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然静谧到心灵静谧
07.11.2014 14:44
本文来源: 林业厅
本书的另一位作者约翰·葛洛斯曼持续20多年密切关注日益消失的自然静谧,他和戈登在1988年结识,后来他们一起到美国东西两岸和密西西比河进行录音计划,并决定合作完成这本书。
戈登到蒙大拿拜访曾与北美灰熊相处20年的皮科克,他通过黄石河,沿着泥路来到山上一大片高树中的“旧牧场房屋”,周围的鸟、青草、树木、山峦在那里享受着阳光。夜晚,戈登在离火炉六英尺的地方测皮科克起居室的音量,“只有二十七加权分贝,这跟西雅图贝纳罗亚音乐厅安静时的音量一样,但它花了八亿美元才做到。”当我读到这句话时,我想,大自然的美是不用花一分钱买的,你不用去音乐厅,就是回到荒野,即可发现无所不在的美,那是一种原始的、未受人类破坏和休整的自然美。
在戈登的记录里,透露出他和自然博物学家缪尔相近的爱好,他们都是非常专注和细腻的自然倾听者。戈登在奥林匹克国家公园霍河雨林中找到一块方寸之地,他希望这个被称为“一平方英寸的寂静”的地方不受干扰地存在着,他希望能跟政府官员谈谈,包括联邦航空总署和国家公园管理局的官员,看能不能把奥林匹克国家公园从联邦航空总署偏好的飞行计划中除去。
戈登常常造访这块方寸之地,河流的歌声让他非常安心,渗透一切,他还多次看到了罗斯福麋鹿群,荒野这个伊甸园对于麋鹿来说,不仅意味着“藤槭、越橘和红花覆盆子的树叶”,也意味着“熊、花豹、美洲狮、草原狼”等危险和死亡。我们来看看戈登的描述:麋鹿悠哉地吃着叶子、果子,只发出小树枝折断的柔软声音,它的耳朵一直在倾听,附近有没有脚步声?有蹄、有爪,还是有肉趾?步伐是快还是慢?是许多还是只有单单一只闯入?如果周围很安全,成年公麋鹿会发出很美的叫声,像横笛一般,那是一种持续很久,非常奇特的声音,它的音调会稍稍提高,然后回荡到远方。不久,一只公麋鹿发出响亮的叫声,是相机的快门声泄露了信息,它发出低沉的咯咯声和令人恐惧的咕哝声,显得具有攻击性,让人肾上腺素飙升。大自然是复杂多样的,有美丽也有恐怖,这让我想起厦门大学教授王诺先生在《生态批评与生态思想》中写到的:“生态的审美就是要全面欣赏并揭示如此双重的自然美。”
在戈登横越美国寻找静谧之地途中,在去犹他州东南部之前,他勇敢地登上了暴风雪中的疯狂山脉。在那里,他看到了大自然最神奇细致的成就之一,他写道:“疯狂山脉的这棵柳树还没长出新叶,令我感到欢喜,因为少了叶片零乱的拍击声,低沉的声调会更清脆……被风吹弯的草叶在轻触溪水后弹起,但叶尖却带起一颗凝结的冰珠。这情景肯定在昨晚出现了无数次,才能创造出这个小奇迹。沾一下,冻结,沾一下,再冻结,就像蜡烛的制作过程一样。我看着装饰了珠宝的草叶跳着轻巧的舞蹈,而柳树直径粗达三英寸的树干却被风吹弯了腰。”作者把草叶放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来审视它的美,那些草叶美就美在它们顺应了自然规律,并为生态整体的生生不息作出了贡献。在新的叶子长出来之前,小草和柳树经历了多少风霜严寒啊。也许草叶会被冻死、枯萎、腐烂,却可以为新生的叶子提供营养,使它们在来年春天里蓬勃发展。作者的这段描述带给读者的不是死亡和悲伤,而是生态整体的美和生命壮烈的美。
当戈登和梭特一起来到峡谷地国家公园时,黄昏时分,戈登沉浸在寂静中,就像泡在舒服的热温泉里。到处都有美景可看,耳朵可听到音乐,鼻子可闻到荒漠滨藜的花香和北美山艾的味道。一缕缕灰白色的云飘上湛蓝天空,峡谷里的岩石闪烁着耀眼的红色。作者写道:“我感觉自己仿佛消失不见,甚至全然忘我。我已成为沙漠里的一块热岩,不停散发出有意识的思绪,就像散发着储存在岩石内的太阳热力……”这是一种融入自然的审美,正如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感到的他自己“就是自然的一部分”,“整个身体成了一个感官,每一个毛孔都吸取着快乐。”
当戈登的旅途来到走向华府的一百英里时,他走在曳船路上,一只母浣熊跑过,但它的3只小浣熊决定迅速爬上树,而不是冒险跟在它身后。“咔嚓。”戈登拍了一张它们好奇地朝下看人的照片,同时从另一棵树里传来母浣熊不赞同的咕哝声。作者向我们描述了人与动物的沟通交流。
然而,像上述美妙的生态审美体验变得越来越短暂,从高海拔入侵的喷射机的噪音时常打破寂静。噪音的污染对荒野动物的生活和繁殖造成了越来越大的破坏,不仅在空中,而且在海洋。戈登这趟旅程的目的是寻找真正的自然静谧,以及沿路跟人们谈论静谧和静谧在他们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为了静谧保护计划得以实现,戈登和葛洛斯曼为与联邦官员的会议做了很多准备,他们先后拜访了很多官员,有国家公园管理局的盖文、环保局顾问费斯、参议员坎特威尔、联邦航空总署的皮卡德等。戈登向官员们解释自己的横跨美国之旅、“一平方英寸的寂静”,以及那里不容许丝毫噪音入侵的构想。虽然没有取得大的进展,但是他为自己的这个争取行动感到欢欣。
本书中,作者在寻找自然静谧途中与读者不断分享了他的体悟:寂静并不是指某样事物不存在,而是指万物都存在的情况;安静的地方是灵魂的智库,是真与美的诞生地;维护大自然的寂静就跟保育物种、恢复栖息地、清除有毒废弃物、减少二氧化碳等等一样,不仅必要,而且不可或缺;自然的静谧,就像洁净的空气和水一样,是敏感的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寂静令人谦卑,之所以渴望它,原因就在于它能让人们摆脱责任、负担,还有那种“糟了”的感觉。
作者指出,偏远公园地区和荒野与无路地区的差别就在于互动的方式,改变错误的人与自然的互动方式,能提供我们重新爱上地球的机会,教导我们生态的道德价值观。作者希望透过科技与自然的平衡来改善生活质量,使掌控生活的力量与对生命的崇敬互相平衡。
作者对寂静有两种看法:内在寂静是尊重生命的感觉,我们可以带着这种感觉去任何地方,神圣的寂静可以提醒我们是非对错之分,即使在城市嘈杂的街道上仍能产生这样的感觉,这种寂静是属于灵魂的层次;外在寂静不同,那是我们置身于安静的自然环境,没有任何现代噪音入侵时的感受,它可以提醒我们当今有些问题已经失控。“给一首我能唱的歌。给一个我能做的梦。给我一座山和深蓝大海,心灵的宁静与平和。”正像这首歌里唱的,外在寂静可以帮助我们找回内在寂静,让心灵充满感恩与耐心。
读完此书,我想此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可能会有助于阻止我们时代最可怕的事情之一:物种和它们栖居地的毁灭,一些仍存活的生物的永远灭绝。作者深情地发出呼吁:拯救寂静不是麻烦的工作,而是一种觉醒的喜悦;当我们聆听寂静时,听到的不是万物不存在,而是万物俱存。(段慧群)
本文来源: 林业厅
07.11.2014 1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