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教育均衡发展为每个孩子奠基精彩人生
文化引领 国学经典浸润孩子心灵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让孩子享受更加均衡、更加公平的教育,是每个家庭的愿望,也是亳州教育的价值追求。
国学经典进校园、中招制度改革、实施结对帮扶工程……近年来,亳州市在促进教育内涵建设和均衡发展中频出新招,取得了丰硕成果。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笔者来到位于蒙城县城区的亳州师专附属小学,远远便听到教室里传出琅琅的诵读声。顺着声音,笔者来到五(3)班,孩子们正人手一本由市教育局统一编印的国学经典教育丛书认真朗读着。
像这样的诵读课程,亳州师专附属小学每个班级每周都有好几节课。此外,学校还对国学经典作品进行融合,并编排成歌剧或舞蹈,让孩子们在歌舞中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不久前我们编排了歌伴舞《梅花魂》,把国学经典中咏梅的诗词巧妙串联起来,再由孩子们手拿梅花道具来伴舞,孩子们学得可带劲了。”该校教导主任刘颖说。
自2013年以来,亳州市掀起了国学经典诵读的热潮,国学经典进校园活动也在第一时间迅速展开。由亳州市教育局牵头编印的《亳州市中小学国学经典教育丛书》8卷已免费发放到每一名在籍中小学生手中。孩子们一卷在手,通过丛书接受着国学经典教育的洗礼。
亳州师专附属小学五年级学生侯雨彤和贾思语表示,通过国学经典的学习,他们不仅感受到了经典诗词的美妙,还能从经典诗词故事中学到生活的哲理,收获很大。学生家长宋银凤说,自从学了国学经典课程后,孩子明显懂事了,以前回到家很少主动帮大人做事,现在回到家不仅会主动帮家人做事,还时常把国学经典的诗词背诵给家人听,给家人讲解其中的道理。很多家长都感觉孩子越来越彬彬有礼了。
据悉,从2014年秋季学期开始,亳州市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把“经典诵读”作为地方课程,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之中。并把过去简单的“读诵经典”提升到“读经典,讲示范”上来,将国学经典教育与学校德育教育相结合,与中小学生日常行为教育相结合,与学校特色创建工作相结合,与文史教育、艺术教育等学科教育相结合,与中华传统节日、民风民俗、社会实践活动、家庭教育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努力让国学经典浸润每个师生,化为行动的指南。
亳州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王永超说,今后亳州市教育系统将注重学科渗透,加强活动引领,挖掘学科中蕴涵的传统文化因素,在传授学科知识、培养能力、指导方法的同时,渗透中华文明成果、传统美德教育,将国学经典教育与各学科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感受、认同、接受中华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充分发挥学科教学主渠道作用。
中招改革 每个孩子都可以很精彩
张静茹是亳州一中高二(32)班的学生,作为一名擅长短跑和跳远的体育特长生,她以443分的成绩被亳州一中录取。如果不是特长生,她需要考683分才能挤进这所重点高中学校。
在张静茹所在的班级,像她这样的特长生一共有19人,占班级总人数的逾半数,他们都在中招改革中受益。
在中招工作中,亳州市在全省率先试行省级示范普通高中学校面向本县区初中应届毕业生自主招生、初中学校校长实名推荐招生、特长生面试招生与全市统一考试招生相结合的办法,探索省、市示范高中学校定向招生指标二次分配办法,尽最大努力让更多的孩子绽放自己的精彩。
除了体育特长生以外,中招改革试行两年来,亳州市还招录了音乐和美术专业的特长生。
亳州一中体育特长生张静茹在接受教师指导练习长跑
“非常幸运赶上了中招改革,我因体育特长而被特招,今后一定要加倍训练,好好学习,不辜负学校、老师和家长的期望。”和一般高中生不同,张静茹除了要应对文化课的压力以外,还要坚持不懈地完成训练课程,但她一直非常刻苦,从不喊累。
据王永超介绍,在中招改革中,亳州市还首次探索省级示范高中学校招生指标二次分配,使1408名农村考生进入省级示范高中学习。此外,示范高中学校停止招收择校生、国学经典教育纳入中考、中考体育分值由40分提高到45分、部分取消历届生不可报考省级示范高中的限制……这些制度也都是亳州市独创的自选动作,它们共同竖起了中招改革的大旗,打破了只凭文化课成绩进高中学校的惯例,给教育内涵建设再添一抹均衡之光。
多措并举 助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在对中招制度进行改革后,亳州市教育部门每年还会组织两次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两次高中阶段质量检测,并将初中学校的评价结果作为示范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的一个重要依据,促进薄弱学校增强质量意识、提升教育质量。
为确保这项工作取得实效,亳州市还实施了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通过开展素质教育示范校创建活动和教育质量提升年活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健全片区教研制度,创新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除了文化引领、中招改革和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建设这些亮点以外,在义务教育内涵建设工作中,亳州市还实施了结对帮扶工程,将优质学校与相对薄弱的学校组成相对固定的办学实体,实行法人统一、管理统一、师资调配统一、教科研业务统一、业绩考核统一的“五统一”管理模式,打造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教育发展联盟。
蒙城县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全市率先探索实施联盟办学举措。城区13所小学,以亳州师专附小南校、庄子小学、城关三小、亳州师专附小北校、城关六小等5所被广大家长认可的学校为牵头学校,与相对薄弱的学校组成相对固定的办学实体,划分五大联盟学区。按照“一盘棋”思路,打破校际壁垒,建立统一的管理制度和考核评价方案,科学统筹教育教学资源,实现了优质教育的迅速裂变,让更多孩子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
对此,亳州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一所学校的硬件建设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提供了学习场所,而一所学校内涵建设的软实力则是对孩子实施教育的指南针,两者只有相互结合才能相得益彰,才能共同助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刘景侠 特约通讯员:张秀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