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怀宁县企业大户牵手“供改”

13.03.2017  10:2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也要打出品牌,这样价格好、效益好。作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品牌粮食建设兼顾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往,加工企业愁粮源,种粮大户愁销路,企业成本高,粮农增收难。今年,在怀宁县政府部门的“撮合”下,一纸粮食订单解了两难。指定品种,一种一收,专项补贴为粮农节省大批成本,农技人员田间地头服务监管,品牌粮食项目建设在怀宁大地铺开。

农业“供改”  一纸订单解了两难

"金谷溢囤去旧岁,香稻满库庆新春"。在怀宁县马庙镇曹坦村亿屯家庭农场育秧工厂的墙上,种粮大户程齐焰望着自家叔叔给自己农场写的春联,欣喜于今年种粮更有盼头。

怀宁县今年推进品牌粮食项目建设,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等模式,提升粮食产品质量,打造粮食品牌。目前该县粮食订单企业为金佳粮公司和福宁米业,它们向全县110多名种粮大户开出了4个水稻品种共35000亩的订单。

随着项目的实施,最先受益的就是该县的一批种粮大户,程齐焰就是其中之一。2月28日下午,马庙镇农业站站长汪宏伟来到亿屯农场,随身带着一份品牌粮食订单。

“我们镇这次总的品牌粮食订单是1100亩,你们家庭农场拿到的是300亩,你准备种什么品种的水稻?”汪宏伟问。“我还是选择种徽两优898和深两优5814吧,这两个品种我种过,米质好,销路也好。”程齐焰说。

怀宁县在推进品牌粮食项目实施过程中,还给种植户提供了一系列配套服务政策。汪宏伟告诉记者,怀宁县给出的配套服务政策是为种植户提供资金及物化补贴,就是在种子、化肥、农药等方面为种植户提供每亩约150元的优质种子、化肥和农药,促进种植户增收。

汪宏伟给程齐焰算了一笔帐:“你看呐,你今年种的这300亩水稻,县里将为你提供每亩150元左右的物化补贴,能为你节约成本大概4.5万元,也就是让你增收4.5万元,再加上企业上浮价收购,你这300亩今年的利润每亩能增加180元,总的就能增加5万多一点的收入。”

金佳粮公司副总经理杨积洪说,大户根据公司提供的品种订单式生产,公司的粮源有保障,加工及包装成本小。对于种植户来说,他们的粮食不愁卖,加上政府的系列服务、补贴政策,种植户增收不是难事了。

县种植业管理局局长胡兴年介绍,品牌粮食建设项目依托全供应链的粮食产业化联合体,旨在发展专用粮食品牌,加快水稻绿色增产技术推广,促进粮食生产由数量向质量数量效益并重转变。

"政府和企业共同制定这一生产规程,它至少有三个意义: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发展绿色生产——这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题中之义。"胡兴年认为。

统一品种  粮农指着品牌增收

2015年秋收季,包括程齐焰在内的广大种粮户都遭遇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卖粮难。

“田里稻子金灿灿的,就是没人去收,有人要收,价格低得寒心,最后拖到去年初都贱卖了,最低价一百斤108元。”程齐焰说,“愁卖归愁卖,农场长期做事的十几人工资还得发。农场又是县贫困户居家就业基地,粮食卖不动,压力很大,更别提增收了。”

高河镇太极村种粮大户操乐明2015年还曾因选品种不当吃了亏,这令他后悔不已。因为该品种抗性差,扬花期雨水多,水稻得了稻曲病。收割的稻子夹杂一片黑点,质量和产量大受影响,100多亩稻子只卖到每百斤105元,平均每亩少卖300元。

作为年轻农场主,种地的这三四年,程齐焰不得不一边看品质、摸市场,一边调整水稻品种,共种过10多个品种。2016年春,在遭遇卖粮难后,他开始种徽两优898品种。程齐焰说,这品种抗病抗高温,产量和米质都很好,正常收购价每百斤比一般水稻高2至3元。

这一品种是怀宁县今年品牌粮食企业指定的4个品种之一。杨积洪告诉记者,选择这4个品种是根据2016年大米投放市场后的经销商及客户反映,还有种粮大户的品种适应性等确定的。按照协议,公司将以高出同期市场2%的价格收购他们订单范围内的粮食。

“品牌粮食项目相当于为我们扩大了生产规模,农户统一品种、公司统一品牌,有利于创造怀宁本地大米综合效益,我们今年的订单派出了60多份近2万亩。”杨积洪说。

3月3日,记者在县农委了解到,今年省财政共安排550万元用于支持怀宁县品牌粮食项目,这一资金分为种子、病虫害统防统治作业等资金补助及肥料、农药等物化补贴,种植户平均每亩可获补助150元左右。

操乐明的551亩田地今年都是订单生产,正月十二,他与企业直接签了协议。“化肥和农药又涨价了,但是今年化肥和农药都不用买了,去年的库存加上政府补贴的就够用了。今年的种子,自己买一半,政府补一半。这些补贴大概七八万元,补的都是纯利润啊。”操乐明说。

实际上,怀宁县今年在实施这一项目时,也对贫困村种植户给以优先考虑。按照脱贫部署,今年该县共有10个贫困村出列。目前,公岭镇永兴村、秀山乡蒋楼村等5个贫困村因基础条件符合,发展起了品牌粮食作为脱贫特色产业。

服务监管  田间地头绿色生产

在推进品牌粮食项目过程中,怀宁全县200多名农技人员上门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保证从育秧到田间管理再到收割都进行全程服务和监管,以保证水稻的品质。如操乐明所说,以前凭经验种田,现在用科技种田。

“从品种确定到育秧、插秧、管理等,我们对镇里的4户订单户进行全程跟踪。为他们提供指导和服务的同时,也进行相关监管,如是否按方案生产,品种、面积是否更改,施肥打药次数是否合理,以及以后的合同履行,确保农民增收。”汪宏伟说。

在育秧环节,汪宏伟推荐程齐焰采用基质育秧,这一育秧模式,程齐焰已经有了一年的经验。在亿屯农场育秧工厂,育秧播种机组正在等待一个月后的单季稻育秧。

2月28日下午,看到程齐焰正在做着育秧的准备,汪宏伟喊来镇农业站里的李义朝和夏海兵两位种植指导员,现场教授他基质育秧的各种技术。

汪宏伟说,育秧基质是利用秸秆、砻糠、牛粪等可再生性资源,经多重生化处理,根据水稻的营养生理特性和壮秧机理,再添加粘结剂、保水剂和缓释肥料,经人工合成的全营养水稻育秧专用基质。采用基质育秧,节肥、环保,还能保护土地资源,秧苗素质好,抗逆性较强,抗病虫害能力强,稻米质量也高。

“绿色生产是品牌粮食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3月3日,胡兴年指着资金安排计划说,“从物化补贴招标采购的农资就可以看出一二:肥料是有机无机复混肥,绿肥种子即紫云英,是天然的绿肥,种植户杀虫还可以用上太阳能杀虫灯。病虫害统防统治作业的35万元资金补助,用以鼓励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减少农药用量,提高效果效力。”

在操乐明的乐明家庭农场40亩的稻虾共生田里,田地被分成一个个网块,边缘安装了防逃膜,虾子在田沟中活动。稻虾共生,这一绿色生态种养模式使操乐明尝到甜头,今年,操乐明还准备发展100多亩稻鸭共生项目。

“一亩15只鸭子,大概投放2000只,虽然效益差一点,但是比稻虾模式节省田地,投入少一点还省事。”操乐明说。

程齐焰开沟开了一半,今年也打算发展100亩的稻虾共生,发展综合种养。对他来说,这又是一笔不菲的收入。程齐焰说:“今年种水稻有订单,有技术指导,还有政策补贴。我对品牌粮食生产、对绿色生产是越来越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