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安徽创意设计产业发展的启示

02.11.2015  05:59

  “十二五”以来,安徽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产业基础不断夯实。 (1)总量不断增长:2014年,安徽首次进入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综合指数“十强”,区域创新能力保持全国第9位。全省拥有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法人单位1.23万家,居全国第七、中部第一。动漫游戏、数字出版、智能语音等数字内容产业发展迅速,国家认定动漫企业数量居中部地区首位。全省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投资同比增长38.7%,高于全部投资22.2个百分点。 (2)骨干企业壮大:出版集团、发行集团、科大讯飞入选第七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入选家数并列全国第一。全省百强民营文化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净资产分别达到186.6亿元和15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8%和25.6%。 (3)产业多向融合: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渗透到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形成了多向融合态势。装备、家电、汽车、轻工、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等领域两批56个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先后挂牌,全省登记注册的各类工业设计服务企业、机构达30余家。文化+生态+旅游、文化+科技+旅游、文化+互联网+旅游、文化+农业+旅游等新型业态竞相涌现,10个市(县、区)被列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省级特色商业示范街区30条,国家历史文化名城5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8处、名村19处,111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目录。 (4)集聚初步形成: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达到8家。合肥跻身首批16家国家级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名单。合肥-芜湖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和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营业收入居全国第4位。蚌埠大禹文化产业园入选第五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实现全省零的突破。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达到102家,覆盖16个省辖市,初步形成了产业空间集聚。

  总结“十二五”安徽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发展的成就,可以获得以下启示:

   第一,把握“四化”趋势,以融合引领发展。 牢牢把握当前工业化加深、城镇化加大、信息化加快、农业产业化加速的新趋势和新机遇,找准产业融合结合点,着力推动“安徽制造”向“安徽创造”“安徽智造”转变。立足现有工业基础,服务“制造强省”建设目标,大力发展与汽车、家电、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服装等相关的设计服务业,加强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新需求等设计应用研究,推进工业设计与制造业需求对接,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拓展互联网与文化融合领域,加快文化产品和服务生产、传播、消费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强化文化对信息产业的内容支撑。以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提高城乡规划、建筑设计、园林设计和装饰设计的发展水平,优化城市配套功能,提升文化品位、设计内涵和人居环境。找准当前农业产业化的“市场蓝海”,推进农业与文化、科技、旅游有机融合,不断丰富特色农业创意和设计内涵,提升农产品文化附加值。

   第二,立足比较优势,以资源支撑发展。 充分利用省内文化资源,发挥比较优势,鼓励各市突出特色、加强统筹和错位发展。优化整体区域布局,将合肥建成区域性文化创意和设计研发服务中心,皖江城市带建成沿江创意设计城市带,皖北地区建成创意农业示范区,皖西大别山区建成生态和红色文化旅游胜地,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打造成美丽中国的新名片。从而,构建以合肥市为龙头,皖江城市带为躯干,皖北、皖西、皖南为侧翼的创意设计融合发展空间格局。支持其他城市特色发展,支持马鞍山建设区域性工业设计中心,支持黄山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支持安庆依托戏曲文化、亳州依托中药文化、铜陵依托铜文化、池州依托佛教文化,塑造城市文化品牌,鼓励淮北、宿州深度挖掘利用大运河文化遗产资源。引导其他城市建成各具特点的创意城市、设计都市。

   第三,优化产业结构,以品牌带动发展。 壮大产业实力,加快传统新闻出版转型升级,推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与传统出版业融合发展。推动广播影视数字化转型,鼓励交互式网络电视、视频点播、手机电视创新型业务应用。继续推动文化演艺精品和原创作品创作,构建文化艺术经营综合体,健全艺术生产、制作、宣传、票务销售等完整演艺产业链。壮大提升动漫游戏业,推动创意策划本土化、生产制作信息化和品牌营销多元化,拓展开发动漫衍生产品。塑造文化品牌,着力推动文化龙头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发展。推进出版、发行集团建成大型跨国文化传媒集团,演艺、广电、新媒体集团建成全国一流的大型文化企业。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力争在文化科技、工艺美术、文化装备制造等领域培养一批细分行业龙头。

   第四,优化营商环境,以市场推动发展。 深化市场化改革,完善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推进生产经营类国有创意设计科研院所、研发机构转企改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分离生产流程中的创意设计业务。加快培育产权、版权、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促进文化资源合理流动。改进政府服务模式,建立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统计体系和工作机制。改进财政资金支持方式,探索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综合运用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以奖代补等方式,重点支持种子期、初创期和成长期的创意设计企业发展。创新文化人才培养模式,搭建文化人才终身学习平台,打破区域、所有制限制,鼓励各类创意人才来皖创新创业。创新金融服务,建立完善创意设计企业无形资产评估体系,设立文化创意银行,鼓励创意设计企业在新三板、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将侵权、盗版等违法行为纳入社会征信系统“黑名单”。(作者单位:省发改委)

六安市叶集区平岗街道文明实践活动纪实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安在线
滁州获批安徽历史文化名城
日前,滁州市获省政府批复,文化厅
严防纪律处分决定“打白条”
为切实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