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秸秆禁烧现场见闻《亳州晚报》

09.06.2014  14:09
承包”收割机 管好“责任田



      为防止秸秆焚烧,我市三县一区建立了网格化体系,广大干部都领到了自己的“责任田”,除了监督收割机手做好控茬外,还要敦促村民把秸秆拉出麦田,以保证“不燃一把火、不冒一处烟”。         村干部“承包”收割机         “我这几天的主要任务,就是跟着这台机子。”6月4日上午,指着正在田间作业的联合收割机,涡阳县楚店镇楚店村村干部王习站笑着说,收割机走到哪,他都要跟到哪,“跟个保镖一样”。         为防止村民焚烧秸秆,从麦收开始以来,楚店村的干部们进行了详细分工,王习站的任务就是跟着一台来自山东的跨区作业收割机。“主要是看看他留茬是不是在12厘米以下。”王习站说,他四根手指的宽度大约就是12厘米,所以他只要把手掌往麦茬上一靠,就知道是否超过了规定的高度。一旦超过,他就要求收割机手再割一次,“否则群众可以不支付他收割的费用”。         楚店村党支部书记冯奇就“”走过一台收割机。“因为他留茬的高度超过了12厘米,跟他说了以后也没有改正,我们就表示不给钱。”冯奇说,看到当地很多村民都不愿意用他的机器收割了,这位收割机手只得转战其他地方了。         在村民王凤林家的麦田里,记者看到,有些地方的麦茬高度大约有15厘米高。但王凤林表示,收割机手也不容易,他也不去计较了。“收割的时候麦秆有点潮,我这块地也有些不平,有的深有的浅,留茬超标也很正常。”王凤林说,现在大家都急等着用机器,播种的时候还要用旋耕机旋一下,只要不是太高就没事。         在利辛县城关镇闫营村的麦田里,村民闫化云正在把地里的秸秆装车运走。在当地村干部的监管下,收割机手把他家的麦茬留得大约有10厘米。“不用烧了,秋种肯定没问题的。”闫化云说,如果没有人看着,有些不自觉的收割机手会把麦茬留得稍高,对秋种造成不利影响。         各级干部都有“责任田         根据我市的禁烧工作方案,按照“空间覆盖无空白、职责落实无盲点、监督管理无缝隙”的要求,三县一区均建立了以乡镇为单位、村为基础、村民组为单元的网格化管理责任体系,实行分片包干,分级负责,将监管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         在涡阳县楚店镇的一处麦田里,涡阳县住建委主任崔伟站在路边,观望着麦田里收割机的作业情况。从麦收开始以来,涡阳县县直部门的工作人员下到各个乡镇,与当地干部一起做好秸秆禁烧的前期保障工作。涡阳县住建委的工作人员被分到了楚店、花沟等多个乡镇。“关键要把控茬这个环节做好,才能防止村民焚烧。”崔伟表示,这几天是秸秆禁烧的关键时期,他们都紧绷着一根弦,最大限度地确保“不燃一把火、不冒一处烟”。         “我们主要是看看乡镇干部和村干部是否到麦收一线来,是否尽到了监督收割机手控茬的职责。”6月4日上午,在利辛县城关镇闫营村的麦田里,记者遇到了市秸秆禁烧督查组第三小组的工作人员。该督查组负责人、市环保局副局长董万秀介绍,由市环保、公安、财政、交通运输和安监、监察等部门组成的共8个督查组已经分驻到三县一区,对各个乡镇分片包干的干部进行监督。         “我们在督查中,如果发现某块地的麦茬超过标准,会跟当地干部联系,让他们及时进行处理。”董万秀介绍,他们前两天就发现一块地的麦茬明显偏高,通过不断跟当地干部联系,终于用秸秆还田机将麦茬降低了。         探寻秸秆“新出路         在采访中,干部和村民们均表示,防止秸秆焚烧,除了要把麦茬留得较低以不耽误秋种外,更重要的是为这些秸秆寻找“出路”。         “我们先把秸秆拉出麦田,堆放到我们村的两个废弃的大坑里,然后再想办法处理。”冯奇介绍,由于现在秸秆可利用的渠道较少,对于村民来说是个负担,而且,美好乡村建设也不“允许”这些秸秆进村,“先拉出地来,实在不行就高温堆肥”。         在利辛县孙庙乡,当地干部则为这些秸秆谋划了一条生财之道。“我们先把这些秸秆集中堆放,占用谁的地了,镇财政补偿他下一季庄稼的损失。”该乡党委书记张峰介绍,麦收后他们将跟阜阳或者山东的发电厂联系,请他们来收购,“如果是散落在地里的,人家肯定不来,这集中堆放的应该比较好卖,每斤应该能卖一两毛钱”。         如何对秸秆进行综合利用变废为宝?我市各地正进行着积极的努力。         发电、高温堆肥、制造酒精、培育菌类……秸秆的用途有很多。根据近日出台的《2014年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意见》,我市今年秸秆综合利用仍以秸秆还田为主,生物质能、工业利用为辅,综合利用率将在去年55%的基础上再提高15个百分点,达到70%以上。         麦茬留得低,不耽误耕种,农民不需要点火了。对于在麦收一线“严防死守”的广大干部来说,当前的重点工作是保证田里“不燃火、不冒烟”。         “秸秆的综合利用问题肯定是要考虑的,但要等到麦收结束以后。”一位村干部说。   信息来源:《亳州晚报》2014-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