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报:新卖粮记

06.02.2018  18:01

2017年,我国粮食总产量12358亿斤,比2016年增加33亿斤,增长0.3%。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属历史上第二高产年。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对于粮农来说,丰收的喜悦仅仅是一个方面,如何顺利地将手里的粮食卖出去、卖个好价钱,是人们更为关心的。而对于粮食产业而言,产后服务体系的建设,粮食流通的效率和安全,事关每个中国人的饭碗,意义不言而喻。

如何让农民卖粮更方便?怎样保证粮食仓储安全?如何在流通环节促进农民增收?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日前赴江苏、安徽,实地采访秋粮收购工作情况。

“指尖卖粮”时代

提前一天通过手机APP预约好粮库,一早就装车卖粮,不用排队,粮食直接过磅、抽检、入库。在江苏省洪泽湖粮食储备直属库,种粮大户成孝勇正驾驶着卡车前来售粮,车上是满满的50吨稻米。他告诉记者,种粮四年以来,卖粮从来没像今年这么方便过。

虽然成孝勇家离粮库只有十分钟车程,但往年卖粮,排队就得十几个小时,现在一个多小时就能卖完。“不光方便,还省钱。今年租车的费用都省了五六千。”他告诉记者。

成孝勇用的是江苏省粮食局刚推出的“满意苏粮”APP。在这里,农户可以及时了解国家收购政策,实时查询当地各家企业仓容状态、收购价格,还能通过输入粮食重量、水分等指标自动测算金额以供参考,种粮大户可以通过APP提前选好意向卖粮企业和库点,实现在线预约。

“这个软件不仅能预约卖粮,通过内置导航系统,直接把农户带到粮库,还能查询政策信息、库点分布,质量价格标准等信息,这样,老百姓不仅卖粮方便,也卖得放心。”江苏省粮食局调控处处长孙燕说,“这是国内第一款全省域推广使用、专门为农户售粮的免费手机应用。”

目前,江苏粮食部门结合秋粮收购,推广应用“满意苏粮”APP,共对接了1673家企业、2204个库点、2.46万种粮大户。

据江苏省粮食局副局长季俊秋介绍,江苏全省146个省市中心储备库运用物联网技术,初步建成智慧粮食体系,在全国率先实现各类信息互联共享、主要业务可视可控、系统运转安全稳定的智慧粮食体系。

农民实现“指间卖粮”的背后,是数字粮库的建设。通过数字粮库管理系统,让收储各个环节的信息实时共享,避免了收储过程中流程繁琐的问题,提高了效率。

“现在,农民卖粮从称重到入库,基本不用自己动手,减少了人工,减少了错误率。入库效率比之前提高了30%,出库效率提高了20%。”洪泽湖粮食储备直属库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一举措还杜绝了人情粮,把主观的评估变成了客观的数据,实现电子监督,廉洁经营。

动动指尖,就能省去跑腿排队的漫长过程。在智慧售粮方面,江苏省是先行者,随着各地粮库信息化建设的提速,将会有越来越多农民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

“云端”上的仓储

位于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杭埠镇的安徽现代粮食物流中心库,是目前安徽省单体仓容最大的储备库,其仓储区建成有16座高大平房仓,总仓容为22.16万吨。物流区建有4座浅圆仓,总仓容为4万吨。为科学储粮、提高效率、规范管理,该库历时3年开发了一套数字化粮库信息系统。

“送粮车辆到达库区,保安利用移动设备对车辆进行拍照,并制作一张带有二维码的IC卡给驾驶员,接下来,驾驶员凭这张IC卡入库。”安徽现代粮食物流中心库副主任卞崇静向记者介绍,扦样员核实车辆信息后将自动生成二维码,这张二维码就代替了客户信息。

此后的扦样化验、分样信息全部通过二维码记录,检验完成后将数据录入系统,系统会按照计划及合同标准,自动形成粮油等级、增扣量、价格等。“利用二维码代替客户信息,杜绝了人为因素,堵塞了环节漏洞。而且实现了出入库信息可追溯,便于查找问题源头。”

安徽省粮食局副局长许维彬透露,安徽将推进“智慧皖粮”系统建设,让一张小小的IC卡为卖粮农民发挥大作用,“到2018年的6月份全省信息化建设完成以后,我们将实现全省‘智慧皖粮一卡通’,实现我们在线粮油的全面监测。”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江苏、安徽两省粮库均安装了粮库综合管理平台系统。省级主管部门通过系统可实时监控全省各粮库站点情况,各市级部门可监控市、县级库点情况。

具体到某个粮库,可以对卖粮车辆进行全程录像。粮库内安装了可360度旋转的红外线摄像头,并安装相应数量的感应器,实时跟踪粮食虫情、温度、湿度等情况。可以在电脑终端远程控制粮库开窗通风、人工降温。在粮食入库过程中,能够监督工人规范作业,杜绝各种安全隐患,将粮食装进“保险库”。

此外,江苏、安徽两省粮库利用氮气、二氧化碳实行气调储粮,向粮堆中注入惰性气体,抑制粮食发芽霉变,杀灭粮堆内害虫。这种方式改变了以往使用磷化铝熏蒸的保存方法,杜绝了化学物残留,让老百姓能吃上绿色环保粮。

智慧粮仓的背后,是国家的政策支持。2017年,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粮食局联合下达粮食仓储物流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约20亿元,支持地方和中央企业建设仓容约84亿斤,以及一批粮食现代物流设施。国家粮食局和财政部联合下达“粮安工程”粮库智能化升级改造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约12亿元,支持地方开展省级粮食管理平台建设和粮库智能化升级改造工作。截至目前,共支持30个省份省级粮食管理平台建设,以及5000多个基层粮库的智能化升级改造等。

“随着粮库智能化升级改造的不断推进,粮食行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粮食宏观调控和管理的方式不断优化、能力不断提高。”国家粮食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国粮食行业信息化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粮食行业信息化技术、产品、服务日益丰富,形成了“一卡通”、“数字粮库”为主的产品体系,并将搭建行业信息化“国家、省、企业”三级架构。

优质粮食工程盛产“中国好粮油”

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连续丰收,然而,粮食供求的矛盾一直都在,供给结构不平衡,农户粮食产后服务体系较弱、粮食质检体系不完善、“优粮优价”机制不健全,成为制约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困境。

2017年10月,国家粮食局正式启动“优质粮食工程”,以此为突破口,推进粮食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粮食质检体系建设、‘中国好粮油’行动三大项目,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紧密衔接,共同引导粮食生产、流通和消费。”国家粮食局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力争到2020年全国产粮大县的粮油优质品率提高30%以上。”

江苏农垦米业集团产品上榜了2017年度第一批“中国好粮油”企业产品名录。集团董事长宗兆勤说,按照“优粮优价”的市场指引,即不同的品质不同的价格标准,优质稻谷与普通的相比,每斤平均相差0.11元左右。仅2017年秋粮收购,集团就加价收购了基地优质稻谷7.5万吨,这一数字远超往年。

重盐碱地长出优质大米,以前是难以想像的,江苏省银宝集团在滩涂盐碱地上种起了有机稻。本着优选优质的原则,稻种选择了在国际优质米评比中打败了日本米力拔头筹的“南粳9108”,银宝集团还与江苏省农科院、扬州大学等多家科研机构、高校合作,进行科学栽培种植,培育出的稻米富含维生素B1、硒、铁等成分,并申报中国好粮油项目,已通过省级鉴定。

“以前只要农民种什么,粮库就收什么,现在是由市场指导粮食生产,政府发布消息,明确市场需求,引导农民种粮。”江苏省盐城市粮食局局长崔成富告诉记者。

安徽省粮食局副局长许维彬对记者表示,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要提高农民收入,就要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农户对于自己要种什么,往往没有那么明晰的概念,加上长期种植某一品种容易形成依赖性,需要政府做一些引导性工作。

记者从国家粮食局获悉,农户粮食产后服务能力较弱,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致使粮食产后品质下降,损失较大。企业、农户及新型经营主体因缺乏必要的干燥、清理等设施导致粮食霉烂变质、品质下降的现象较为普遍,每年因此损失浪费的粮食高达400亿斤,制约了粮食的优质化和“优质优价”。

“优质粮食工程”不光通过财政支持和加强督导等鼓励农户粮食种植结构调整,还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民合作社独立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提供专业化的清理、干燥、分类等服务,并按市场需求分等定级、分仓储存、分类加工,有效保障粮食质量。

盐城市粮食局主动为农户尤其是贫困户提供或推荐优质种子进行种植,认真执行国家粮食局粮食生产后代检测、代烘干、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的“五代”服务要求,将服务流程由粮食生产后推进到粮食生产前,形成了全产业链服务,缓解了农民卖粮难,增收难的情况。

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水口镇水东村种粮大户徐玉江告诉记者,他除了种粮,还在国家政策补贴下购置了烘干机,为附近农户提供烘干服务,收取5分钱一斤的加工费,每天能烘干18万斤粮食。由于今年秋收时节连续阴雨,烘干市场需求很大,对于农户来说,烘干之后的粮食,由于等级提高,能卖出更好的价格。

为粮农托底

站在粮库的仓门外,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安丰镇石集村村民段同保说起今年的粮食收购新政,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段同保是因病致贫的贫困户,他告诉记者,以前卖粮需要排长队,现在是即到即卖,当天卖粮,次日粮款就能打入银行账户。

“基层粮食部门采取精准服务到户的方式,在贫困人口集中区域建立48个精准扶贫示范收储点,发放扶贫收购服务手册,对贫困户建档。”安徽粮食局副局长许维彬介绍,对于贫困户尤其是无劳动力、无经济来源、无机械生产工具的“三无”人员,采取主动上门一站式服务的方式,通过帮扶责任人联系工作人员带钱、带车上门收购粮食。对于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则采取开辟粮站绿色通道的方式,随到随收,优先收购。

在江苏盐城的实践中,当地粮食部门推出特色服务,精准扶贫。对低收入农户建档立卡,特别是对因病致贫、因残致贫的贫困户采取志愿者优先上门收购,当场结算的方法收粮。据统计,2017年水稻平均每斤比上年多卖出0.1-0.15元,仅此盐城全市贫困农户就增收1.4亿元。

对于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双庙集镇堰东村的种粮大户陈福军来说,他今年几乎做好了亏损的准备,没想到粮食顺利地卖出去了。

2013年,陈福军承包了村里的流转土地,从一个不足百亩的普通农民变成了拥有1100亩农田的种粮大户。按照亩产1200斤和1.36元左右的市场收购价,除去成本一年也能挣个几万块钱。

然而在过去的2017年,天公不作美,夏季高温、秋收时节连续阴雨,谷物灌浆不足,收获的粮食也无法彻底烘干,陈福军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大量粮食被检验出来不达标,拿到市场上只能当饲料卖,每斤连1块钱都卖不到。

针对省内局部地区、局部品种粮食因特殊气候导致的质量下降问题,9月28日,安徽省启动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随后,安徽省粮食局联合省财政厅又出台了《关于做好2017年秋粮收购不达标中晚籼稻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在规定期限内政府将按要求收购当地种粮农民不达标中晚籼稻,并在加工销售后给予补贴,对按不低于1.10元/斤价格收购农民达不到最低价收购等级标准的稻谷,每斤省财政补贴0.10元。

许维彬说,这是今年秋粮收购中,安徽省粮食局在全国的率先尝试,企业收购后,通过加工将这部分粮食再销售到市场上去。省财政将对加工企业进行补贴,稻谷收购补贴200元/吨。一方面保障散户及种粮大户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使得粮食加工企业能够保本运营。

最终,陈福军的粮食以每斤1.24元的价格被收购,忙着卸粮的陈福军格外激动,他马上就能拿到这笔卖粮钱了。

“今年的秋粮收购形势比较严峻,是多年来比较困难的一年。”安徽省粮食局局长牛向阳坦言,近年来连续启动托市收购,粮食库存居高不下,收购仓容较为紧张,而长期阴雨天气致使局部地区、局部品种粮食质量有所下降,给收购工作开展带来一定压力。

为全面落实国家收购政策,确保“有仓装粮”,省粮食局采取销售腾仓、加快新仓建设进度、租赁社会仓容、多批次审批库点等措施,针对重点地区收购仓容缺口情况进行每周调度,局部地区仓容紧张状况得到有效缓解。

“为保障农户收益,做到‘钱等粮’,9月中旬以来,稻谷收购贷款审批就已落实到企业,政府准备秋粮收购资金200亿元,可支持企业收购稻谷700万吨,保障了省内秋粮收购资金需要。”牛向阳说,由于价格平稳,流通顺畅,安徽省的粮食收购工作进展顺利,收购大头已经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