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二胎"效应叠加 合肥各大医院产科"爆满"

18.08.2016  12:35

  “猴宝宝”遇上“二胎放开”,今年暑期合肥各大医院的产科全部爆满。“加号”、“加床”、“提前预约”……成为今年“生娃”的关键词。连日来,记者实地走访了多家医院。

  挂不上的号

  半夜抢产科号跟春运抢票似的

  在某医院直通妇产科的电梯间里,怀孕36周的徐冰冰被身旁两三个孕妇拦了下来。准妈妈们纷纷探过头来,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指着她手里的“挂号单”问道:“9号?这么靠前?你怎么挂到的?

  这已不是徐冰冰第一次面对类似的疑问。

  “我老公定了凌晨3点的闹铃,每个星期三都是半夜起来挂号。就跟春运抢火车票一样,三甲医院多数是提前7天在网上放号。

  “怪不得我早上起来就没号了。”挺着大肚子的准妈妈们如获至宝地点点头。

  把挂号的独门秘籍传授出去,不怕自己挂不上了?徐冰冰苦笑着说,“将心比心,我也曾挂不上号,互相帮助也是应该的。

  “四维”约不上赶到民营医院碰运气

  从安徽省妇幼保健院退休后,王祥华被合肥现代妇产医院“”回了B超室。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这家民营医院的四维检查也是人满为患。

  “不行了,眼睛要看瞎了。”一连3个多小时坐在彩超机前,王祥华揉了揉腰,闭上眼睛。短暂休息之后,复又睁开眼,将视线移回屏幕。

  B超仪的探头游走在孕妇的肚皮上,胎儿的四肢和面容随之显像在屏幕上。四维彩超被称为宝宝人生的“第一张彩照”。

  王祥华告诉记者,自今年以来,每天的检查量几乎是去年的一倍,“就这样还有很多孕妇预约不上。

  前后不过4年时间,黄女士大女儿是2012年降生的,今昔对比,她表示,现在不但产检的人多,挂号、预约都要排好久的队。

  眼下怀孕24周的黄女士就遇到棘手的难题。由于错过了预约期,胎儿“大排畸”的四维彩超就无法在三甲医院完成。她只好来民营医院碰碰运气,之后拿着检查结果再回公立医院复查。

  排不完的队

  保安“解救”被围住的产科医生

  一名穿灰色保安服的中年男子走进了省立医院产科门诊室。他的任务只有一个,将产科医生李彩荣从重重“包围圈”里解救出来。

  等着看病的孕妇以李彩荣为中心,形成了铁桶状的合围。十几只手同时举着病历,从四面八方高高低低地伸向李彩荣。前一个病人刚问诊完,后面紧接就会有人插话进来。

  身旁跟着李彩荣实习的女大学生告诉记者,最夸张的周一,李医生一天看了160个多号。

  虽然是在空调房间里,但李彩荣还是面色通红。案头上堆满了病历,以至于每拿起一本病历,她都要大声问一遍——这是谁的?

  “急死了,还有五六个号没看。不要都围着我,我没办法看病了!”距离下班时间还有半小时,她忍不住“崩溃”地大叫出来。

  贴着医生站,是许多“插队妈妈”的第一选择。李彩荣最担心的是孕妇站在她的身后,因为一转身可能就会撞到准妈妈们“最珍视”的肚子。每隔一阵她就得小心地回头看看,并一再说,“不要站在我后面!

  “麻烦大家排个队吧!”保安开始维持秩序,好给诊室留出一些空间。不过七八个平方米的诊室里,仍有部分准妈妈不愿离开。保安见相劝无效,也只得作罢,任由“”着不走的孕妇站在诊室里。

  排了一小时队却被告知次日再来

  与李彩荣的诊室相隔一间,就是省立医院的胎心监护室。

  孕期在36周以上的准妈妈,每周都需要到医院做一次胎心监护,直到临产。圆盘形的探头绑在肚皮上,根据胎儿20分钟内的实时心跳画出一道上下波动的折线。“嗞嗞”的打印声,伴着心跳折线一点点从胎心监护仪里“”出。

  “监测一个孕妇前后需要20分钟,3台机器同时运转,上午、下午加起来也只能做50多个。”负责胎心监护的章医生告诉记者。

  一个小时队站下来,准妈妈们难免体力不支。队伍里不时有人走出来,靠在墙边歇歇,然后继续排队。门口怀双胞胎的短发孕妇刚被喊进监护室,人群里便开始窃窃私语,“‘双胎’一个人要占两台设备,又得多等一个人……”话音刚落,准妈妈们的脸上集体浮现出更深的倦容。

  已经是下午4点,门口还排着头十位等待做胎心监护的孕妇。“门口刚才划过(就诊卡)的4个进来,剩下的明天上午再来,做不完了。”章医生探出半个身子吆喝说。

  赶上“末班车”的孕妇,得偿所愿;晚了一步的,难免抱怨连连,不情愿地拖着笨重的身子离开。得!明天还得接着排。

  最令章医生哭笑不得的是,由于胎心监护等待时间较长,部分孕妇甚至发动全家上阵,甚至还有让家里“大宝”来排队的。

  留不住的床

  住在走廊里的妊娠高血压孕妈

  周先生患有妊娠高血压的妻子已经在走廊里住了10天。

  每天中午12点半,是他给妻子和岳母送饭的时间。3层的保温饭盒,他左右手各提了一个。在解放军105医院住院部7楼的妇产科走廊,周先生一眼望去,没有搜寻到妻子熟悉的身影。倒是岳母斜坐在临时增设的小床边,她特意从河南坐了4个多小时的大巴赶到合肥陪产。

  医院走廊很少有中央空调的出风口,孕妇和家属只能靠家里带来的小台扇降温。“靠着床沿,或者在凳子上倚一下子就过去了,眼下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岳母一脸无奈,“最好能快点生,还能少遭点罪。

  走廊上,一溜排摆满了临时架设的简易铁床。一个个腰身滚圆的孕妇,或躺,或坐,无言地“”过孩子降生前最后的孕育时光。

  “又要把她移哪儿?”周先生见护士推来一副担架车,赶忙问道。岳母朝走廊尽头的待产室努努嘴,“哝,不是说血压高嘛,推进去再检查下能不能生。

  10分钟后,妻子从待产室里被推了出来。临盆在即,妻子的肚子高高耸起,多数时候只能侧身而卧。妊娠高血压的妻子,脸憋得通红,汗渍将头发黏在额前。

  她撑起双手试图坐起来。眼疾手快的周先生立马上前,与护士合力将爱人搀扶到铁床上(上图)。

  “这就是目前我能给妻子提供的生产环境。”这名“准爸”告诉记者,每每想起,他常常心焦得不愿直视。

  □孙承伟张晓玲华玲张祝全合肥晚报合肥都市网首席记者徐颖奇实习生刘海元贺晨晨曹昕彧谢佳静/文张贤郑成功/图