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师范学院“136人才工程”项目建设引领学校转型发展

11.05.2015  10:59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2010年以来,合肥师范学院始终坚持“人才强校”发展战略,把师资队伍建设摆在事业发展的优先位置,启动实施了“136人才工程”项目建设,遴选和培养10名在省内外有重要影响的院学术带头人,30名有较高学术水平的院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60名有较大潜力的院中青年骨干教师。

项目建设对学校事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根据学校发展规划,结合工作实际,2010年5月,学校首批遴选了51人作为培养对象。人才工程项目实施四年来,先后被评选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4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坛新秀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被评为二级教授4人,获得教授职称晋升10人、副教授18人。培养对象51人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人数由32人上升到49人,占96.08%,上升了33个百分点。四年来,依托工程项目,先后获得厅级以上科研项目立项8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8项;公开发表论文490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195篇。

项目建设对学校事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充分发挥学术带头人对学科的引领支撑作用,以吴先良、曹卓良、王子迎、孙志宜等教授为核心,汇聚人才团队,聚集优秀人才和优质资源,形成优秀团队效应,建成了蓝莓行业全国唯一一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蓝莓工程技术中心,以及微波工程技术中心等2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同时建立了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动漫实习实训基地,建成一批集产学研功能为一体的科研平台。同时,根据学校“师范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积极鼓励和支持项目培养对象积极深入行业一线,开展产学研对接,与企业联合开展横向合作,开展联合攻关项目25项,获得国家专利8项。“136”项目人员已经成为学校建设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中坚力量和骨干。

据悉,项目实施四年来,学校按照项目设计,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积极开展服务,加强考核,实现了项目管理的制度科学化、服务优质化,取得显著成效:加大资金投入和支持,专项资金支持200.88万元,用于科学研究、著作出版、学术交流和社会服务经费开支,有力支持了人才开展学术活动。加强项目人才培养力度,先后支持30余人次出国访学或考察交流,项目人才的国际视野不断提升。同时,支持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和国内访学17人次,选派120余人次参加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等各类培训。加大政策扶持,对入选项目培养对象在职称评定、团队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推动了中青年教师成长成才。强化了目标管理,将项目管理体现在全过程,先后实施了项目中期预检查、中期检查和终期检查,对项目进展起到了推动和督促作用。

下一步,该校人事处将在首批遴选培养的基础上,启动实施“136人才工程”第二批遴选工作,围绕“三个对接”,即对接“应用型”办学需求、对接“高水平”发展任务、对接“创师范牌”的发展方略,切实提高项目建设成效,为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提供人才支撑。(特约通讯员:刁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