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团政委到村支书

27.11.2015  17:01

18岁参军入伍,25载军旅生涯,曾任人武部政委,原本可以载誉安度一生,但他却毅然选择回到家乡,扎根深山,无私奉献,为家乡老百姓服务,带领乡亲们着力改变村子贫穷落后的局面,这就是歙县溪头镇桃源村的党总支书记柯柏友。

今年55岁的柯柏友老家就在溪头镇桃源村考坑自然村,年轻时参军入伍后一直在部队,后任西藏昌都县人武部政委,是名符其实的团政委干部。退下来后本准备安享人生,但一通老乡的电话让他又开启了人生另一征程。“那是2011年,镇里干部打电话来说村里各项工作面临难题,希望我能回到家乡当村书记。当时想到出来这么久,没有机会服务家乡,这是个好机会,没多考虑就从西藏飞回家了,那时家里人全都在西藏。”回想当初,柯柏友说那时是一腔热血。

低调做人,为人谦和,服务意识好,正能量高……,那年的选举,柯柏友高票当选桃源村党总支书记,但一上台一个大难题就摆在他面前:从2010年起桃源村桃岭自然村开始建设自来水饮水工程,水源点设在上游桃坑自然村,然而由于历史宿怨等原因,工程遭到了两个村村民的强烈反对,在他接手村工作时正是两村矛盾最为激烈的时候。“到村做工作时,好多村民看到我就想骂我,有时候就想吃了你一样的。”为了化解矛盾,柯伯友几乎天天跑农户家做工作,有时候早上去晚上还去。桃坑村参与自来水建设的退休教师柯德政说,有一次柯伯友连续做了三个晚上工作,终于统一了部分农户意见,哪晓得过几天工程开工了,村民又站出来反对了,但他不服输,一次又一次跟老百姓解释。经过反复疏导,村民的抵触情绪渐渐小了。2013年7月28日,第一缕来自桃坑的甘泉通到了桃岭村民家中,150户500多名群众终于喝上了历时三年才接通的自来水。“基层工作最主要就是要有耐心,老百姓不是不明事理,你和他们说清楚了,他们还是会很理解的。”自来水问题的解决让柯柏友对农村工作有了个更深刻地认识。

溪头镇桃源村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在解决自来水问题的过程中,柯伯友发现:群众反映最多的是基础设施问题。为此他积极谋划,为桃源村争取了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同时发挥在军校学习工程,当过工程兵的特长,自己画图纸、搞设计,节约成本,连村里新建工程的预算都自己搞定。2011到2014三年里,桃源村完成道路硬化近二十公里,修建水泥桥、修通水渠修筑水塘多处。“伯友书记不仅为人好而且肯干事,为村里做事他也是经常自掏腰包,这几年为村里做了些实事,干部也越来越团结,‘由乱而治真桃源’”。村民柯国祥说道。

2014年,新一届村书记选举中,柯伯友以全票通过再一次当选桃源村党总支书记,于此同时桃源村也上了省级扶贫村的名单。“扶贫村对于我们来说是压力也是动力,我们要把握住国家扶贫的好政策,引资金,增项目,抓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努力在农业产业、生态旅游、电子商务等方面做文章,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柯柏友说:“今年县里还安排县广电台帮扶我们村并派驻了第一书记,重阳节我们办了全镇第一个‘爱老敬老’活动并率先在全县成立了第一个‘爱老敬老’基金,我们相信大家的帮助下,广开思路,共谋发展,我们桃源村的明天会越来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