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一生,都深深镌刻着“为民”二字

07.08.2020  11:42

  “为民”,是民同志的乳名,在1976年他出生的那一刻,父母就希望他做一个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便给他起了这个名字。正如父母期盼的那样,在从警23年的生涯里,杨民同志任劳任怨、默默耕耘,以满腔热血和赤胆忠诚践行着人民警察为人民的庄严承诺,在平凡岗位上铸就了不平凡的人生,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2020年7月18日,杨民同志因突发心肌梗塞,不幸倒在了防汛抗洪指挥调度的工作岗位上。

   最后一个电话,是16时32分

  7月18日,周六,全市公安机关汛期安保和专项工作一级勤务工作全面启动。这天一早,杨民同志就来到单位,从他坐下的那刻起,手中的电话、对讲机就几乎没有停歇过,甚至在午饭的间隙,他还在忙着联络、调度。当天18时许,同事发现,杨民同志倒下了,倒在了他一生热爱的工作岗位上。他的办公电脑,EXCEL上的光标还在跳动,最后一个电话定格在16时32分,传达完最后一条工作指令……

  进入今年7月,明光汛情不断加剧,身为指挥中心三级警长的杨民,每天都要负责警力调配、防汛物资调运、全局上下90多台车辆的运转调度以及各种指令的办理处置工作。“喂!刘主任,要组织30人上大堤?好的明白,立即安排。”“还需要40件救生衣?好!这就送去。”“王所,有个工作指令,麻烦签收抓紧落实。”平均每天接打200多个电话,已成为杨民这段时间的工作常态。从新冠肺炎疫情一开始,到现在的汛期,杨民同志几乎没有休息过。“今年我第一次住院是在疫情刚爆发,第二次住院又赶上了这次汛情,他每次都是来去匆匆,没陪过我一天。有一次我哭着跟他抱怨,别的病友都有丈夫陪伴,而我却只有一个人,他对我说,我的岗位是指挥中枢,这个时候大家都拼在一线,我哪能离开呢,等你病好了,我带你出去旅旅游……”杨民妻子黄玉环说。

  “在他出事的前两天,老杨和我说这段时间后背一直疼,怀疑是心脏的老毛病又犯了,我就劝他去检查检查,他却说现在防汛形势这么严峻,等过了汛期再说吧,结果这一等就……”他的同事肖海生含泪说到。

  杨民同志永远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的亲人、战友和他挚爱的公安事业。从警23年,他始终扎根一线,即使在心脏做过大手术,每天都要服药的情况下,也毅然决然向组织申请返回岗位,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赞歌。

   有他在,破案就有信心

  从1998年的刑警新兵,到2012年的老练干探,他参与侦破刑事案件7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000余人。“有勇有谋、敢打必胜”,是他留给刑侦战友们最深刻的印象。“和杨民在一起办案,我们心里就踏实,破案就有信心!”杨民曾经的同事茆文说。

  2008年间,明光市区先后发生多起尾随抢劫、强奸、猥亵案件,由于狡猾的嫌疑人都是在夜间偏僻路段实施作案,而且受害人只能描述其大概体貌特征,嫌疑人身份难以确定,侦办十分棘手。做为主办侦查员的杨民迎难而上,走访调查每一处案发地,翻阅每一起案件卷宗,再次问询每一位受害人,那段时间,他几乎天天吃住在队里。功夫不负有心人,最新一起案件的受害人突然回想起一处关键细节。“我忘了跟你们说,那天我拼命挣扎的时候,狠狠咬了他的手臂。”“咬的是哪只手?”杨民顿时警觉起来。几位受害人都曾描述过嫌疑人身材壮硕,而就在前几日杨民遇见前科人员朱老三,瞥见他右手臂上还缠着纱布,朱老三见着他还绕着走。对于辖区的前科劣迹人员,杨民是“门清”的,朱老三曾经多次因抢劫、抢夺、猥亵锒铛入狱,刚刚释放没多久。“身材壮硕、手臂受伤、案发巷子的现场遗留有一枚烟头”,杨民心中有一个大大的问号。不容多想,杨民秘密走访朱老三家周边所有的医疗场所,终于在一家诊所得知,朱老三第一次包扎手臂的时间刚好是那位女子被侵害的当晚。于是,杨民立即组织专案组的同事们进行研判,大家一致认为朱老三有重大作案嫌疑:“传唤朱老三!”朱老三到案后,对所有提问避而不答,坚称自己是干活时弄伤了手臂。但是,经过法医鉴定,朱老三的伤系人咬所致。由于朱老三的拒不交代,审讯再次陷入僵局。在等待调查结果的同时,杨民又对朱老三的身世、家庭和社会交往情况进行深入了解。三天之后,调查结果出来了,就是朱老三!专案组再次传唤朱老三,杨民胸有成竹地问道:“说说看,你手臂的伤究竟怎么回事?你在那巷子里到底做过什么?你是不是在童年受到过侵害?”面对杨民的三连问,朱老三脸色突变:“你!你……你怎么知道?”终于,朱老三的心理防线彻底崩塌,和盘托出了他犯下的所有案件。

  在战友的回忆里,90年代末的明光刑警大队有一个摩托追逃二人组,其中一人便是杨民。当时的刑事技术还不发达,蹲点守候仍然是追捕逃犯的重要手段。只要辖区出现了逃犯踪迹,杨民就会和搭档骑上自己的摩托车,对逃犯可能出入的场所进行蹲点和追踪。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春夏秋冬,他们饿了就买两个包子、累了就在路边坐一会,一个个逃犯“栽”在了摩托追逃二人组手中。那段时间里,杨民和他的搭档甚至隔上一两天就会抓回来一个逃犯,同事们每次见到他们押人回来,都会开玩笑:“又上‘货’啦!”杨民是当时队里抓捕逃犯最多的一个,14年里,经他之手共研判、抓获各类逃犯140余人。

  2003年,明光市发生一起恶性命案,杨民与其他同事通过线索摸排,迅速锁定该案的6名嫌疑人已潜逃至青海。确定嫌疑人去向后,杨民、王全业、刘虎三人迅速赶赴当地实施抓捕。此类恶性案件的嫌疑人,很可能随身藏有刀具,抓捕危险性极大,一旦抓捕失败,嫌疑人不知将逃向何处。“杨民当时说过一句让我很感动的话,至今记忆犹新。他说,王队,我年轻、体力好,我先冲进去,你们跟上。”杨民的老队长王全业说到。在当地警方的全力支援配合下,抓捕行动在嫌疑人藏身的小旅馆展开。伴随着一声巨响,杨民一脚踹开房门,发现在不到20平米的房间里居然围坐了十几个人。屋内乌烟瘴气、一地狼藉,6名嫌疑人藏身其中,气氛变得异常紧张。看到有人踹门,屋内人员先是一愣,随即纷纷起身,离杨民最近的两名嫌疑人已经将手伸进口袋,准备掏刀。杨民没有迟疑,迅速后撤,同时持枪警告:“警察!别动!双手抱头、全部蹲下!”这一次抓捕,6名命案嫌疑人无一漏网,同时还抓获了1名曾在明光强奸女学生的省公安厅督捕逃犯,当场搜出管制刀具3把。

   从不缺位,他是平安守望者

  为民解忧、干事利落的杨副所长,一直被明东派出所辖区群众津津乐道。2012年,干了14年刑警的杨民转为治安警,角色虽然变了,但他“为民”的初心始终未曾改变。当时的明东派出所辖区位于城郊结合部,是明光经济开发的重点。在经济大建设的同时,征迁矛盾纠纷也尤为突出。2013年,明光市物流园区开发建设,需要征地拆迁,引起部分村民反对,其中一名姓张的老人意见最大,老张在当地是出了名的暴脾气,工作人员也是常常沟通无果。“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村民们都是朴实的,也许是没有沟通到位,我再去试一试。”于是他主动去接近关心老张,还是接连吃了三次闭门羹。杨民了解到老张曾当过兵,他感到这可能是一个机会。一声声“老班长”、一次次嘘寒问暖,原本闭门不见的老张逐渐变得愿意与杨民沟通。在杨民的真情以待和坚持宣传下,老张也打开了心结,主动配合了拆迁工作。不管是征迁矛盾、农民工讨薪还是邻里纠纷,杨民总是把人民群众装在心里,把每一件群众的小事都当成大事去办,一年多的派出所工作,他共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0余起,群众亲切地称他“为民警官”。

  2015年,杨民调入明光市看守所担任巡控民警。当时的看守所平均羁押量在240人左右,监管压力巨大,杨民平均两天就要轮值一次夜班,一个班巡逻下来,就要在监所里来回步行7公里。“保证安全不出事就是看守所最大的成绩。”杨民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对于安全隐患,杨民总是能够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处置,在监所工作期间,他共发现处理各类在押人员违规和安全隐患70余次。看守所所长王全业曾在所务会上笑着夸赞他:“杨民到底是干过刑侦的,能熬夜,夜里值班从来不打瞌睡,没有隐患能逃过他的法眼。”

  在同事们的印象中,杨民从没请过一次假、迟过一次到、打过一次盹,他总说自己刚40,还能扛得住,其实他从未和战友提过,因为长期熬夜的透支,自己的血压已严重超标。2016年的一天中午,一通急促的电话打破了他不请假的惯例。那天,值过夜班的杨民回到家中突然感到头晕胸痛、呼吸困难,被家人紧急送往医院。经过检查,他心脏的三根血管堵塞程度达到85%,必须马上进行支架手术……

   平凡是生活的本色,不凡是生命的追求

  无论是在哪个警种,无论是对待工作还是生活,杨民同志都善于学习钻研,不断超越自我。2018年,杨民同志调到指挥中心工作,他从一点一滴学起,不懂的就学,不会的就问。杨民的办公桌上,厚厚的笔记本记满了指挥调度和车辆管理的学习笔记。在杨民家的书房里,也摆满了《左传》、《论语》等书籍,读书学习是杨民最大的业余爱好,除了读书,杨民平时还练习书法,自学国学和乐器。“只有热爱生活,才能更好的工作。”这是杨民经常对同事们说的一句话。

  到指挥中心工作后,杨民觉得需要继续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质。42岁的他决定自考汉语言文学本科,白天工作忙碌,他就夜里挑灯自学;英语底子薄,他就抽空向上初三的女儿讨教;专业课太深,他就一遍遍浏览讲课视频,查阅资料。在杨民的坚持努力下,在两年不到的时间里,他已经通过了11门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科目。今年,他本想着考完最后一门,拿到自己梦寐以求的本科证书,却……

  不仅勤学好问,杨民对待每一件事也是精益求精。在他的办公室里,有一个大大的铁皮柜,里面整整齐齐地摆满了各类工作台账。为及时掌握全局车辆使用情况,使调度工作更加科学高效,他自己设计《每日车辆使用情况统计表》,林林总总罗列了13个项目,每日一登记、每日一汇总成为了每天坚持的一项重要工作,而这一坚持就是2年。

  最爱家,却最欠家人

  “早上出去还好好的,怎么突然人就没了……”爱人黄玉环回忆起杨民时声音嘶哑,泪流满面。杨民几乎将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公安事业,但留给杨民更多的遗憾是还没来得及好好照顾家人。

  杨民在家中排行老八,母亲去世比较早,考虑到家中有的哥哥、姐姐没有稳定工作,他就主动把年迈的父亲接到自己家中照料。2006年大年三十,当老父亲快要临终时,想看小儿子最后一眼,他环顾病榻四周,虚弱地轻声问了声“为民呢?”此时的杨民却正在抓捕犯罪嫌疑人途中无法赶到。当杨民一身征尘赶到病床前,父亲已经离世,他在医院走廊里哭了一夜。

  因为工作繁忙,杨民很少能陪伴家人,妻子黄玉环在偏远林区农村信用社工作,工作也很忙,年幼的女儿就只能托付给岳父母照顾,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一家三口都是三地分居。即使在十年后一家人终于团聚在明光,也是因为杨民工作繁忙而聚少离多。“上小学时,我的考试卷上都是外公外婆签字,父母陪我很少,但我后来慢慢懂事了,也就不怨他们了。”女儿小荷悲伤地说,“尤其是爸爸陪我时间更少,但我不怪他,因为有了他,才能守护更多家庭的平安。我今后也要像爸爸那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没有照顾好生病的妻女,他心怀愧疚。2011年10月,7岁的女儿生病在蚌埠住院做手术,得知消息的杨民正在外地组织抓捕、准备收网,没有时间赶到医院照顾女儿,心里内疚万分。多年后提起此事,杨民还在不停地责怪自己没有尽到一个做父亲的责任。“结婚后因为经济困难,他没有给我买过首饰,他说下个结婚纪念日一定为我买个钻戒。”黄玉环说,承诺还没有来得及兑现,转眼间却阴阳两隔。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杨民同志,是红梅,坚韧不拔迎雪怒放;是利剑,斩妖除魔伸张正义;是春风,心系群众守护安宁;是蜡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虽然走了,但他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无比热爱的崇高精神必然在这世间浩然长存!

  来源  |  滁州警方   

[ 编辑: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