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救助为"引路" 亳州组织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结对子
精准扶贫:干部一对一结穷亲,群众不脱贫、帮扶不脱钩
“在屋外搭的棚子里睡了大半年,有了新房再也不受这个罪了。”9月12日,搬进翻盖的新房里,亳州市谯城区牛集镇宋老家村村民王祥脸上露出笑容,“俺也没啥亲友,多亏了市里干部上门帮扶。 ”
今年68岁的王祥,身患多种慢性病,妻子也多病缠身,收入仅靠每年养的十几只羊,生活极度贫困,住了30年的老房子也倾斜开裂,随时可能倒塌。去年,曾在镇里工作过的市委组织部副调研员宋学新与他结对后,不仅帮他申请了危房改造资金,垫了不足的资金,王祥女儿考上大学后,宋学新还资助了孩子上学费用。“现在家里难处有人问了,活着有希望有‘靠山’了。 ”王祥朴实地说道。
“帮助最困难的群众实现全面小康,既需要面上突破,也需要点上攻坚,组织干部一对一帮扶,使特困群众尽快脱贫。”市委负责人介绍,从去年4月开始,亳州市对因伤残、疾病、灾害、老弱等致贫的20多万低保户、4.4万残疾人户进行摸排,选出10013户最困难家庭,组织全市8870多名领导干部入农户、结穷亲、解民困。
干部与群众结对不算新鲜事,怎样才能避免“走过场”?“市厅级干部每人帮扶3户、县处级干部每人帮扶2户、科级干部每人帮扶1户。”市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帮扶时间为3年,群众不脱贫、帮扶不脱钩、责任不解脱,通过思想上关心、物质上帮助,改善特困群众生活条件,提高他们发展致富能力。
帮扶活动贵在长期坚持。亳州市坚持就近方便、注重实效原则,引导市直部门干部在曾工作过的地方或老家选择帮扶对象,市县主要领导、重要部门的干部帮扶最偏远的地区、最困难的家庭,便于发挥领导和部门优势,使帮扶力度更大一些。蒙城、涡阳、利辛3县把参与帮扶的干部扩展到科级以下,使更多党员干部参与其中。
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共制订帮扶方案万余份,为群众解决困难2.1万多个,办实事1.8万多件,送去慰问品、慰问金超过1000多万元。
“造血”扶贫:变救助为“引路”,找准“穷根子”标本兼治
家住谯城区谯东镇闫窑村的闫二学,因工伤致残,3岁的女儿先天听力残疾,生活困顿。区农委主任周玉坤与他结对后,资助他养殖獭兔,并为其女儿联系上聋哑学校。
“现在一年獭兔能卖个四五千元,孩子通过聋哑学校教育,已能发出声音了。 ”说起家里的变化,闫二学说,结对领导的帮扶,让他们全家看到了生活的光明。
亳州市把解决困难群众实际问题,作为结对帮扶的主要内容,要求帮扶干部深入帮扶对象家中,认真摸清实情,分析致贫原因,一户一策,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和脱贫措施,从享受低保、就业培训、医疗卫生、子女入学、危房改造等方面入手,不仅要“输血”还要帮助“造血”。
“你能干点啥?我看能不能帮你找个事做。 ”去年10月,谯城区民政局负责人朱景奎,带着500元“红包”和粮油品,到村看望结对的困难群众崔正合,帮他理理脱贫路子。了解到他还具备一定劳动能力,经朱景奎联系,崔正合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建筑公司搅拌兑水的工作。
变救助为“引路”,找准“穷根子”标本兼治,让帮扶更加有力有效。亳州市帮扶干部积极帮助结对群众谋划致富奔小康的出路,引导贫困户从自身实际出发,发展一些投资小、见效快的“小本”生意,多养家禽牲畜,多栽经果林,促进增收。
蒙城县范集工业园区结对干部为帮扶群众申请各类项目扶持资金28万元,组织有劳动能力的群众参加农业技能培训,协助实现就业5人。谯城区古城镇结对干部利用小额信贷资金,帮助具有生产能力的困难群众发展辣椒和大棚草莓种植,让40多户困难家庭实现增收脱贫。
诚心扶贫:攀农家亲,干干农活,沾沾泥土,让干部心中有了牵挂,与群众更加贴近
“走进基层,帮扶群众,也让我们更加了解实情,促进决策更加科学、符合实际。 ”亳州市委主要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
去年,亳州市委主要负责人深入特困群众家中,了解到“少数生活条件不错的群众吃上了低保,少数困难群众却没有享受到低保,而且标准低,不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他专门要求研究解决这一问题,将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10%和18%,并出台办法对低保对象的家庭收入核算范围和方法进行明确,从而进一步杜绝均摊保、关系保和人情保,确保低保工作公开公平公正。
攀农家亲、叙农家话,干干农活、沾沾泥土,让干部心中有了牵挂,身心与群众更加近了。 “没想到基层群众还有这么苦的,没想到农村、农民的困难还有这么多”,“以前在机关总是争这争那的,现在看到了困难群众的疾苦,心态摆正了,只想为他们多做点事、多帮他们一把”……很多干部表示,深入贫困对象家庭,充分体会贫困对象疾苦,心灵受到震撼,思想深受教育,作风也更加务实。
真心实意“结穷亲”、帮脱困,拉近了干群距离,融洽了干群关系。蒙城县篱笆镇党委副书记张胡周,在结对帮扶陶庄村西老庄困难户侯廷章中,了解到村里多年来宅基地零散,一到雨天泥路难行,群众强烈希望建设美好乡村。他卷起被褥,吃住在村一个月,帮助群众拆除旧村庄,新规划四栋56户新住房,节约的50余亩宅基地复垦成耕地。通过给群众办实事,群众更加信任干部,在今年秸秆禁烧工作中,干部“一呼百应”,全村无一处火点。
据了解,为强化考核,落实帮扶长效机制,亳州市统一印制工作日志,要求机关干部每次走访都要做好“民情日记”、走访征求意见表,详细记录穷亲家庭情况、贫困原因、帮扶计划、帮扶措施以及帮扶结果等,使帮扶更具有针对性,确保“长流水不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