活动。
对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将持续关注,与其他有关部门密切配合,贯彻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推进心理辅导室建设,发挥其在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建立一支科学化、专业化、稳定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
省妇联:近年来,我省动员组织教育系统、妇儿工委成员单位和社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开展慰问留守儿童活动,向留守儿童捐款捐物。全省各级妇联和教育行政部门招募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近10万名,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学习辅导、生活帮助和心理抚慰。
下一步,将继续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建立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和家长学校,加强对留守儿童家长及委托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提高其监护责任意识和科学教养能力。动员社会力量,建立由专职工作人员、专业人员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关爱志愿服务队伍,组织开展关爱服务活动。发动党员、干部、知识分子、大学生等与留守儿童结对,开展切实有效的帮扶救助活动,为他们提供生活关怀、心理咨询、学习辅导。
三问:留守儿童安全谁来守护?
戴霞代表:由于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对象。如何筑牢“防护网”,守护留守儿童安全?
省教育厅:我省通过加强安全教育宣传、加强教职员工管理、密切协同配合等方式,初步建立了教育、公安、共青团、妇联、家庭、社会六位一体的保护留守儿童安全工作机制,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浓厚氛围。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落实《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广泛宣传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提升留守儿童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通过开展家访、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家校联系。加强留守儿童之家、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村居妇女之家、各类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等阵地管理,充分发挥各自作用。以公益广告、宣传画册、口袋小书等形式,面向社区和家庭开展宣传,搭建便于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儿童权益保护网络平台。
四问: 如何从根本上破解难题?
王芳代表:从根本上破解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就是让他们能够与父母团聚,不再留守。大力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农民本地就业机会,是最可行的途径。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
省人社厅:近年来,我省出台一系列促进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政策,把工作重点由劳务输出转向引导就地就近就业。为返乡创业农民工提供免费创业培训、小额担保贷款和创业场地等创业扶持,鼓励掌握一定技能、积累一定资金和管理经验的农村转移劳动力自主创业。同时,通过全省街道(乡镇)社区已建设的公共就业平台,为本地企业和劳动者提供公共就业服务。每年,人社、农业部门分别组织实施就业技能培训民生工程和农民职业技能培训阳光工程,提高农业生产和转移就业技能。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完善面向农村的公共就业指导服务,完善农村劳动者创业服务体系,争取让更多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这样就会让更多的父母在家门口就业创业,让更多农村儿童不再留守。
·得失谈·
责任不能“失守”
他们也有烂漫的童年,可是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只能像小草留守在田野上。据全国妇联发布的最新调查,我国目前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人,占全国儿童总数约两成。如此庞大的群体中,不乏坚强乐观的故事,也有令人心酸的情节。
留守儿童问题不是小问题。由于亲情疏离、监护不力、教育缺位等因素,一些孩子内心封闭、情感冷漠、性格脆弱,可能沦为“问题儿童”。同时,他们年幼无知,也容易受到外部伤害。不久前,贵州毕节4名儿童自杀、湖南衡阳留守女童杀人等事件,一再引发全社会的强烈关注。
有人说,这是一个发展中的问题,最终要通过发展来解决。理论上讲,这当然是对的。但现实是,发展不是朝夕之功,可能需要几十年时间。对孩子们来说,最关键的成长期只有10年左右,有多少童年经得起漫长的等待?
田园可以荒芜,孩子不能荒废。这些留守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解决不好,城镇化将是跛脚的城镇化,现代化也是不全面的现代化。对于这一点,要有足够清醒的认识。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稳扎稳打。这些年,各地纷纷建立“留守儿童之家”“爱心妈妈”等关爱机制,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但与现实要求相比,这些依然不够。最重要的是,责任没有到位,关爱尚有空白,保护还显不足。
孩子是家庭的,也是社会的。现实中,还有一些政府部门没有意识到自身职责,更没有承担起应尽职责。一些地方,只有妇联、共青团、教育部门在做工作,其他部门很少参与。为什么会这样?说到底,是因为这项工作好坏,与有关部门和领导干部的政绩不挂钩。因此,只有将其纳入政绩考核,才能保证责任不“失守”,倒逼有关部门和领导干部把这项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
关爱留守儿童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各级政府要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订更科学、可操作、易考核的分步实施方案。只要顶层设计做好了,具体责任抓实了,这项工作就能全面覆盖、不留死角。
一些父母生而不养,不是心太狠,而是真无奈。对此,一方面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城市落户限制,让更多孩子跟随父母到城里就近就读。另一方面,对暂时无法进城的孩子来说,与父母的团聚格外珍贵。有关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让他们获得更多与孩子团聚的机会。
父母不在身边,学校至关重要。各地农村中小学已经或部分承担了关爱教育留守儿童的职责。但农村学校软、硬件都比较落后,不能满足现实需要。当前,教育资源配置要向农村中小学倾斜,保证学校有能力做好工作。农村教育综合考核要相应加大留守儿童工作分值比重,引导学校和老师把更多时间精力放在这些孩子身上。
( 来源:安徽日报 作者:高城 吴林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