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源头上管好农产品
“过去不打药靠良心,现在有法规管着,大家都遵守。 ”
全省80个农业县开展综合执法,去年共查办案件1607件
一杯好茶,源头在茶山生态,也在农业投入品管理。
5月6日,记者来到山水环绕的金寨县油坊店乡。因为生态环境优越,这里一直是六安瓜片核心产区。跟着乡农技推广中心主任戴任,记者上山看茶,“种好茶必须不打农药,不用除草剂,施有机肥。 ”
步入茶园,漫山遍野插满黄色“小旗子”,上面布满小虫子,这是用于防虫的粘板。“这样的粘板,油坊店乡一年使用40万片。”戴任说,这让茶农基本告别了农药。 2014年金寨县财政支持油坊店乡600吨有机肥,带动茶农改变施肥习惯。同样,通过推广茶园管理机械,这里的茶农远离除草剂。
“除了政府引导,更重要的是严格执法。”金寨县农业发展委员会主任唐玉龙介绍,油坊店乡有茶园4万亩,农民80%务农收入来自茶园。过去,有些茶农追求产量施化肥,有的使用除草剂节约管理成本。“农业执法就是要净化环境,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
“过去不打药靠‘良心’,现在有法规管着,大家都遵守。 ”金寨县露雨春茶叶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茶叶品质提高很快,农民尝到甜头就形成好的种植习惯。 “2014年茶季执法发现使用农药的还不少,去年发现10多起违规打药,今年茶季只发现2例。”金寨县农业执法局一中队队长马强说。
立足生态优势的金寨县,正把生态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突破口,大力发展。 “强化农业执法,把好投入品关口。 ”唐玉龙介绍,自2013年开展农业综合执法以来,金寨县出动执法人员5600余人次,查处涉农违法案件162起,促进农业转方式,提质增效。全县发展生态农业基地8万亩,生态农业总产值34.1亿元。
油坊店乡面冲村南里湾茶厂,是家老字号。 “这两年最大变化是炒青茶加工不放添加剂了。”老板王先贵对记者坦言,过去为了口感好家家用添加剂,各种残留超标,这两年检查严格都不用了。炒青茶主要出口,品质提升打开欧洲市场,20多元一斤档次的茶,能多卖三四元钱。
从查处假冒伪劣种子、农药净化农资市场,到整治农残超标,再到农业生态资源保护,农业综合执法净化农资市场环境,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省农委法规处相关负责人陈晓军介绍,全省80个农业县(市、区)已全部开展综合执法,去年全省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共查办案件1607件。
“所有涉农执法检查,都由执法局实施,出了问题也是执法局的责任。 ”
农业执法“大综合”,提高执法能力,由突击性监督检查向常态性执法转变
执法力量分散、薄弱,是制约农业执法效果的主要因素。 “金寨县农业执法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跟它独有的执法体制相关。 ”陈晓军表示。
业内人士介绍,农业部门拥有化肥农药投入品管理、植物保护检疫、渔政渔港监督等十多项执法权。但这些执法权分散在十多个部门,有的还与行政审批、公益性服务相交叉。“到了县乡基层,分散在各个部门的执法队伍人员少、经费不足,难以充分履责。 ”陈晓军说。
为此,2013年以来我省在80个农业县(市、区)成立农业综合执法机构,整合农业执法力量。在此基础上,金寨走得更远。 2013年,金寨整合19个涉农部门,成立新的县农业发展委员会,执法力量也得到统合。“不但统筹农业行政执法力量,而且将农机、渔政、动物检疫等执法力量一并整合,成立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局。 ”唐玉龙介绍。
得益于农业大部制改革,农业产值并不突出的金寨县,如今拥有4个执法中队,近50名执法人员。而目前我省一般农业县执法队伍多的十几个人,少的则五六人。 “统筹后增强了一线执法力量,执法人员由‘一专’向多能转变。”金寨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陈业玉说。由于执法力量足够,实现了由被动式管理向主动执法转变,由突击性监督检查向常态性执法转变。
以农机执法为例,陈业玉告诉记者,整合前金寨县有3名执法人员,整合后根据农时可对4个中队的力量统一调配。 “最近执法重心在茶叶生产上,到了5月底6月初,会转向农机安全生产。 ”马强告诉记者,去年一年全县排查40多起农机安全生产问题,“这在过去根本做不到。 ”
从“九龙治水”到“一条龙执法”,让执法者没有推诿空间。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为例,从田间到餐桌原来分属种子、农资、环境监测等多个单位,现在则由一支队伍管到底。 “所有涉农执法检查,都由执法局实施,出了问题也是执法局的责任。 ”陈业玉表示。
农业执法的“大综合”,提高执法能力,明晰管理责任,降低了农业执法成本。 2015年,金寨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局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农业综合执法示范窗口”单位。
“提升农业执法能力,从源头管理好农业投入品,落实绿色发展理念。 ”
规范农业综合执法机构,抓好农业执法队伍建设,优化农业执法体制
5月6日下午,记者来到金寨县白塔畈镇光慈村的祥堡猪场。在生猪养殖多打“口感牌”的当下,公司负责人王为雄将卖点放在“无抗”上。“‘无抗’就是在饲养中禁止使用抗生素,动物肉质中无抗生素残留。 ”王为雄说,真正的“无抗”最关键是养殖环境无污染。正是如此公司才精挑细选到金寨发展,“公司在其他地方的养殖基地只能生产普通猪肉。 ”
4月底,省委、省政府出台《实施意见》,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提出要“围绕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 ”省农委也提出实施“绿色皖农”计划,塑造安徽农业绿色竞争力。 “提升农业执法能力,从源头管理好农业投入品,落实绿色发展理念。 ”陈晓军表示。
陈晓军介绍,从农业执法需要看,我省各地普遍存在农业综合执法机构不规范,执法能力不足问题。统计显示,目前全省综合执法机构在岗人员1360人,且大多同时承担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不稳定,给经常性农业综合执法带来很大困难。执法人员素质不高,全省农业综合执法人员中,法律专业仅110人,只占总人数8.1%左右。全省83个综合执法机构中,有33个没有执法经费。
专家指出,金寨农业执法的突出效果,除了机构整合,还在于地方政府对执法的重视,“要编制给编制,要经费给经费。 ”金寨特殊的生态优势和农业结构,让当地意识到强化农业执法的重要性。随着我省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提效益的需求日益迫切,必然要求提升农业执法地位,强化执法能力建设。
陈晓军建议,要切实解决执法必需的交通、通讯、取证办案设备等,为农业综合执法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按照“推进法治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要求,抓好农业执法队伍自身建设,加强对综合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和执法技能培训。 “金寨农业执法‘大一统’的模式,代表着一种改革方向。 ”陈晓军表示,各地可以根据自身农业发展特点和产业结构,优化农业执法体制。将分散的执法力量统合,建立一支高效的执法队伍,才能为绿色皖农“站好岗”。
来源: 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作者: 史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