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如何彻底改变电影业?
王微有才,电影《小门神》很赞,但是他们都离不开云计算
陈纪英
忍痛把土豆出售给对手古永锵之后,土豆创始人王微并没有脱离影视圈,他的第二次创业是追光动画。
昨天,我有幸去看了《小门神》的点映场,电影讲的是一个关于改变和自我寻找的故事,虽然故事线索显得稍微繁杂,但是动画效果和画面质感很惊艳,一点不逊于好莱坞水平!
身为导演和编剧的王微的确很有才,但是他们都离不开云计算的协助,要知道这部动画电影仅渲染时常就高达8千万核小时,意思是如果使用单核CPU,完成渲染的总时长将达到8000万小时,也就是说要从中石器时代一直运转到现在。但是借助强大的计算能力,《小门神》的实际制作时长是两年左右。
小门神遇上阿里云
电影《小门神》有几个镜头特别惊艳。红色的孔明灯不断的上升,穿过对流层、平流层等大气层,越过星云密布的天空,最终到达了神界,成为了人间和神界对话的桥梁。在红色的孔明灯旁边,逼真的流星转瞬即逝的划过天际,白色的烟雾在深蓝色的天空下弥漫,镜头非常准确唯美。
像这样精美的镜头,电影《小门神》一共有1940个,制作历时29个月。每一个动画师,一天只能制作一秒动画,也就是说,“人间”28800秒才能换来“电影神界”里的1秒,精细到眉毛的细微肌肉变化。其中,主角所在的馄饨店的短短的镜头,时长不到4秒,却用了337天来打磨!
追光动画产品及技术负责人袁野,是这部电影的主创人员之一,每个镜头他平均看过了三五百遍,“做动画片很单调很辛苦,是工匠手艺活。”
而这些高品质的画面背后,离不开技术力量的支撑。
其实,合作伙伴阿里云提供的主要服务是在动画电影的渲染环节,所谓渲染就是从软件到图像生成的过程。
想要弄明白渲染是什么,就必须先对3d动画的主要制作过程有个了解。
以《小门神》为例,第一步时设计图纸,也就是设计各种形象,比如电影里大受好评的馄饨店、等等,设计师必须根据最终的效果要求来画图,为了更精准更丰富,通常一个动画形象,会从各个维度来描画,这个阶段的成果,是二维的平面图。
设计完之后就是模型环节,也就是把二维平面图,用三维软件进行建模、还原,但是所有的模型,比如说桌子,都是纯白色的,是没有任何颜色和灯光效果的。
接下来,就到了材质阶段,比如一个人物到底是面色白皙还是红润,她穿的衣服是丝绸质地还是羊毛质地等等。
在动画电影里,人物和动物都是运动的,这是动画环节的任务。接着就到了灯光环节,这个环节,就是把所有的人物和场景都融合到一起,然后他们都处于合理自然准确的光线中,这个时候,基本上所有的角色图像都出来了。
最后一个环节,就需要一台计算机去进行计算,每一帧画面上的每一个像素点,是什么样的颜色,什么样的饱和度,一个一个计算出来,最终形成完整的视频图像。
渲染在动画电影里的角色举足轻重,而渲染时长正是行业内评价三维动画画面精度的一个通用标准,即整片完整渲染所耗费的CPU核小时数。《小门神》的总渲染核小时数超过《功夫熊猫2》、《超能陆战队》(5000万核小时)等好莱坞影片,达到了8千万核小时,意思是如果使用单核CPU,完成渲染的总时长将达到8000万小时,也就是说要从中石器时代一直运转到现在。
如此庞大的计算量,单靠追光动画自己的计算能力储备,远远不够特别是在渲染高峰时期,因此,追光动画除了使用本地大规模集群外,在渲染高峰时期还使用了阿里云批量计算服务,将部分镜头的渲染压力分布到阿里云几千台服务器上,昼夜运转。
最后4个半月的渲染高峰时段,《小门神》最多时曾同时使用了阿里云2000多台服务器。这一数字,是目前国内已公开的最高记录。除了大幅缩短制作时间外,强大的计算资源使得影片的每一帧都美轮美奂。
互联网创业出身的王微,被称为“中国皮克斯”,非常强调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国内传统动画公司平均下来100人里才2-3个技术总监。好莱坞差不多是1:10,追光现在是1:7。”
因此,电影《小门神》,其实也是一款互联网产品。
被云计算改变的电影业
其实,电影业与云计算的结合,早有先例,无论是在中国,还是美国好莱坞。
以《小门神》为例,这种高品质动画,每秒产生的数据达到了GB甚至TB级别,如此大的数据量,要在元旦之前保证电影的上映,需要几千台计算机的精准协同,来完成渲染任务。
其实,如果追光动画有足够大的计算能力的储备,也许用不着阿里云的服务。但是,对于包括动画电影在内的所有电影公司来说,他们的电影制作工作量,从常年来说,分布非常不均衡,动画制作的计算量起伏很大,传统的“渲染农场”往往闲时很闲,忙时又不够用,用弹性的公有云计算服务,则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袁野说:“比如我们平均需要的计算能力是600字节,最高峰是1000字节,那么我们肯定就自建600字节的能力,建1000字节的话,闲下来时就非常浪费。阿里云提供的云计算服务,很好的解决了渲染所需的弹性计算资源,是目前最经济有效的方式。”
根据袁野的估算,《小门神》大概有超过三成的渲染任务,是由阿里云来完成的。而他们最终选择阿里云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是阿里云计算能力强大。第二,比较稳定。第三性价比合理。
全球范围内,电影大片采用公共云计算渲染已成为一种趋势。比如,《星际迷航》、《环形使者》等采用的便是Google的云计算服务。
其实,电影业与计算机的第一次深度结合,发生在1995年,这部由皮克斯出品的动画电影,是首部完全使用电脑动画技术的动画长篇,制作成本为3000万美元,全体演职人员只有110人,全球票房却达到了惊人的3.5亿美金,成为了美国本土当年的票房冠军,其中,计算机的参与功不可没。
20年过后,计算机对电影的重要性只增不减,《小门神》的计算量,是《玩具总动员的》的10万倍以上。前者动用了100多台计算机集群,每台单机内存在当时只有16M;而小门神则使用了2000多台计算机,计算量达到了8000万核小时。
为什么计算量出现了这么大的增长?其实是为了动画质量的提高,比如,好莱坞动画片《怪兽大学》中的毛怪,身上有540万根独立的3D毛发,由此呈现出逼真的毛发运动效果,背后需要的计算量大得惊人;《小门神》也是如此。
不过,中国电影业相对于好莱坞,对计算机的利用效率仍然偏低。
目前在好莱坞票房前十名中,用到特效渲染的影片比例通常能占到80%。而在中国票房前十名中,这个占比一般只有两成。
而以云计算为代表的中国动画工业配套体系的壮大和追光动画等成熟动画公司的崛起,有望改变这一现状。
其实,早在四年前,当阿里云作为中国第一个公有云正式对外开放时,切入的第一个行业就是渲染。电影渲染可以分解成大量可以完全并发处理的计算单元,这些计算单元和一个云计算所能提供的海量计算资源以及云计算的弹性,天生就很匹配。
阿里云总裁胡晓明也非常看重这个行业,在12月23日的云栖大会上,胡晓明说:“明年看好三个行业:视觉革命、生命科学和数据创业。”
他认为,随着人类对于视觉的需求是永不满足的,在各行各业都将出现视觉上的变革,无论是从可视化数据还是电影动画产业,以及虚拟现实设备的发展,对视觉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需要社会具备强大的底层计算能力,“恰好,我们正在具备这一能力。”
而阿里云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为动画制作公司提供渲染解决方案的云计算厂商,不但能为国内的动画电影公司提供渲染服务,甚至还能对好莱坞输出计算能力,比如阿里云参与了第86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哈布洛先生》的渲染服务。
总之,阿里云、亚马逊云、谷歌云为代表的云计算服务,正在彻底改变中国乃至全球的电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