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安徽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

18.11.2016  16:34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调查显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是大多数老人所期望的“夕阳红”模式。如何让老人们在家中、在家门口得到专业的照料?今天起,我们连续刊发一组报道,介绍各地基层的探索实践,诚望这些经验能推而广之,让更多老人受益。

  ——编者

   引入社会力量,提高专业化程度

  安徽省安庆市。记者在大观区社区养老服务站见到江学英老太太时,刚过完生日的她正和几个老姐妹边晒太阳边拉家常。

  “91岁啦!在这儿有人照顾,热闹,日子挺美的。”老太太说。

  “和传统养老院不同,由于家就在附近,子女上下班路过也时常来看看,老人在这里并没有孤独感。”大观区腊树园社区居委会主任宋习林介绍,目前大观区的23个社区,都在推行这种养老模式。

  以往光靠政府办社区养老,缺资金,缺专业化服务,搞来搞去没啥人气。安庆市大观区吸取教训,2015年以来,区民政部门与专业养老服务公司合作,使社区养老服务有了新气象。

  在大观区腊树园社区养老服务站,护理员杨积华正在为方泽智老人进行康复按摩。她动作缓慢,力度适中,老人满脸舒适惬意。

  “护理员都由公司统一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什么时间给老人做卫生护理,几点查房,对老人的生活照料都按流程严格执行。”安庆市万众和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负责大观区社区养老项目的运营管理,公司总经理张顺介绍,相比社区管理人员,养老机构提供的服务更加细致、专业与规范。

  打牌下棋、研习书法、唱几段黄梅戏……在大观区菱湖街道柏子桥社区养老服务站,除了托养的老人,每天还有几十位社区老人来此活动消遣。张顺告诉记者,专业公司开展服务,解决了之前社区自营过程中缺乏经验、人手有限等难题,老人们在这里不仅衣食有人照料,精神情感也有所寄托,社区服务站真正成为他们的第二个家。

   政府不当甩手掌柜,管好质量标准旨在多方共赢

  引入社会力量办养老,政府不伸手参与经营,但要管好质量标准。

  大观区腊树园社区养老服务站的小楼只有二层高,室内布置多用粉色、绿色等暖色调,环境非常温馨;桌椅、沙发、家具全部采用适老化的“圆角”设计;墙面凸起处包裹上海绵垫,卫生间淋浴室、马桶旁安装上专用扶手,从细节上照顾老人的生活需要。

  “我们与养老服务公司签订协议,政府提供场地,根据规模大小,为每个养老服务站每年提供3万—5万元的资金,支持其运营。政府也会对公司的管理状况评价考核。”安庆市大观区民政局局长李玉本介绍,管理部门会结合对老人们的“满意度调查”,对公司进行年度考核,有问题的会提出整改意见,连续两年不达标则解除合作。

  张顺乐意接受政府的监督。“虽然眼下只能保本,但养老是微利产业,需要久久为功。”他说,目前大观区所有社区的养老服务站都由一家公司建设,实行连锁化经营,等所有服务站点都投入运营并产生品牌效应,公司的盈利潜力就会被挖掘出来。

  “政企合作的目标,就是要既解决社区养老的难题,也要让养老服务公司有钱赚,实现多方共赢。”李玉本说。

   以更多政策支持,鼓励企业踏实耕耘

  “楼层最多限制在二层高,否则老年人活动不方便,水电消防设施等要配置到位,还要有足够的空房间、小院等供老人娱乐活动……”李玉本说,服务站虽然占地不大,但“条件”不少,地方并不好找。他希望未来新建小区、老城区改造、棚户区改造等,都能预留出社区养老的空间,把位置、楼层采光好的区域留给服务站。

  “社区养老服务站的标准化建设也还需要国家出台详细标准。比如服务站需要配备哪些设备、设施,家具等要进行哪些适老化改造,等等,只有标准更加细化,可操作性强,才能真正实现‘小而美’的社区养老。”

  “每个服务站需要100多万元的建设投入和每年几万元的费用补贴。全区有23个社区,按照每个社区建设一个养老服务站的要求,区财政负担很重。”李玉本认为,养老产业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仅靠基层政府的推动,力量有限,很难满足群众需求。“在土地供应、税费减免方面,应出台更有力的措施,鼓励企业长期投入、踏实耕耘。”

  《人民日报》( 2016年11月18日1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