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粮独大”到“三产融合”
以龙头企业建基地,带动种植结构调整,做实第一产业
这一季该种什么?有的农民靠经验,有的看村里能人。在蔬菜之乡和县,菜农们看的是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的订单。
和县历阳镇胜利村菜农王继红,今年200多亩辣椒在地里却不操心销路。 “播种前就跟南昌一个连锁超市签订了协议,按协议价有多少收购多少。 ”王继红说。在和县,大批龙头企业下乡建基地,或通过合作社辐射菜农发展订单农业。 “减少市场风险,还带动标准化种植推广。 ”和县蔬菜局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县建立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8万亩,规模化蔬菜标准园35个,并成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一产,是农业产业化的“根”,根基稳当,农业产业化才能发展得好。专家指出,随着农业产业化发展,一产与二产日益密切融合。加工业在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同时,却也为 “种庄稼的农民”带来更大市场风险。“过去没有订单,市场行情不好时,企业就不收购,蔬菜甚至只能烂在地里。 ”王继红说。
采访中,许多村干部表示,面对市场,单个农民信息不畅,反应慢,风险承受力也弱。而农业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户,有实力,成为沟通农民和市场之间的桥梁。 “在发展壮大自身实力的基础上,龙头企业要多到农村建基地,通过订单农业,向下延伸产业链条,带动第一产业发展,促进一、二次产业融合。 ”省农委产业化处副处长杨亚明表示。
截至去年底,我省产业化经营带动3.53万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57万个社会服务组织,6.9万个种养大户,以龙头企业为主体流转土地面积700多万亩,龙头企业建立生产基地6700万亩。 “龙头企业通过订单收购和直接收购,稳定并提升了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市场价格。 ”杨亚明说。
农业转型发展形势下,龙头企业能利用产业链传导市场需求,带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
在定远县,安徽太海粮油集团建有万亩有机稻谷基地。公司负责人介绍,这种水稻从生产、加工、包装严格执行有机食品的生产标准规范操作,采用微生物土壤净化方法净化修复土壤,不使用化学农药。 “以前我们种普通水稻,施肥打药也不讲究。现在企业要求我们按有机标准种。”当地农民说。龙头企业产业链传导改变了农民耕作方式,实现了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双赢。
省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将大力开展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创建,推广使用优质专用品种,着力提升农产品品质,形成一批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通过产业化联合体等,协调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形成区域公共品牌的统一标准。
以创新驱动加工方式转变,实现专业化、集约化发展,做强第二产业
从一行行田垄,走上一条条流水线,现代加工业赋予农产品新形态、新价值。但仅仅停留在面粉、大米、鸭脖子的层次,显然无法与芯片、汽车等工业一较高低。让立足于田野的农产品加工业“强身健体”,必须以科技创新驱动,不断转变加工方式。
走进位于合肥市的安徽聚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其借助新型工艺,令人头疼的农作物秸秆在这里被加工成镂空植被毯,广泛用于工程和城市绿化、荒山荒地及矿山生态修复、防风固沙和水土保持等方面。
科技的介入,让传统的农产品或变废为宝、或“点石成金”。在淮北宝迪公司,一向被用于食品的猪血,在这里提取用药物质,增值百倍。淮北市去年食品工业产值超过350亿元,而仅仅在2009年,这个市的食品工业才被确立为主导产业。 “招大引强,提升科技含量和加工层次是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淮北市农委主任王家春表示。
省科技厅数据显示,截至去年上半年,我省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超过百家,达到118家,比2013年增加22家增长18.6%,超过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增长速度。
产业链向中高端迈进,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今年6月底,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4301亿元,同比仅增长7.4%。 “受宏观经济影响,农产品市场需求疲软,导致企业开工不足。 ”杨亚明分析。当前农产品市场竞争的压力日益凸显,农产品消费升级加快,多元化、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强烈,供给和需求两端都发生变化。产业链继续停留在粗加工阶段,产品就没有竞争力。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必须转变高消耗、粗放型的生产加工方式,向专业化、集约化发展。
从加工产值看,去年我省粮油加工业产值2035亿元,占全部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近四分之一,“一粮独大”问题突出,显示加工产业结构不优,发展层次不高。
转型升级,要靠创新驱动。据此,我省已提出要加强产业基础科研平台建设,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部门的协作,建立企业研发中心,引进、研制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加强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增强企业和品牌核心竞争力。专家指出,每年我省农业产业化领域的新科技并不少,只是转化利用不足。 “每年合肥农交会都会展示农业最前沿的技术、业态、产品,但是大部分还停留在‘盆景’阶段,需要尽快成长为‘风景’。 ”杨亚明说。
以“互联网+农业”为抓手,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做活第三产业
向下延伸产业链条的除了加工企业,商贸公司也在进行。而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它们的触角似乎更快更深入。
8月16日上午,辉隆股份农仁街电商平台正式上线。平台以尖端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整合农业上下游产业链资源和供销系统资源,实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打造一个农资供应、农产品交易和农业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互联网第三方电商平台。 “通过平台,种粮大户点鼠标农资就能送到家门口。同样也能将刚刚摘下的新鲜水果,当天送到城市居民餐桌上。 ”辉隆股份负责人说。
以“互联网+农业”为抓手,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和流通业态,是当前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热点所在。近日,省农委发出通知,要求在“邮乐农品网”上建设市县两级的地方特色馆,加快构建线上线下结合的农产品电商网络。要求年内16个市和省农垦集团全部建立特色馆,50%以上的县(市)和农业区建立特色馆,2016年上半年实现全覆盖。让农产品更快捷地进入消费领域,电子商务给出了信息时代新的解决之道。
全省各地,千万个农产品电商卖家正快速涌现。今年上半年,全省共有1073家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开展农业物联网应用或农产品电商营销,销售额达到50.52亿元。 “要顺势而为,不断创新流通方式和流通业态,实现‘互联网+农业’的融合发展。 ”省农委副巡视员胡桂芳表示,下一步我省将依托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和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等,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就近上网交易。以整合资源为重点,构建电商合作发展的新机制,打造全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联盟。
加快发展进程离不开政策支撑。我省提出,将选择农业物联网示范县或农产品电商发展有特色的县,以物联网与电商平台融合、电商培育、多形式营销为重点,重点建设10个在全省和全国有影响的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县;选择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同步培育100家农业物联网应用与农产品电子商务一体化的示范企业与合作社。
责编:童中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