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产业转型如何找准发力点 不少企业“摸不着北”

21.12.2015  07:16

  经济持续下行,传统产业占主导地位的皖北面临更大压力和挑战,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认识到“调转促”的重要性,但不少企业苦于“摸不着北”。

   从劳动密集型到技术密集型

  凭借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区位交通优势,近年来,宿州市瞅准对劳动力依赖性较强的制鞋业,建设“中国现代制鞋产业城”,先后吸引百丽、康奈等知名鞋企入驻,实现了引进一个龙头、带动一批企业、集聚一个产业的良好效应。然而,去年以来的“市场寒流”,让这一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严峻考验。宿州市迅速转变思路,通过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制鞋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今年,宿州市积极筹备设立制鞋生产培训和科研机构,提升整体研发设计水平,增加制鞋产业的技术含量。通过政策和资金扶持,引导制鞋龙头企业与知名大专院校、制鞋科研所联合,推动鞋业研发中心、检测中心的建立。邦尔福鞋衬有限公司已与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开展合作研究,百丽鞋业将于明年在宿州设立研发中心,推行3D打印等新工艺、新技术。为培育创新人才,宿州鞋城与高校联合办学,让更多制鞋业工人喜圆大学梦,成为高素质的产业工人。

  借助云计算基础平台,通过“互联网+”和定制生产等模式创新,宿州市鼓励大型鞋企通过基于互联网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开发出诸如定位功能鞋、深度定制鞋等智能产品,加快形成一批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的示范企业。在康奈鞋业公司和贝宁鞋业公司,结婚纪念日、喜爱的格言等,都可印在新潮的鞋面上,这种“私人订制”在发达城市尚且稀罕,宿州却已尝鲜。一些鞋企还利用大数据进行智慧化生产和营销,提高了市场营销精准度。

  随着产业集聚的不断深入,宿州“中国现代制鞋产业城”由单一建设经济园区向产城融合方向转变,打造宜业宜居的产业新城,实现“以产带城、以城促产、产城互融”的良性循环,为制鞋产业由“制造”到“智造”提供更优越的载体。

  从规模赢效益到精细赢效益

  水泥价格持续走低,行业内普遍亏损,许多企业大幅减产甚至停产,但是宿州海螺水泥有限公司今年的产销量同比却增长15%以上,上缴利税同比提升2000万元以上,员工人均工资福利同比也增长约0.7万元。正是精细化思维帮助企业提质增效、降低成本,实现逆势飘红。

  以规模赢效益,是许多企业恪守的信条,然而,在市场过度饱和的状态下,一味坚持做大规模,容易陷入越生产越亏损的怪圈,宿州市水泥龙头企业调整增长模式,探索了一条以精细化赢效益的新路。

  精细化体现在哪些地方?记者在宿州海螺水泥有限公司领略一二。来到水泥生产区,四下里见不到人影,工人们集中在控制室操作电脑,指挥机器有条不紊地生产。生产线全部实现智能化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而且有利于安全生产。生产系统若出现故障,电脑会自动报警,精确定位故障点,便于及时抢修。通过技术改造提升主要设备运转率,降低单位煤炭消耗,也是精细化的重要一环。在同等产能下,公司今年主要设备运转率比去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比去年节约标煤4万吨,前10个月生产成本同比下降10%以上。此外,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增加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记者看到,整个厂区干净整洁,一尘不染,许多地块还被辟出来种植青菜、蒜苗、萝卜等无公害蔬菜,供应职工食堂。水泥生产过程产生的余热、废气全部封闭在生产设备中,通过余热废气处理系统进行发电,不向外排放废气和粉尘。每年自行发电2.1亿千瓦时,可满足厂区近一半的用电量,发电成本仅为每千瓦时0.1元,比购买工业电每千瓦时约节省0.6元。 3年来,企业拿出8000多万元投入环保设施,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大众化生产到个性化打造

  在全国林业大区——宿州市埇桥区的一些木地板生产车间,记者见到一桩新鲜事:除了板材压制等前端工序采用流水线生产之外,擦色、打磨、做图案等其他工序则全部采用纯手工制作。虽然手工木地板的价格远高于普通地板,但国内外订单源源不断。“流水线上做的木地板,色彩单一、缺乏个性,手工制作的更有立体感、古朴感,花纹、色彩也更考究、更有文化内涵,符合新潮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一家木业集团的负责人对记者说。据了解,木地板手工制作不仅提升了当地林木的附加值,也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力的就业问题。

  10多年前,埇桥区板材加工作坊为摆脱手工生产方式,引进自动化流水线,实现了最初的转型,现在“返朴归真”式的转型,为的是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实现差异化竞争,尽快渡过“阵痛期”。以埇桥区一家板材企业为例,上世纪90年代,企业创始人利用乡间丰富的杨树资源,兴办了杨木旋切板皮厂,赚取了“第一桶金”,但不到两年,板材初级加工作坊遍布全乡。为避免恶性竞争,企业引入自动化流水线,做起板材深加工,把周边的作坊都变成了他的原料供应商。可是,当全乡跟风生产的时候,这一产业也就无利可图。2010年,企业转型做地板,创立的品牌很快畅销全国。近年来,国内地板市场过度饱和,企业又迅速转战欧美、东南亚市场,出口额连年递增。正当企业打造国际品牌之时,去年美国突然提高了对地板行业的贸易壁垒,给企业的出口带来巨大冲击。今年企业紧急“转舵”,向加拿大等其他有优惠政策的国家转移产能,并在柬埔寨开了一家占地60亩的地板厂,平均每月产值1200万元左右。向纯手工木地板转型正是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该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与过去的手工制作不同的是,现在的手工打造更加注重文化、创意内涵,在中高端消费群中很有市场。 ”

  “只要市场竞争存在,转型升级永无止境。企业必须立足行业,顺应大势,抓住市场兴奋点,找准转型发力点,在勇于转型、不断转型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宿州市委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