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保资管追求绝对收益的道和术
“当真正意识到保险投资是一种有约束条件的投资行为,在负债情况下实现资产配置时,我们对它的投资评价以及投资逻辑会完全不一样。这就是保险投资区别于其他投资的核心所在。”中国人民保险集团投资金融管理部总经理盛今如是说。
2003年,保险行业第一家资产管理公司人保资产筹建时,盛今就参与其中。从2003年至今,13年时间,盛今见证了中国保险资管从无到有,再到目前管理近13万亿元资产的全过程。同时,他也见证了保险资金运用,从比较混乱的阶段,收窄到只允许投资银行、存款、国债,再到为了解决行业出现的利差损问题逐步放开资金应用渠道,到近几年市场化推进过程中几乎全放开的整个历程。
如今,保险资产管理已经走上一条有负债约束条件的全球化投资道路。在北京长安街人保大厦,就中国人保近万亿资产配置的理念和方向,盛今接受了上证报记者的专访。
保险的钱不好用
“人傻钱多速来!”这是近年投资圈子里流传的一句话,其潜台词是保险资金收益率要求不高,有项目缺钱的,赶紧用保险的钱。
确实,除了中小保险资金成本相对大保险资金成本高一些外,在整个金融领域,相比银行、信托等其他资金来源,保险的钱用起来似乎是最便宜的。
但在盛今看来,保险资金尤其是大型险企的资金,“并不好用”。尽管保险资金5.5%-6.5%的收益要求相对较低,但因为保险资金具有负债特征,投向的目标资产不仅要满足一时需求,还要满足整个负债期的收益需求。
同样由于负债特征,保险资金运用的起点也比其他资金高。在目前市场下,保险资金运用一开张,就背负至少5%左右的成本。换言之,投资收益水平至少得高于5%才能有后续发展。
因此,在盛今看来,保险资产配置至少包括4个维度:国际保险资金投资的最佳实践;中国经济发展阶段以及宏观环境;保险资本实力和风险偏好;管理成本以及合理判断和心理预期。
“十二五”期间,保险资金运用收益率逐步上升,在2015年达到阶段性高点。2012年至2015年,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分别为3.39%、5.04%、6.30%和7.56%。
人保集团发布的2015年年报显示,公司总投资收益率达7.3%,同比上升1.3个百分点,创下2008年以来的新高。但盛今对此十分冷静。他认为,人保集团的整体投资收益率,并不取决于权益类资产投资的择时,而是稳定类收益整体水平的择势,人保集团的投资收益不容易突破8%。
追求长期绝对收益
“保险投资要确定一个重长期的基本原则——追求绝对收益。”盛今表示,这意味着在保证绝对收益的情况下,保险资金追求的是长期超越负债成本,或者说长期为保险资金的负债提供有竞争力的回报。
那么,保险资金竞争力体现在哪?
“我们真正需要培养的能力是为客户提供差异化产品和服务,投资只是构建企业整体竞争力体系的一部分。如果短期内多承担一些风险,把投资收益率提高一些,短期可以冲负债规模,但却无法掩盖真正能力的缺陷,实际上这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没有任何好处。”盛今坦言,保险投资的目标就是能够给负债提供一个有竞争力的回报,而这个能力的构建需要体系化、平台化,也是一个长期过程。
在满足长期绝对收益的情况下,投资收益水平长期将保持什么状态?
盛今给出的答案是:中长期看,人保集团的稳定收益绝对回报能够保持在5.5%到6%,实现这个目标的配置将会是一个非常有竞争力的保险资产配置。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要实现每年收益稳定在5.5%-6%,一年两年容易,但长期并不容易。从中国国情来看,资金的回报率未来趋势是逐步下降的,这与中国经济发展阶段、人口结构变化密切相关。因此,未来10年、15年要持续达到上述目标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这需要长期努力和长远安排才能实现。
“要往前行,就得不忘初心。”盛今表示,当我们想清楚这些根本问题时,再来看某一个阶段资产配置风险收益的变化以及资产配置的安排时,就会比较从容,就不容易被短期因素所影响。每一大类资产的风险收益特征在短期内是不稳定的,但从中长期来看是相对稳定的,是有规律可把握的。
基于这种长线思维,盛今有效地将保险资产配置、公司中长期发展目标、经营策略、财务安排甚至具体到投融资策略有机融合起来,将公司发展构建在一个稳定的预期基础之上。
“我们的资产配置理念,就是构建一个稳定的组合,为公司的经营管理构建一个稳定的预期。公司所有的经营管理行为都会围绕这个稳定的预期,打造真正的投资管理能力。长远看,随着能力建设逐步完善,负债端的能力建设也会成型。这将是保险金融机构长久生存之道。”盛今的这番阐述,已经从投资视角上升为经营管理的理念和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